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量120分钟总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读书人足不出户,单靠苦思冥 ① 想,是很难成就大学问的。这一点,古人很清楚,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也。古今中外的读书人,都曾借助“上路”来求学问,交朋友,并甲自己的名声。
③某种意义上,“旅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审美过程,一种生命丙 ,本身就有独立价值。不说诗文,就说绘画吧。在中国,山水之所以入画,很大程度是因为旅人。
先有“旅人”,后才有“景观”。 乙欣赏宋人范宽《溪山行旅图》、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以及明人戴进的《关山行旅图》,表现的对象是山水,题名却都是“行旅”,就因为旅人的眼光赋于了山水审美的意义。旅人不是一般的动物,景观也并非简单的地貌,二者相逢,互相对峙与对视,方有所谓的“风景”。
重峦叠障,山路蜿 ② 蜒,中间有一赶路人。别看这小人在画面上很不起眼,却是 ④ 好山好水,好树好屋,可观可赏,可居可游,这是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读书、行旅、踏青,有何意义?硬要辨解,都可说是为了获取知识。但在我看来,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趣味”与“心情”。这就回到了教育的主要目标:到底是培养专家,还是养**格。
取材于陈平原《读书的“风景”与“爱美的”学问》)
1.文段中①②两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苦思冥(mín)想蜿(wǎn)蜒b. 苦思冥(mǐn)想蜿(wān)蜒。
c. 苦思冥(míng)想蜿(wān)蜒 d. 苦思冥(mǐng)想蜿(wǎn)蜒。
2.文段中加点的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赋于 b.对峙 c.辨解 d.重峦叠障。
3.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传播不妨境界 b.传递不管境界。
c. 传播不管意境 d.传递不妨意境。
4.填入文中④处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椽之笔 b.点睛之笔 c.神来之笔 d.妙笔生花。
5.填入文中③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可是,光“行路”不“读书”也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b. 可见,“行路”只有和“读书”结盟方可。
c. 可见,与“行路”结盟的“读书”才是有意义的。
d. 可是,“行路”不一定非跟“读书”结盟不可。
6. 下列关于读书的名言及出处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a.欧阳修杜甫柳宗元老子。
b.柳宗元李白欧阳修孔子。
c.顾炎武李白颜真卿老子。
d.颜真卿杜甫顾炎武孔子。
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6分,每小题3分)
赠别友人卢纶①
愁听千家流水声,相思独向月中行。
侵阶暗草秋霜重,遍郭寒山夜月明。
连年客舍唯多病,数亩田园又废耕。
更送乘轺②归上国,应怜贡禹③未成名。
注释:①卢纶:唐朝天室末年举进士,一生坎坷,仕途不达。②轺:yáo,古代轻便的马车。③贡禹:西汉时人,以精通经义、品行端正著称,官至御史大夫。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思”一句表明友人远行,诗人孤独地在月下行走,以此排遣心中的思念。
b.颔联通过写暗草重霜、寒山明月,表达出一种不离不弃、缠绵悱恻的情感。
c.颈联指诗人客居他乡多年,数亩田园已经荒芜,只剩多病之躯,生活清苦。
d.“更送”一句写朋友乘车归京,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引发了无限的感慨。
本诗中“秋”是“悲戚哀伤之秋”。
8.下列关于秋的诗句中情感不同于“悲戚哀伤”的一项是( )
a.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b.老来忧患易凄凉。说到悲秋更断肠。
c.一夕秋风蕙草摧,何当燕婉向泉台。
d.枕前人去空庭暮,又见芭蕉白露秋。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有王溥者,桂林人。洪武末为广东参政,亦以廉名。其弟自家来省,属吏①与同舟,赠以布袍。
溥命还之,曰:“一衣虽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渐也。”粮运由海道多漂没,溥至庾岭,相度形势,命有司②凿石填堑,修治桥梁,易以车运。
民甚便之。居官数年,笥③无重衣,庖无兼馔。以诬逮下诏狱,僚属馈赆④皆不受,曰:
“吾岂以患难易其心哉!”事白得归,卒。
注释】①属吏:一起共事的官吏。②有司:
专门管理某项事物的**。③笥:古代盛饭或放衣物的方形竹器。
庖:厨房的古称。④馈赆:
赠送给远行的人的礼物。
9.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亦以廉名名:闻名。
b. 溥命还之还:归还。
c. 易以车运易:更换。
d. 民甚便之便:便利。
10.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亦以廉名。
a. 赠以布包b. 易以车运。
c. 以诬下诏狱d. 以伤先帝之明
11.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衣虽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渐也。
译: 。三)12。诗文填空,(3分,每空1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雨霖铃》
2)、别有幽愁暗恨生白居易·琵琶行》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一 16题。(24分)
桃源依旧在。
罗兰。当生活琐事纷繁,或自己忽然惑于荣利,卷入凡尘,因而感到心情窘迫,看不见天光云影之时,我就让自己做一次愉快的逃离。
逃离的办法是坐车。
有时,一趟外双溪即已足够。车行快速,带着你的身体与灵魂,一同驰过一个个与你无涉的处所,于是,你可以开始看见天广地阔,云淡风清。
当然最好是坐火车,可以享有五六个小时的车行纵目之乐。让火车的最快速度帮你甩脱一切来自外界的纠缠和来自内心的牵绊。
于是,当火车越过市区,奔向原野,你可以放开一切顾虑与杂念。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人自作灵通地向你报导今天**如何,油价几许;没有人杞人忧天地向你嘀咕这边房价又涨,那边地再增值。没有人问你今天因何还穿去年的时装,更没有人提醒你已年“过半百”,“应怀”千岁忧,要经营再经营,积蓄再积蓄。
在这样的旅途之中,你完全是孤立的个体,没有任何事务与你有任何关联。因此你可以不理会一切,专心欣赏车窗外闪过的远山近树,绿野平畴。
那天我乘山线去,看青山翠谷;这天我乘海线归,看未被俗世沾染的人间仙园;下次我将乘最早班车去,专为欣赏晨雾;再乘夕暮车归,可以看到晚霞。
铁路沿线,越是小站,越是文雅,越是保存着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安闲。
想像铁路员工如何把他们的小站细心点缀,把花圃围上多色的篱栏。有时红白相间,有时加些蓝和绿,润饰其间,里面盛开着美人蕉、野菊花或剑兰。有些小站不仅有花圃,且种着修剪得宜的灌木,或排列着漂亮的盆栽。
有时火车开出车站以后很久,还可看见夹竹桃给铁路沿着红边,山坡上也多有粉红色或黄色的野花,点缀其间。
海线小站连地名都安闲。追分、清水、南日、苑里、通宵……它们不在意快车肯不肯在这里停站。或许它们更应当欣幸快车不在这里停站,好使它们的站上与站旁,多有一些种植花木的空间,也免得嚣张的都市人去踩坏了它们的稻田。
通宵站一闪而过,那蓝白相间的墙垣,衬着彩色缤纷的花圃,使人疑为谁家别墅,连墙上漆着的“通宵”二字,也像旧时大户人家的堂名,透着不随流俗的悠远。
白沙屯地名潇洒,圃中有美人蕉竞艳,恰似要给这素淡的地名加上最出色的点染。
有时可见公路旁侧,木麻黄夹道,令人神驰。但最夺目还是那大片的稻田,匀净澄碧,稻浪如海,极目稻田尽处,才隐隐看到线条利落的农舍,清爽整洁,如同天天用水洗过一般。偶有不知谁家的红砖小筑,镶着白边的屋顶,安谧清幽,极富画意,远远地隐在丛树之间。
在这样的安闲与清幽里,我摆脱了那被金钱追赶,被荣利纠缠的窘迫;找回的是,当年千里独行,到这青翠之乡来追寻的那无需奔名逐利的处所,耕田而食、凿井而饮的世外桃源。
13.第①自然段中,“逃离”本是狼狈的,但作者却说“愉快”,这是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6分)
14.第⑧自然段中作者所说的“现代文明污染”,从全文看主要体现在**?请概括回答。(6分)
15.文章标题为“桃源依旧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作者笔下的“桃源”是怎样的。 (6分)
16.作者所写的“桃源”和陶渊明笔下的“桃源”有何异同?(6分)
相同: 不同: 四、语文综合实践(8分)。
一年级语文周考试卷
一年级第一周测试卷。姓名分数 一 按声母顺序填空 24分 u二 照样子,写一写。20分 y e yew u b ot i y iy yu 三 写出下列字的笔画。6分 上共 笔。月共 笔。小共 笔。一年级第二周测试卷。姓名分数 一 按声母顺序填空 18分 b t二 照样子,写一写。20分 b bt b...
一年级周考试卷
2013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周考试卷。一年级数学。满分 100分命题人 王子文 2013 10 17 一 填空 每空1分,共30分 1 和 一样多 2 比 多 个 3 比 少3个 再画 个 就比 多5个。前面的数是 后面的数是 8比9少 8比7 1。一共有 个图形。从左往右数是第 个,第 个是 ...
一年级语文第三周周考试卷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周周考试卷。1 生字。共37分 1 把下面加点的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8分 wygk碗筷愿意改正夸口。xrjt洗碗认真家务态度 2 看拼音,写词语 16分。x sh u r n zh n f m qu n ji gu n x n xi z k n ji n g o x n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