张建飞老师致考生的一封信

发布 2023-05-31 02:30:28 阅读 9215

张建飞老师致广大考生的一封信。

关于备考的一点心得体会张建飞。

前言:因时间精力有限,我很少去写一些与面试相关的文章,基本上都是课堂上跟学生交流,这样传播就有限,帮助的人更有限。今天又看到考生的留言,我就把自己的心得用文字写出来,那就从“紧张”二字谈起,希望对即将准备面试的考生有所裨益。

因为从事面试培训工作多年,遇见过面试考生各类问题,其中考生最多、最普遍的问题是“面试时候,紧张怎么办啊?”这也是很多初次经历面试的考生面临的第一大问题。首先“紧张”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面试的时候一点都不紧张反而不正常。

如果有考生说一点都不紧张那一定是吹牛皮,再说适度紧张可以让大脑更加兴奋,控制好可以更加有利于面试发挥。我认为考生出现“紧张”的情况主要原因有2个,具体说明如下:

面对问题,没有思路。

这是第一大主因,因为你不会,面对问题不知所措,应对无法,所以你会紧张。很多考生误认为面对那么多考官说话,自己害怕。其实不然,考官又不是妖魔鬼怪,你害怕的不是考官,而是考官嘴里读出来的题目。

如果考官问你“在数学上,1+9等于几啊?”你可能很会答,坚定、肯定、简洁、自信地给出明确的答案“10”。原因是你熟悉、你知道、你了解,而结构化面试中考官的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你可能并不熟悉、并不知道、并不了解。

例如,他可能问“有这样一个等式:1+9=0.请谈谈你对这个等式的理解。

”面对这样的问题,有人说很简单(ps:面试中往往最简单的题目,反而让考生不知所措,考生常常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因为担心回答不充分,故此为之,实则不然。后面我也会举例说明。

),而是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下手,要从哪些方面答才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那么,这样一道题怎么回答才会令人满意呢?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解读和理解:

从数学的角度,这个等式并不成立,因为结果是10,十位虽然少了一个1,但是结果却谬以千里。这也验证了那句“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的古训。那么工作中就应该做到“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从哲学的角度,这个等式违背了规律——数**算法则。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学会“认识规律、尊重规律、运用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我们不能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去工作,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否则结果则是“0”

从管理的角度,这个等式经常被演绎。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团队的领袖有时候起着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头”没有带好,整个团队也会遭遇“o”的境地;还有一句话“一条鱼腥了一锅汤,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针对团队里面的害群之马,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后患无穷。

从事业的角度,这个等式发人深省。古语有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在事业的攻坚期,我要咬住牙,坚持住,不抛弃、不放弃,矢志不渝,走好“最后一公里”。

从生活的角度,这个等式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0”代表“圆满”,当我们取得满意和骄人的成绩时,要有“空杯心态”“归零心态”,一切要从头开始、从零开始,树立新的起点、新的目标和新的梦想,攀越新的高峰,而不应骄傲自满、停滞不前。

这是一道发散性题目,或者也可以算是联想创新类题目,考生可以不拘一格,可能还有很多解读和理解,我相信考官手里的那份“答案参考要点”写得是:能够从多角度发散思考、有理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可。如果你平时有意识的培养和稍加点拨,我相信一定也会给出更精彩的理解和思考,关键是选准角度,即“理解的”逻辑起点,或关键词,或主体,随之扩展,自然思如泉涌、滔滔不绝。

上面只是一个例子,你要想不紧张,就需要熟悉结构化面试题目的特点、类型、考察点,然后形成一系列应对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样你听到题目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应对有方,自然不会紧张。

没有经验,缺乏锻炼。

这是第二大主因,大家知道如果是有工作经验的人,例如学生主席、班长、推销员、主持人、广播员、老师等,他们回答面试问题的时候,很能说,也不怎么紧张,原因是他们有“经验”和“锻炼”,面对众人,开口说话的机会多,表达能力也就好一些。

但是,并不一定代表面试的时候,他们一点不紧张,一定得高分。因为面试考场上的表达和我们平时聊天瞎谈是两码事。面试时的表达是在特定的场景内、特定的时间内、特定的对象前,回答特定的问题。

“敢说”不代表“能说”,“能说”不代表“会说”。故此,你还需要一定的锻炼或者称之训练,让自己从“敢说”到“能说”,最后“会说”。

一、关于敢说,就是敢表达心中所想。

考生自认为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面试的语言应该是“高大上”,觉得这个不能说,那个不能说,说了会影响得分,所以表达的时候小心翼翼,想说一些冠冕堂皇的“官话、套话”,认为这样才符合公务员身份,实际上这是一种大错特错的误区。谁说公务员说话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直接了当?

不可以土了吧唧?焦裕禄、沈浩等党的基层干部难道都说那些老百姓听不懂的话?所以,考生不要有任何畏惧的心理,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反而更真实、更亲切、更能打动人。

曾经某地考过这样一道面试题,考官提问“请你谈谈人类在原始社会,是如何捕鸟的?”,敢说的考生真敢说:原始人如何运用石头、各种工具,如何设置陷阱,如何团队配合,如何计划、组织实施、总结经验等等。

当时考官面面相觑,我们不得不佩服考生的想象力。考生也太敢说了,忘记什么是“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进而折射出考生不敢说“不知道”的胆怯心理。这种题目你说的越多分数越低,反而真实、勇敢地告诉考官“自己不知道”效果更好。

敢说”是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多次锻炼之后,权衡利弊之余。所以,我经常跟自己的学生说“面试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题目变化之中透露着命题者的思想,回答变化之中折射着考生的智慧。

二、关于能说,就是能完整表达心中所想。

这个“完整”是指表达逻辑完整、意思完整、有层次、有要点。很多考生是很能说,去年被邀请去参加一个培训班的结业考试,参与点评。见到一个考生,女孩子,长的十分漂亮。

形象气质肯定能给她加分,但是听完她答题,我凭借经验判断她考不上。原因是,太能说,20分钟4道题,答了23分钟。声音甜美、表达流畅、美丽清秀的她果然在事业单位面试和省考面试中败北。

她的案例起码说明这样几点:美女,考官阅过人间无数,你再漂亮又如何?能说,说不到要点,滔滔不绝又如何?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如何完整表达心中所想。

2023年安徽省考6月24日面试考过这样一道题“小李是你同事,他开展了一项工作,结果功劳被另一位同事领取了,找你诉苦,你应该怎么劝说?”

这是一道人际沟通类的题目,也很常规,主要考察考生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命题者想通过这种单位实际工作常见的情景——争功诿过,来测评考生是否具备主动沟通意识、人际交往的原则及相关人际处理技巧。

题干中关键词“功劳”、“领取”、“诉苦”、“劝说”是考生答题需要重点注意的。面对同事的“诉苦”,耐心的“倾听”也是一剂劝说的良药,有时胜过你千言万语的说道。面对“功劳”,其中既有自己的身体力行,也有领导的不断栽培,更有同事的配合支持,我们要具备大局、团队意识。

面对同事的“领取”最好辩证对待,一方面自己没有领取,同事领取了,工作肯定与他相关,绝对不会跟他丝毫无关,同时也折射出自己沟通不足的问题,进而弥补;另一方面,同事领取的只是我的“功劳”,并不能领取我创造“功劳”的能力,要相信自己可以不断创造新的成绩,更要相信组织、领导和同事们雪亮的眼睛。那么,这样基本上就完整回答了相关要点。

当然要点有了之后,你还要会表达,使自己的答案更好,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说的问题。

三、关于会说,就是有感情地表达心中所想。

考题可能是枯燥无味的,死的,但是我们的考官是活的,有感情的,而且还是有爱心的,当然这样的“感情”和“爱”靠考生自己争取、语言感染,而不是考官的同情和施舍。因此,你需要感情充沛,表达的时候活泼且富有感染力。

考生可能会说,能在考场能做到回答完整就不错了,还考虑什么感染力啊!当然,“会说”的确对一些考生要求较高,非一日之功而能练就。但是你可以想想:

你和家人说话的时候都是没有感情吗?你和朋友说话都是不苟言笑吗?当然不会。

那么,就请把他们(考官)当成“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不要把他们当成地狱的“判官”,他们真的不可怕。你紧张的时候,他们会安慰你“不用紧张,慢慢说。你突然停顿或者无语的时候,他们会鼓励你“不用担心,可以重新回答”;你在紧张过度,匆匆答完的时候,他们会提示你“你还有要补充的吗”

依然用上道题具体谈谈如何“会说”。会说具体表现在答题的开头方式、主体内容表述方式、答题结尾方式上。下面我就简单谈谈几种开头方式。

例题:小李是你同事,他开展了一项工作,结果功劳被另一位同事领取了,找你诉苦,你应该怎么劝说?

答题开头方式示例一:直接型。

假如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从以下几点去劝说小李:

主体内容省略)

评价:这种方式,直奔主题,突出重点。当然考官最想知道你如何劝说的,其他的不是重点。你给考官的感觉自然也是干练、干脆利落的印象。

答题开头方式示例二:煽情型。

各位考官,其实我以前也遇到过“争功诿过”这种类似的情况,心里十分不爽、窝火、气愤,作为一个过来人,毕竟有点心得和体会,我会从以下几点劝说小李:

主体内容省略)

评价:感同身受、以身说法,更具说服力,考官也想知道你是怎么处理的,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答题开头方式示例三:智慧型。

我记得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奢望的太多。”同事小李可能一时没有想开,闹点情绪,情有可原,我会从以下几个点耐心地进行劝导:

主体内容省略)

评价:有时候智慧的语言会起到先声夺人、醍醐灌顶的效果,让人瞬间顿悟。“处处留心皆学问”,考生平时多关注一些名人名言,稍加运用,既能体现学识,又能体现新颖。

语言的魅力无穷,表达的艺术博大精深。“会说”需要“那时、那地、那景、那情”,而不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考生更需要自然流露,更需要真诚表达,更需要心与心的沟通。

结语:面试无处不在,不仅在那15-20分钟的考场,更在那为人、处事中的细枝末节;准备无处不在,不仅在那几天几晚的培训,更在那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致老师的一封信致老师的一封信

亲爱的老师 您好!相信您现在应该在过着悠闲 愉快的暑假吧!而我却忧心忡忡。为什么呢?因为您在散学典礼上说得话,也许您已经不记得了,但我清晰的记得您说的话 我可能下个学期不会在当你们的班主任了。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来找我了,但是我觉得我舍不得你们!和你们合作得挺好的,可是又分班,从别的班级分来一...

假期致老师的一封信致致老师的一封信

假期致老师的一封信。假期致老师的一封信篇一。敬爱的梁老师 您好!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终于迎来了我们万众期待的。奥运会,这是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中国进。行,全国人民等了100年的这个梦想终于成真了。这一个消息使全国人民狂欢。那天晚上八点,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

致全体考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给各位同学做考前心理辅导。距离中考还有三天的时间,此时此刻我很理解同学们的心情,大多数同学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心理上的波动 可能有的同学越想多学就越学不进去 平时一学就会,可一考就懵 一到考试就感到心慌气短 呼吸急促 老想上厕所 或者每天为失眠 食欲不振而烦恼 或者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