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作业

发布 2023-05-16 07:00:28 阅读 7109

题组层级快练(十八)

一、选择题。

2014·银川模拟)读“我国两省区人口产业构成及人口增长柱状图”,完成1-2题。

1.甲省区 (

a.城市化速度较快b.城市化水平高。

c.城市规模大,数量大d.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

2.两省区 (

a.人口文化素质较高b.人口增长模式不同。

c.均为欠发达地区d.产业结构中第。

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答案 解析第1题,读左图可知甲省区城市化水平较低,所以城市规模、数量不会很大,还没有达到郊区城市化阶段,但在我国城市化速度较快。第2题,甲、乙两省区城市化水平都较低,说明均为欠发达地区,人口文化素质较低,产业结构中应该第一产业比重较大。读右图可知人口增长模式是相同的。

2014·山东菏泽一模)读“我国1982-2023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完成3-4题。

3.1982-2023年,我国 (

a.城市人口正逐渐减少。

b.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相反。

c.城市化水平增速缓慢。

d.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

4.图示信息显示,1982-2023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答案 解析第3题,我国城市人口一直呈快速的增长态势,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都呈增长态势,但是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说明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土地资源存在浪费问题。

2014·山东潍坊模拟)读“某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市不同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

a.中心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少于郊区。

b.中心区人口数量已低于郊区。

c.中心区经济发展水平已落后于郊区。

d.远郊区人口总量减少。

6.近几年,该市近郊区住房****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

近郊区成为新商业中心 ②工业区外迁,部分人口迁往近郊区 ③近郊区城市化发展 ④远郊区较近郊区建筑密度大。

ab.②③cd.①③

答案 解析第5题,人口增长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读图,中心区人口增长率是负值,郊区是正值,但不能表示中心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少于郊区,a项错。人口增长率为负值,也不能表示人口数量已经低于郊区,b项错。

城市中心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郊区,c项错。图中两个时间段中,远郊区人口增长率由正值转变为负值,说明远郊区人口总量在减少,d项对。第6题,商业区主要位于城市的中心区,不会在近郊区成为新商业中心,①错。

随着城市的发展,工业区外迁,部分人口迁往近郊区,②对。近郊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向城市化发展,③对。远郊区人口少,较近郊区建筑密度小,④错。

所以b项对,a、c、d项错。

下列资料为“我国某省不同年份gdp总值、三大产业构成表”及“该省与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据此回答7-8题。

我国某省三个不同年份gdp总值、三大产业构成表。

7.1990以来,该省 (

a.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b.始终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c.第三产业产值先升后降d.环境承载力下降。

8.对于该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b.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问题逐渐突出。

c.2023年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

d.2023年,该省城市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 解析第7题,分析表中数据,1990以来该省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劳动力应转移到其他产业,所以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2023年第二产业不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先升后降是比重不是产值;该省gdp总值不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环境承载力不断提高,故选a项。第8题,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但差距在缩小,到2023年城市化水平已达40%以上,正处在城市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还没有达到逆城市化阶段。故选c项。

2014·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如图示意1980-2023年我国某区域四个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9-10题。

9.四个城市中。最可能为矿业城市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10.2023年以来,四个城市中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 解析第9题,从图中看出乙城市2023年城市人口比重基本上是0%,说明该地为农村地域,而2023年城市人口比重增大到13%左右,所以最有可能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形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由2023年的30%上升到2023年的50%,比重变化最大。

2014·广东省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城市化率的高低表明农村劳动人口转移了多少。如果城市化率高,说明农村转移人口多,人口红利实现也多;反之,说明人口红利尚未实现或未充分实现。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对图中国家城市化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菲律宾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b.印度尼西亚城市环境恶化。

c.马来西亚处于逆城市化阶段d.泰国城市中心出现空洞化。

12.下列国家中,人口红利潜力最大的是。

a.越南b.菲律宾。

c.印度尼西亚d.马来西亚。

答案 解析第11题,城市化水平低于30%为初期阶段,30%-70%之间为中期阶段;大于70%为后期阶段。由图可知菲律宾、马来西亚城市化率高,目前处于城市化后期阶段,a项错;印度尼西亚城市化率目前发展较快,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即加速阶段,城市化问题突出,b项正确:马来西亚虽处于城市化后期阶段,但不是发达国家,没有逆城市化现象,c项错;泰国城市化率低,中心城市不可能出现空洞化现象,d项错。

第12题,由图中显示菲律宾、马来西亚城市化率高;越南城市化率低,即越南的人口红利尚未实现或未充分实现,所以人口红利潜力最大。选项a正确。

二、综合题。

13.(2014·山东青岛模拟)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

1)1990-2023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答案 (1)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原因:

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第(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

14.(2015·山东淄博二模)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科教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还是重要的经济、交通、旅游中心。北京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过大,城市问题日益突出。京津与冀位置相邻,但在经济和城市发展方面差异巨大。

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有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图1示意首都圈地区城市体系(2023年),图2为京津冀两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课题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作业

题组层级快练 十五 一 选择题。下图为 2010年我国各省老年人口占该省总人口比重图 不含港 澳 台数据 读图,完成1 2题。1.2010年我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京津地区b.长三角地区。c.川渝地区d.珠三角地区。2.图示 老年人口比例特点的成因是。a.自然增长率高b.出生率低。c.医疗水平...

课题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作业

题组层级快练 十七 一 选择题。2014 江西4月质检 左图是某大城市外缘甲 乙两个规划区,右图示意mn之间的地价分布。读图,完成1 3题。1.该主城区位于o地 a.东面b.西面。c.南面d.北面。2.甲 乙两个规划区分别是。a.住宅区和工业区b.住宅区和商业区。c.工业区和商业区d.工业区和住宅区...

课题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作业

题组层级快练 十二 一 选择题。2014 山东潍坊上学期期末 汾河平原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结合黄土高原东西向基岩剖面图,回答1 2题。1.图中与我国泰山地质构造相同的是。a.太行山b.太岳山。c.子午岭d.六盘山。2.汾河平原的形成过程为。a.断裂下陷 流水沉积b.褶皱 层。c.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