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1~2题。
1.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a.河流三角洲平原 b.河谷阶地
c.山地半山腰 d.河流冲积平原。
2.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a.团聚型 b.网状 c.带状 d.棋盘状。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下图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某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图完成3题。
3.该资源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a.全年平均气温高 b.大气降水较多 c.纬度或海拔都高 d.土壤发育程度低。
下图为1959~2023年秦岭山地1月0 ℃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4~5题。
4.该地1月0 ℃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a.向**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5.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c.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6.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下列措施中,对减轻此类灾害基本无效的是。
a.优化城区雨污管网b.扩大城区湖泊面积。
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d.疏浚城区河流水道。
下图为1950~2023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7~8题。
7.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23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2023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2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202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8.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2023年和2023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23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
b.2023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与2023年一样多。
c.2023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23年的高。
d.2023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23年的低。
10.与2023年相比,2023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c.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d.表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表示环境承载力。
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表示环境承载力。
12.本图反映了。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成负相关。
c.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与生活质量提高成正相关。
d.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继续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23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3~14题。
13.2005~2023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c.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14.2005~2023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c.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读2023年2月12日铁道部在网络上发布的一幅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情况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影响图示日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交通 c.政治 d.社会。
16.春运现象反映出。
a.京、沪、粤等省区劳务输出量大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c.城市化进程过快d.区域环境质量差异大。
下面图1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图2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1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图2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a.甲—① b.乙—② c.丙—③ d.丁—④
18.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bcd.③④
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a.甲→乙→丁→丙b.甲→乙→丙→丁。
c.丁→甲→乙→丙d.丁→甲→丙→乙。
20.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资源匮乏 ②人口制度 ③国内移民 ④社会经济。
abcd.②④
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很长一段时期内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读图完成21~22题。
21.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b. 城市的人口死亡率低于农村。
c. 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 d. 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
22.为缓解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现象,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在农村地区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 b. 鼓励城市人口大量移至农村。
c. 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d. 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以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
解放初期我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2023年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23年11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23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下图为“我国1949-2023年出生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23~25题。
23.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2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并未出现,原因可能是。
①育龄妇女教育程度提高 ②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③育龄妇女人数少抚养成本太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4.专家预计,爽约的第四次婴儿潮将有可能推迟至2016-2023年之间,理由不包括。
a.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b.育龄妇女人数多。
c.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d.生活水平提高。
25.若第四次婴儿潮在2016-2023年之间如期而至,其后几年内就业人数增加的职业是。
a.中学老师 b.建筑设计师 c.外科医生 d.家政护理人员。
人口机械增长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量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下图为2006-2023年(**值)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读图回答26~27题。
26.图示时期该地人口总数持续增长的年份是。
a.2006-2023年 b.2006-2023年。
c.2006-2023年 d.2006-2023年。
27.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了“普遍二孩”的生育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首先显现的效益是。
a.环境承载力提高b.“用工荒”的缓解。
c.老龄人口的减少d.消费动力的增强。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28~29题。
28.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最不明显的城市是。
bc. cd. d
29.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城市的养老服务应该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城市的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城市劳动力不足,容易出现“用工荒”
城市要注意发展一些需女工较多的轻工业,以平衡男女比例。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23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30~31题。
30.2023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31.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3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2023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读图完成32~34题。
3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b.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北京。
c.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d.出生率、死亡率均高的是宁夏。
33.从图中可以看出。
a.**、上海的人口增长呈现较高的出生率、较低的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
b.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低。
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
d.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
34.江苏承载的人口远远高于**,主要原因是江苏比**。
a.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优越b.生活消费水平高。
c.地域辽阔d.交通运输更便捷。
人口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正常的人口性别比约为102~107。回答35题。
高一年级月考试卷
高一政治月考试卷。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 班级 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 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 单选题 每题2分,共60分 1 2006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5套人民币新版珍藏纪念册,每一本纪念册里面都有一小块10克的甲申金,另外还有6张...
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 选择题 共34分 每题各2分1 下列加点字音 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噩耗 殒身 y n 浸渍 z 拖沓冗长 y ng b 不惮 d n 尸骸 h i 愤懑 mn 摧山坼地 ch c 桀骜 o 惩创 chu ng 菲薄 b 筚路蓝缕 b d 着力 zh o 游说 shu ...
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说明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0道小题,共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积累与整合 共36分 一 语文基础知识 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菲薄 f i 绯红 f i 挨打 i 尘埃 i b 寥落 li o 寥廓 ku纽扣 ni 忸怩不安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