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

发布 2023-02-25 09:12:28 阅读 6699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

a、春来秋去气候变化万千b、对人类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c、仲夏之夜蛙鸣声声流萤点点 d、无公害绿色果蔬的生产。

2、生长在沙漠干旱地区的植物,根系比较发达;这种特点说明: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

3、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生物都能通过快速奔跑逃避敌害。

c、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4、调查是科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某生物兴趣小组决定调查一下色盲病在男女生之间患病比例的差异。他们首先必须做的是:

a、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 b、如实记录调查过程中的数据。

c、制订调查方案d、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5、连续阴雨时,生活在土壤中的蚯吲会爬出洞穴,此现象与生物的哪一特征有关:

a、呼吸 b、营养 c、排出体内废物 d、生长和繁殖。

6、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指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 b、是指海平面上下各十千米高度的范围。

c、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d、是指地球表面30公里的范围。

7、地球上的生物为什么只能生活在生物圈内:

a、生物圈能提供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b、它能为生物提供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c、它能为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d、阳光、空气和水及营养物质只存在于生物圈内。

8、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白天要把它放在阳光下,天冷了要把花放在温暖的地方,通常一个花盆中只栽一棵植物。上述这些措施说明,花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哪些条件:阳光水适宜的温度空气营养物质生存空间。

a、 b、 c、 d、

9、“干旱使粮食减产”的事实说明:

a、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b、水影响生物的生长。

c、阳光影响生物的生长d、土壤影响生物的生长。

10、在上述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绝灭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崩溃:

a、野兔 b、植物 c、狐 d、野兔和蝗虫。

11、李聪发现,阳台上的花,朝向阳光的一侧生长速度快。他想对这种现象进行**,他第一步要做的是:

a、提出问题 b、做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动手进行**。

12、生活在北极的狐与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狐相比,耳朵要小得多。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哪种是正确的:

a、捕食能力更强b、奔跑速度更快。

c、听觉更灵敏d、减少散热量,更适应寒冷气候。

13、在做“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时,一组选用5只鼠妇,二组选用50只鼠妇,哪一组的实验结果更准确?为什么?

a、一组;数量少便于控制 b、二组;可防止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c、一组;实验过程更简短 d、二组;数量多有利于竞争。

14、到了寒冷的冬天,杨树落叶,而松柏常青,这表明:

a、松柏适应寒冷的气候b、杨树比松柏对寒冷更敏感。

c、杨树与松柏适应寒冷环境的方式不同 d、寒冷的环境有利于松柏结果。

15、兔子的眼睛长在头部的两侧,而猫的眼睛却长在头的前面。这种特点对于兔子来说有什么意义:

a、扩大了视野,有利于发现敌害 b、能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使它专心取食。

c、更好地适应穴居生活d、与草食性习性有关。

16、下列哪些现象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 “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沙漠植物根系发达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山底的树木一般是阔叶林,山顶一般是针叶林。

a、 b、 c、 d、

17、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鸟类只产几个卵,这种现象说明:

a、鲤鱼繁殖能力强 b、海洋中饵料丰富。

c、鲤鱼后代成活率低,产卵量大是对环境的适应

d、鸟类觅食能力差,后代太多养不活。

18、某地区农林虫害及鼠害非常严重,最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是:

a、大量使用农药灭杀b、动员人们人工捕杀。

c、引进它们的天敌,利用生物防治 d、培育抗虫植物。

19、“山上植物多,赛过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的谚语,说明森林具有下列哪项作用: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c、净化空气,杀灭细菌 d、绿化环境,消除污染。

20、一般来说,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必需的: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荒漠生态系统。

22、罗山森林公园生长着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及灌木等植物,它们构成的生态系统属于: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人工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23、在 “草→田鼠→鹰”食物链中,鹰体内的能量最终**于:

a、田鼠食草后体内合成b、捕食后在体内合成的。

c、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d、草和田鼠体内的有机物。

24、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

c、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反复循环 d、由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全部进入食物链。

25、下列哪种生态系统最容易遭到破坏:

a、荒漠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水域生态系统。

26、当年红军在过草地时,常常会有人员或马匹陷入沼泽中。你认为草地属于下列哪种生态系统: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水域生态系统。

27、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可以增加降雨量。这个事实说明:

a、生物的生活能影响环境b、生物对环境有依赖性。

c、生物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2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是动态变化的 b、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所占比例是不会变化的。

c、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比较稳定的

d、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水分、养分、气体等的交流。

29、在一片阔叶林中,生活着狐狸、野兔、蛙、蛇、蝗虫等动物,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如果蝗虫大量繁殖,首先哪种动物的数量会减少,哪种动物的数量会增多:

a、野兔:蛙 b、蛙;蛇 c、狐;兔 d、蛇;狐。

30、在上述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绝灭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崩溃:

a、野兔 b、植物 c、狐 d、野兔和蝗虫。

二、简答题:(40分)

1、(14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草原上生活着一群斑马。年复一年,由于草原上水草丰美,为斑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马群中每年都有小斑马诞生,马群的数量逐年增多。广阔的草原上,小马们在草原上追逐嬉戏,跑累了的小马呼呼地喷着气,回到母亲的身边吮吸着奶水,它们在逐渐长大。

马儿们排出的粪尿,滋养了草原,使牧草长得更茂盛。这片草原上还生活着野兔、狐狸等动物。

忽然,马群骚动起来。一只狮子走近了马群,斑马先是警惕地看着这只不速之客,当看到狮子干瘪的肚子和贪婪的目光时,它们立即疯狂地奔跑起来,狮子紧紧追赶着这群猎物,渐渐消失在天际相连的远处……

1)找出短文中的相关语句,划上横线标上数码,并说明生物具有哪些特征:

(例:食草昆虫也在啃食着草原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写出影响这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

3)写出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下列成分:

生产者消费者。

写出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

4)如果把这个草原上的狮子和狐狸全部消灭,斑马的数量会怎样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3、(12分)下图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河蚌等生物。

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其中的有机物是生产者通过。

制造的。2)水草和水绵在此生态系统中属于鱼、虾属于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类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它们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它们是

3)如果向该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鱼(肉食类鱼类),则池塘中的小鱼数量会

写出这条食物链。

4)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数量处于稳定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5)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在这个生态系统中,ddt随着和。

沿着和食物网流动,最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是。

4、设计一个实验,**植物的向光性:

我们经常发现,阳台上的花草,朝向光的一面生长旺盛。那么植物的生长与光照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一下。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6 2

卜人入州 几市潮王学校第十七二零二零 二零二壹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 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里面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每一小题1分,一共10分 1 以下属于生物的是。a 机器人b 钟乳石c 珊瑚虫d 珊瑚。2 dna双螺旋构造的发现者是。a 林奈b 克里克c 沃森和克里克d 拉马克...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0 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数学试题。济南市平阴县实验中学李茂文。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四个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2x y 1 b x 2 3 x 1 0 c x 7 d 1 2 ...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

abcd.9.下列生活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小明凌晨1点 美国nba球赛现场直播。b.江南四季分明,夏季的白天比冬季长。c.海南岛进入春耕时节,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d.正午时,操场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长短随季节变化。10.下列不属于现代高科技地图的是 a.丝帛地图b.卫星地图c.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