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1.物理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2.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与的乘积。其公式为功的国际单位名称是符号为。
3.重力为100n的物体,受到20n的水平拉力,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5m,则重力做功为___j,拉力做功为___j.
4.一辆汽车满载时总重n,在n的牵引力作用下上坡,已知汽车沿斜坡前进了500m,在竖直方向升高了10m,那么牵引力对汽车做了___j的功,汽车克服重力做了___j的功。
5.斜面长为5m,高为3m,要把一个600n重的物体沿斜面匀速推至顶端,在不考虑摩擦等阻力的情况下,所加的推力是___n.
6.动滑轮下面挂一个20千克的物体a(如图11.3.1),挂物体的钩子承。
受___牛的力,挂绳子的钩承受___牛的力(动滑轮重不计).
7.如图11.3.2,物体重10n,且处于静止状态。该滑轮。
是___滑轮,手拉弹簧测力计在1位置时的示数。
为___n。若手拉弹簧测力计在三个。
不同位置时的拉力分别是f1、f2、f3,则它们的大。
小关系是f1___f2___f3。这证明使用定滑轮。
不能改变力的___只能改变力的___
8. 用如图11.3.3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以及已知物体重200牛,物体匀速上升1米,不计滑轮组重及摩擦,则:(
a.拉力为80牛 b.拉力为40牛;
c.绳的自由端拉出4米 d. 绳的自由端拉出1米。
二、选择:1.下列关于功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就一定做了功。
b.只要物体移动了距离,就一定做了功。
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就一定做了功。
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就一定做了功。
2.下列关于做功多少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的距离越长,做功越多。
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做功越多。
c、外力f与物体移动的距离s的乘积越大,做功越多。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从滑梯上匀速滑下,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到的力都做了功b、受到的重力没有做功。
c、受到的支持力没有做功 d、对滑梯的压力做了功。
4.做1j的功就相当于。
a、把质量是1kg的物体移动1m做的功。
b、把1n重的物体水平移动1m所做的功。
c、把质量是1kg的物体匀速举高1m所做的功。
d、把1n重的物体匀速举高1m所做的功。
5.小明用200n的力把静止的重5n的足球踢出。足球沿水平场地向前运动了30m,则足球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是。
a、0 b、150j c、6000j d、无法计算。
6.甲、乙两物体在相同的水平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甲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乙在较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设两物体在移动相同的距离的过程中,推力所做的功分别为和 ,则。
a. b. cd.无法确定。
7. 一只箱重1000n,放在水平地面上,若用100n的水平推力将箱沿力的方向匀速推动1m,则。
a.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是1100n. b.推力做功1100j.
c.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是900n. d.推力做功100j.
8.小强将重100n的物体拎到5m高的楼上,如果采用以下三种方式:直接用手拎、用定滑轮提、用动滑轮提,不计摩擦及滑轮重,则对物体做功( )
a、直接拎重物做的功多b、用定滑轮提做的功多。
c、用动滑轮提做的功多d、三种方式做的功相同。
三、计算:1.小牛的体重为500n,沿着楼梯登上三楼教室,若每层楼梯有15级台阶,每级台阶高20cm,问小牛从地面登上三楼需做多少j的功?
2.马拉着质量是1800kg的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了300m,做了j的功,求马的水平拉力是多少n?(g取10n/kg)
八年级物理周周清训练题班级姓名
一 选择题。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 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2.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
八年级语文周周清姓名
八年级语文周周清姓名学号。一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谪 zh 守朝晖 hu 夕阴霏霏 f i b.薄暮冥冥 m n 霪 y n 雨心旷神怡 y c.皓 h o 月宠辱偕 ji 忘潜行 qi n d.浩浩汤汤 sh ng 潇 xi o 湘属 sh 予作文。二 根据朗读节奏,给下列句标上停...
八年级物理周周清
姓名班级。一 填空题。1 如图1所示,用ab两把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则a尺测得物体的长为 cm,b尺测得物体长为cm。2 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甲 乙 丙三人的结果分别为11.85 cm,11.82 cm,11.8 cm,三个人在操作上却没有错误,则甲 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乙 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