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
生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复习。
按住ctrl键点击查看更多初中八年级资源。
一、教学分析。
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在学习了生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基础上,双了解了自然界的氧和碳的循环之后,将这几节的内容作一个回顾总结和知识的连贯深化。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针对学生学习中较多出现疑问的内容展开复习。
2、 教学目标:
1)、复习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2)、了解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3)、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了解并能描述自然界中氧、碳的循环。
3、教学重点:
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光合作用的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本质,二氧化碳性质,自然界中氧、碳的循环。
教学难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质。
3、 教学准备:
教师:多**课件。
二、过程设计。
引入:根据关键词,回忆各节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生物的呼吸作用:呼吸系统、呼吸过程、气体交换。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条件、实质、意义,二氧化碳制取、性质,用途。
氧和碳的循环:氧和碳的循环、臭氧层、温室效应。
学生思考三分钟,并学生根据关键词回忆他个人所能够想到的与这些词有关联的一些知识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复习这部分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自己回忆能够容易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同时也让学生知识哪些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
一、人体的呼吸系统。
1、重新出示呼吸系统的结构图,对照,再次由学生指出各器官的名称,并简略说明一下它们的功能结构特点。
提问:说出鼻涕和啖形成过程的共同点。
设计意图: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尝试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不公巩固了对结构功能上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思考并回答,并对学生所答进行引导,使其得出正确的结论。
提问:肺泡有哪些特点是有利于气体交换的?
学生思考回答:数量巨大、外面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并及时对学生回答作相应评价。
2、提问:呼吸过程是怎么进行的?
出示呼吸过程动画,指出膈肌、肋间内肌、肋间内肌的大概位置,请学生指出在呼气和吸气时相关结构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回忆整个呼吸的过程式,归纳出平静呼吸时呼吸运动主要是由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呼吸过程中的变化在理解上障碍较多,通过重新**呼吸过程,使他们对这个过程的理解更加清晰。
问题:气体交换的动力是什么,气体交换的结果又如何?
气体交换的动力是扩散作用,交换后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通过呼吸运动呼出体外。
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首先由学生说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反应式,根据反应式,提问:光合作用的条件、实质、意义分别是什么?继而根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得到答案。
提出问题:“万物生长靠太阳”的植物学原理是什么?
答:任何生物都需要有机物和能量。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贮存能量的必要条件,没有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任何生物都会因为没有有机物和能量而无法生存。
设计意图:根据光合作用知识的复习,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的伟大,心中产生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在复习了光合作用的内容以后,提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什么关系?
以**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出两者的区别。
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
量,两者相互依存。
2、补充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复习制取的原理、收集的方法、验满方法,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用途,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去进行。
设计意图: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关系的一种物质,专门进行归纳容易使学生对它形成系统的印象,利于理解和应用。
三、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通过读图归纳氧循环中氧气的产生过程和消耗过程。
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通过读图归纳碳循环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图及文字相结合能更清楚地揭示出循环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问题:臭氧和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归纳分析。
设计意图: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身边找到一个适当的切入点,感到做为社会中的一分子,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练习巩固。
1、呼吸系统由和组成,其中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__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肺的功能是:进行___的场所。
、吸气刚结束、呼气将开始时,胸腔内的气压与大气压的大小关系是( )
a、胸腔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b、胸腔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c、胸腔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d、无法确定。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来完成的,吸气时肺泡内氧气的浓度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液中氧气的浓度,二氧化碳的浓度___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填“大于”“小于”“等于”)
4、如把绿叶比做“绿色工厂”,那么这座工厂进行光合作用的厂房、原料、动力、产物分别是( )
a、叶绿体、氧气和淀粉、光能、二氧化碳和水。
b、叶绿体、二氧化碳和水、光能、氧气和淀粉。
c、叶绿体、二氧化碳、光能、氧气和淀粉。
d、叶绿体、水、光能、淀粉。
5、将一盆绿色植物用透明的玻璃罩罩上,与外界隔绝,然后将装它放于阳光下,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罩内的co2的体积分数没有改变,问:该植物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6、经常进一些深洞或深井底部的探险了,除了带手电筒之外,一般还会携带火把,这是为什么呢?
7、“如果没有植物,那么人类呼吸所需要量的氧气很快就会消耗完”,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8、甲树一年前为500千克,现在有505千克,乙树一年前20千克,现在50千克,你认为甲乙对环境中碳、氧的平衡哪个贡献较大?说明理由。
9、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将20克的石灰石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生成6.6克的二氧化碳,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三、设计反思。
由于本节课主要目的为复习,学生在学完全部内容之后站在新的高度去观察里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但学生在学完之后,对一些知识点的掌握还是比较的片面和不够,本节课就有针对性地将各个知识点罗列出来,通过学生回忆和师生问答的形式,巩固所学的知识。但由于内容较多,也不能做个每个部分都十分详细。
不过一些主要的,学生容易错的问题都尽可以的让学生接触并纠正知识理解上的错误。复习课要达到实效,练习是不可少的,针对各知识点设计了一些练习,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自评。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都比较顺利,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参与,有一定的实效性。学生基本上能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思考或教师的引导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但由于是复习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相对比较困难一些,气氛不是很活跃。
五、他评。作为一节复习课,叶老师已经充分理解了复习的主要目标,针以这三节的重点内容展开复习。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教学设计合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整堂课的教学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每节课的相关内容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忆、联想的方式使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并通过一些具体的应用性的问题使学生不仅记住还能达到活用的目的,这个在每部分的内容的教学后都有采用。课后的问题设计的也非常合理,针对学生容易出现混乱的方面,专门设计了相关的题目,使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过在这堂课中比较缺少的是没有很好的将知识与情境教学联系起来,所设计的一些问题都还是走老路,缺乏新意,如果能在这方面加以改善的话,这节课将更加完美。
陈建安评(本人记录)
4.12上午第四节,多**教室,二(4)班,多名科学教师。
后记:第一次在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参考的情况下,完全自力更生,想了好几天,在网上查找了许多关于复习课如何上的**,一直难以下定论,原想让学生分组分节自己总结重点知识,然后出问题由别组学生回答(象阳一中的老师就是这样处理的),然后在班级上汇报,但后来想到学生的情况不明,操作起来没多大把握,另外怕知识难以落实(三节课的内容容量是不小的),表面上是热闹一些,但就怕华而不实。于是与学校科学组长交流了一下,还是觉得以传统的复习模式为基本框架,然后通过设计一些问题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加入到复习的过程中。
然后就开始制作课件,可以说,这次的课件是绝对原创的,呵呵,花了不少的时间,总算做出来了。上课用了一下,时间把握得还行,然后就坐下来写教案。感觉自己创新的意识还是太不错,想不出什么有新意的东西,这方面看来还需要开发。
八年级《科学》 下
八年级 科学 下 2.1 2.3节测试卷。班级坐号姓名。相对原子质量 h 1 mg 24 al 27 fe 56 k 39 c 12 o 16 s 32 cl 35.5 mn 55 一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空2分,共50分 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可根据它们下列性质中的。a.颜色 b ...
八年级科学试题 八年级科学 下 竞赛试卷
八年级科学 下 竞赛试卷。班级姓名学号。相对原子质量 h 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k39 mn55 fe56 一。选择题20 2 40 1.某人排出的尿中含2 的尿素 co nh2 2 如不考虑其他成分,则人尿中氮的质量分数约为a.2 b.9.3 c.0...
八年级下科学练习
8 已知一般情况下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为。下列原子中,与氟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9 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 四中子 也有人称之为 零号元素 下列有关 四中子 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