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月考。
满分70 考试时间60分钟。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用刻度尺测量该物体的长度为。
2.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去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家,养蜂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填声音的特性名称)来辨别的。
3.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潢,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太阳光穿过密度不均匀的大气层时,由于光的向地面偏折,因此,早晨我们看到初升的太阳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填“高”“低”).
4.一个容积为2.5升的塑料瓶,用它装水最多能够装千克;用它装酒精最多能够装千克。(酒精密度为0.8×103kg/m3)
5.老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时,想使字更大一些,应该让放大镜离字稍一些。
6.班上照集体照时,发现有同学没在取景框中,此时应将照相机填“靠近”或“远离”)同学们,并将相机的镜头和底片间的距离填“伸长”或“缩短”)
7.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很容易冻裂,这是因为冬天气温低于0℃时,自来水管中的水要结冰,因为水结冰后不变,而冰的___比水的___所以冰的体积比水的___就会把自来水管撑裂。
2、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8.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甲乙丙丁。a.甲和乙 b 乙和丙 c乙和丁 d 丙和丁。
9.关于声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大象彼此间能够通过次声波进行交谈。
b.胎儿的“b超”图像是利用超声波获得的。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都伴有次声波产生,如果你注意听就会听到。
10.兰兰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凝固。
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的瓶壁“流汗”——液化。
c.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升华。
d.冬天,人口里呼出的“白气”——汽化。
11.下列有关光学知识及其应用的叙述的正确的是。
a.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b.从不同位置能看出黑板上的字,是镜面反射的结果。
c.患近视眼的人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凹透镜。
d.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1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烛焰离透镜12 cm时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7 cm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下列的哪个值。
a.8 cm b.10 cmc.11 cmd.14 cm
13.某班同学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凸透镜11cm处移动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第13题图第14题图。
14.如图所示是在**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作图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的小。
c.若v甲=v乙,则m甲〈m乙。
d.若m甲=m乙,则v甲=v乙。
15.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杵的质量减小。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体积减小。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少。
3、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6.画出图中光的大致传播方向,(已知水面与凸透镜主轴重合)
17.画出平面镜中的光的反射图并标出入射角及度数。
四、实验**题(第18题一空2分,共8分;第19题(1)和(2)小题各2分,第(3)小题1分,共5分;第20题一空1分共5分;共计18分。)
18.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未画出),如图所示。
1)利用图甲中成像特点制成的是选择“照相机”或“投影仪”);保持透镜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___选择“能”或“不能”)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不断变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使像重新回到光屏**,应将凸透镜选择“向上”或“向下”)移动。
3)如图乙所示,烛焰的像重新回到了光屏**,若将一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仅向右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由此可判定该镜片是选择“近视”或“远视”)镜片。
19.学习了“质量”一节后,小明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呢?
为此,爱动脑筋的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来**这个问题,他选用一块象皮泥作为被研究的物体,将橡皮泥捍成各种形状,用天平分别称出其质量,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小明实验时选用橡皮泥作为实验的材料,你认为选用这种材料对他的实验操作有什么好处。
2)由小明的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3)小明所列的**中,并没有也不可能将橡皮泥所能捍出的形状都列出,但仍然能上此得出结论,这种研究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叫做( )
a、类比法 b、综合法 c、归纳法 d、等效法。
20.**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
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错误是。
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质最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塑料的密度为___kg/m3.
往烧杯内倒入l0cm3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_g.若烧杯内液体的体积为20cm3,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为___g.
五,综合应用题(第21题9分,第22题9分,共18分)
21.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
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22.用量筒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的体积v和液体与量筒共同质量m的关系如图,请观察图像,并根据图像求(1)量筒的质量m桶 (2)液体的密度ρ液。
年八年级物理月考 测试题
两手指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左边受到的压力较大。10 用吸管能将玻璃瓶中的饮料吸人口中,这是因为 a 大气压将饮料压入口中 b 嘴对饮料有吸力。c 手将饮料压人嘴里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二 填空题 每空...
八年级物理下册月考测试题
时间 90分钟命题人 汪金城。一 填空题 共30分,每空2分 1.噪声是四大污染之一,过强的声音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为了保护我们的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分贝,分贝就是的单位。2.某同学将其爷爷的老花镜对准太阳光,在距镜片40 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又小又亮的亮点,则该镜片的度数是度。3.如右图,太阳光与...
八年级物理月考三测试题
时间80分钟,满分110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一个家庭所有用电器总功率是2000w,则安装电能表时,最最好选用以下哪种电能 a 220v 2.5a b 220v 3a c 220v 5a d 220v 10a 2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些情况 1 开关中的两个线头相碰 2 插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