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填空版

发布 2022-12-31 13:04:28 阅读 3535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填空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紫色的线弯了吗?

橙色的线哪段长?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5米,课桌的高度约 0.75 米。

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 )、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测量时间的工具:钟、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分 。1h=60min=3600s.

6、误差:1)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通常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略去不提。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1、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路程/时间公式:v=s/t变形t=s/v、s=vt

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这种单位叫做组合单位。

常用单位是:km/h。 1米/秒= 3.6千米/小时 1m/s= 3.6 km/h

3、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速度119km/h(33 m/s)、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1、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2、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速度为v1,下半段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v ,则 v2>v>v1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声音的发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即: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米/秒合1224千米/小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米/秒。

第二节、声音的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3、可听声: 频率在 20hz~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 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

4、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发散。

5、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6、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第三节、声的利用。

1、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2、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

3、声与信息:次声波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次声波传播的距离很远,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4、声与能量:超声波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 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

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单位:

1 常用单位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2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3 换算关系t=t + 273k

3、常见的温度计有。

1)实验室用温度计,量程:-20℃~110℃;分度值(每一小格):1℃

2)体温计,量程:35℃至 42℃;分度值: 0.1℃。

3)寒暑表,量程:-30℃~50℃;分度值:1℃

4、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1、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熔化现象有:冰雪消融、冰棍熔化)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凝固现象有:水结冰、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4、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5、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6、晶体物质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有:蜡、松香、玻璃、沥青。

7、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熔化凝固 ℃

tt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8、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9、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汽化现象有:湿衣服变干、地面的水变干、壶水沸腾)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有:“白气”、 薄雾缥缈、露水晶莹)

5、“白气”和水蒸气比较。

水蒸气是气体,不可见。我们生活的空间就充满水蒸气,但看不见。“白气”是小水珠,是液体,看得见。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看得见,是小水珠。水是液态的,白气也是液态的。

6、生活中的“白气”

冰棍冒“白气”:冰棍周围的空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

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当你呼气时,水蒸气带着热量从人体出来,遇到外界冷空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

烧开水时冒“白气”: 首先开水沸腾后,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

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要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钨、干冰、樟脑。(升华现象有:冰冻的衣服变干、樟脑变小、灯丝变细、舞台烟雾效果——干冰升华)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

第一章 第五章基础知识题。1 声音是由物体的而产生的。吉他弦被弹拨发声时,用手按压住琴弦,声音就会消失,这是因为。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体 体和体能传声,在中不能传声。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也能够传声。3 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一个同学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主要是他的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识记版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1 在物理学中,把之比叫做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2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内通过的 速度 路程 时间公式 变形。速度的基本...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过关

一 长度 1m dm cm mm m nm 面积 1m2 dm2 cm2 体积 1m3 dm3 cm3 时间 1h min s质量 1t kg mg 速度 1m s km h密度 1g cm3 kg dm3 kg m3 5.4 altimg w 35 h 25 千米厘米米。2 54千米 小时 米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