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第二单元检测北师大版教育

发布 2022-12-06 15:31:28 阅读 8871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1.下面的**分别是谁拍摄的?把他们的名字填在**下面的括号里。(24分)

2.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21分)

a.正面 b.侧面 c.上面。

3.(21分)

a.左面 b.右面 c.上面 d.正面。

4.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28分)

5.老师从窗内看到的情景会是下面哪幅图?在括号里画“√”6分)

1.美美阳阳丽丽童童。

a c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d b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4.略。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5.④(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0分 1.4吨 千克6分米 毫米。9千米 米 50厘米 毫米。2.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1 体育场跑道长400 2 一只山羊重25 3 一杯水重130 4 小红的身高130 5 数学书厚7 3.在 里面填上 或 100米 1千米6700千克 7吨。10厘...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一轻松填空 5题4分 题每题6分,9 12题每空或每式1分,其余每空0.5分,共43分 1填合适的单位。一只足球重500 一艘轮船载重2000 一本作业本厚3 一架飞机每小时飞机1500 小明每天大约睡9 吃饭大约需20 眨一下眼用1 2 2小时 分120秒 分8000米 千米5000千克 吨3在o...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10米米。9 按规律填数。三 连一连。一个乒乓球重4一头猪重100 一袋大米重25一袋饼干约重500 一个西瓜约重6一条鱼约重2 明明体重34一本数学书约重160 四 比一比 在 里填 或 998 1020 4800 4080 2千克 1500克 96 27 96 40 7103 7120 8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