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2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4 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 道与德。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6 君子与小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儿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7 孝。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8 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
9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0 欧阳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一如**。
11 推敲。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
“作敲字佳矣。”遂于并辔而归。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12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3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4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15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6 马说
唐)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17 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8 少年中国说。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
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
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
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
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
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yù)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9 干将、莫邪。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
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
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
”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
“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
‘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
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
“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
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
”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瞋目大怒。客曰:
“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坠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坠汤中。
三首俱烂,不可识辨。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
五年级古诗文背诵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背诵及大量积累古诗词,培养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将 底抽中午时间对五年级的学生进行背诵古诗词检查,请各班主任认真准备。五年级语文组。为了鼓励学生积极背诵及大量积累古诗词,培养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在本周星期五中午时间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背诵古诗词检查。这次各班推荐的5位同学作代表,有的...
五年级上册古诗文背诵
五年级上册古诗文背诵15篇作者 朱熹朝代 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3 唐朝诗人崔颢的 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
五年级上册古诗文背诵
1 观书有感 作者 朱熹朝代 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3 唐朝诗人崔颢的 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