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发布 2022-12-16 17:16:28 阅读 3761

《11 中国石拱桥》知识点。

一、注音。弧(hú)形拱(gǒng)桥洨(xiáo)河陡(dǒu)坡和谐(xié) 饮涧(jiàn)

桥墩(dūn) 郦(lì)道元匀称(yún chèn) 惟妙惟肖(xiào)

二、解词。⑴、悠久(年代久远。悠:长久) ⑵杰作(出色的,超过一般水平的作品)

、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⑷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而协调。)

、巧妙绝伦(形容非常灵巧,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伦:同类、同等。)

、推崇(十分重视,并给以很高的评价。崇:尊重) ⑺就地取材(在当地找所需要的材料)

、千姿万状(指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姿态) ⑼奇观(雄伟美丽而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有的事情)

三、中心思想:

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和辉煌成就,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从而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课文解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首先说明了一般石拱桥的特点,然后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从一般到特殊,顺序合理。

五、语言特点(准确、周密)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了。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六、说明方法。

(1)打比方。“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富有形象性,使要说明对象形象可感。

2)举例子。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世界闻名。

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使文章血肉丰满,增加了文章可信度。

(3)分类别。“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分类说明,条理清楚。

4)引资料。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鷟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列数字。“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有概数、确数之分,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

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读者可以通过确定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

(6)摹状貌。“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用摹状和排比的手法,描绘石刻狮子的“千态万状”,说明了卢沟桥的优美装饰,突出了桥的形式美。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东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7)作比较。“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通过比较,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8)作诠释。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七、写法解析。

1)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行文灵活。如说明中国石拱桥特点则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而且两例可以互相对照和补充。列数字为“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

82米,两端宽9.6米,中间略窄,宽9米”;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至21.6米”,比喻为“虹”“人间天上的桥”等。

2)选材具有代表性。说明中国石拱桥特点,选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桥——赵州桥、卢沟桥,令人信服。

3)说明顺序恰当,层次分明。本文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进行说明的。在说明桥梁结构时,又是由整体到局部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序。

例如“由一般到特殊”:世界石拱桥的一般特点(概括)→我国石拱桥的特点(概括)→赵州桥的特点(具体)、卢沟桥的特点(具体)。又如“由整体到局部”:

“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整体);“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个拱圈拼成……”局部)。再如“由先到后”:

“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时间顺序)。

4)语言准确,说明严谨。如“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修建于公元605元年“左右”;“几乎”与桥面平行。上面一些“概数”的运用,虽是“约略”之意,列数字起了准确说明的作用,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

再如修饰语的准确:“其中最著名的当首推河北省的赵州桥”;“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桥”。

八、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段):介绍我国石拱桥的特点、取得的光辉成就及其原因。又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3段):概述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成就惊人。

第二层次(第4~5段):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层次(第6~8段):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四层次(第9段):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10段):解放后中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12 桥之美》知识点。

一、注音。纤(xiān)细着(zhuó)重驻(zhù)足脂(zhī)粉颐(yí)和园

前瞻(zhān)后顾煞(shà)风景协同(xié tóng) 点缀(zhuì)

二、解词。1)驻足(停止脚步。驻,停留) (2)极目(用尽目力远望。极,尽,达到顶点)

3)煞它风景(破坏人的兴致的意思。煞,削弱,损坏)

4)、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三、课文简介。

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吴冠中先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课文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肯定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接着以诗意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得出结论:

“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四、课文解析。

1、作者吴冠中是一位画家,那么在他眼中桥的美体现在**呢?

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我之爱桥,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桥之美在于周围环境的衬托。

2、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桥,判断在作者眼中哪些桥是美的,哪些是不美的?

美: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仿造的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

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小径尽头的小桥;

铁索桥;不美: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直线桥;鹊桥

3、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

芦苇石桥:密密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柳枝的动、细弱、年年发芽和石块的静、厚重坚硬、历久不变形成对比。令人销魂。

长桥卧龙: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长桥,打破了单调的背景,整个环境充满了灵气和生命。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廊和厅的安闲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峰的险峻又形成对照。形式独特。

4、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赏析: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赏析: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赏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赏析: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五、文章主旨和结构。

这篇文章是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指出作者爱桥的原因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第二部分(第4~6段),举例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形式作用。桥与周围环境的搭配,构成入画的美景。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

六、写作特色。

1、新颖的角度。

这篇文章是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来展示桥的美的。作者以他独特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欣赏“桥之美”。除了从桥的历史、结构与形式上去体会桥的特点外,还能从桥与周围环境的搭配上去品味桥的美感。

其中也揭示了一些美学原则,如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不仅适用于欣赏、品味“桥之美”,还适用于其他审美活动,以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11 中国石拱桥 知识点。一 注音。弧 h 形拱 g ng 桥洨 xi o 河陡 d u 坡和谐 xi 饮涧 ji n 桥墩 d n 郦 l 道元匀称 y n ch n 惟妙惟肖 xi o 二 解词。悠久 年代久远。悠 长久 杰作 出色的,超过一般水平的作品 雄姿 威武雄壮的姿态 和谐 配合得适当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11 中国石拱桥 知识点。一 注音。弧 h 形拱 g ng 桥洨 xi o 河陡 d u 坡和谐 xi 饮涧 ji n 桥墩 d n 郦 l 道元匀称 y n ch n 惟妙惟肖 xi o 二 解词。悠久 年代久远。悠 长久 杰作 出色的,超过一般水平的作品 雄姿 威武雄壮的姿态 和谐 配合得适当 ...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1课自然资源。一 自然资源及其类型。1 概念 自然资源是指中对人类有的物质和能量。选择 2 分类 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二 自然资源的特点 12 1 空间分布 煤 石油主要分布在方地区 煤炭分布 a省区。b省区c省区d省区e省区。石油分布 a省区。b省区c省区d省区e省区。f省区g省区。2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