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实验试题汇编

发布 2022-11-04 22:49:28 阅读 1889

2023年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精选汇编(三)

1.(2010南京)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稀释浓硫酸 d.点燃酒精灯。

答:c2.(2010南京)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花生霉变 c.瓷碗破碎 d.火药**。

答:c3.(2010南京)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

答:c4.(2010南京)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

b.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

c.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

d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稀溶液的ph

答:d5.(2010南京)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

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

答:c6.(2010南京)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答:b7.(2010南京)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2)写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并据此选择上图中 ▲ 填字母)组装一套制取干燥二氧化碳的装置。

3)如选用装置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可以为 ▲

答: (1)①试管 ②集气瓶。

2)caco3+2hcl=cacl2++co2↑ bfc

3)2kclo3==2kcl+3o2↑ (合理答案均给分)

8.(2010南京)(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

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 g,水的体积为 ▲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一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 ▲ 盘,称量其质量。然后 ▲ 按操作的先后顺序选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

a.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 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

该步骤中用烧杯而不用纸称量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

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搅拌,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贴上标签。

2)右图表示用上述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与20 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曲线判断,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 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当加入15 g氢氧化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 写化学式)。

试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 (1)①16 184 ②左 ba 氢氧化钠易潮解(或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2)①20g

②hcl、nacl

③解:20g氢氧化钠溶液中naoh的质量:20g×8%=1.6g

设该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x

hcl+naoh=nacl+h20

x 1.6g

x=1.46g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100%=7.3%

答: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9、(2010南京)(11分)我们生活在“水球”上,地球表面的70.8%被水覆盖。

1)海水晒盐是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 ▲ 写化学式)蒸发,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 ▲ 写化学式)晶体。

2)降雨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一个环节。 ▲气体或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a、b、c三个地区雨水的ph如图所示,其中 ▲ 地区的雨水是酸雨。

3)请按要求写出初中化学教材中水作为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两个化合反应中生成物的类别必须不同):

①分解反应: ▲

②化合反应: ▲

③化合反应: ▲

4)下表提供了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否与一些金属发生反应的信息。

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表中的已知信息,将**填写完整。

已知铁与水蒸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铁虽然常温下与水不反应,但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一周以后发现铁钉表面锈蚀。图中a、b、c三处锈蚀情况最严重的是 ▲ 填字母),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答: (1)h2o nacl

2)so2 no2等 ab

3)①2h2o ==2h2↑+o2↑ ②co2+h2o=h2co3 ③cao+h2o=ca(oh)2 (②答案可互换,且合理答案均给分)

4)①能反应 ②3fe+4h2o(g)==fe3o4+4h2[‘‘g)’’不写不扣分]

③b b处铁钉与水、空气同时充分接触(合理叙述均给分)

10、(2010南京)(l1分)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1)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得到的co和h2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合成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

2)某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合成气的制备,并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

i.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合成气.根据(1)中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合成气中co和h2的质量比为 ▲

.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设计买验步骤]

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装入药品,通人一段时间合成气。

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c,使其充分反应。

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

再次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完善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e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 ▲ 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点燃前应对气体验纯)。

进行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和数据:

装置c**现 ▲ 色物质。

称量数据如表所示。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甲同学根据装置c中的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co和h2还原了cuo。

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的ch4,且ch4也还原了cuo。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

丙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⑤中通入的气体会带走装置e中的部分水蒸气,使实验产生误差。你认为该误差对乙同学的推测结果是否有影响? ▲选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拓展**]该小组同学对于ch4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

查阅资料: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co2和h2o;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设计: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上图装置f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

上图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 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实验反思]除了可能是ch4也还原了cuo外,出现上表数据关系还可能是因为 ▲ 写出一个原因,并说明理由)。

答: (1)ch4+h2oco+3h2

2)i.14:3

.[完善实验设计]②

进行实验]红。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如果只有co和h2,还原足量cuo,合成气中co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3。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

1;如果只有ch4还原足量cuo,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索的质量比为3:1。现测得co2的质量:

201.5g--198.2g=3.3g h20的质量:896.0g一292.4g=3.6g

生成物中碳元索与氢元索的质量比:(3·3g×):3.6g×)=9:

4,9;4介于2:1和3:1之间,由此可推测出,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来反应的ch4,且ch4也还原了cuo。

(合理过程均给分)

否。因为带走水蒸气会使测得的co2质量偏低·而实际测得的生成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已经大于2 :1,所以对推测结果无影响。(合理叙述均给分)

拓展**]澄清石灰水 hgfi

实验反思]因为根据测得数据计算,生成物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太置2:1,所以可能是合成气中参与反应的co与h2的分子个数比大于1:3(或h2未完全参加反应、生成的水未被完全吸收等) (合理答案均给分)。

2023年中考化学实验试题汇编

2010年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精选汇编 三 1 2010南京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稀释浓硫酸 d.点燃酒精灯。答 c2 2010南京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蜡烛燃烧 b 花生霉变 c 瓷碗破碎 d 火药 答 c3 2010南京 下列物质能在空...

2023年中考化学实验试题汇编

2010年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精选汇编 三 1 2010南京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稀释浓硫酸 d.点燃酒精灯。答 c2 2010南京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蜡烛燃烧 b 花生霉变 c 瓷碗破碎 d 火药 答 c3 2010南京 下列物质能在空...

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一 选择题。2010延庆 2008年 世界环境日 的主题是 促进低碳经济 警示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危害。空气中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 d 水蒸汽。2010黄埔 上海世博期间,园内交通将实现 零排放 从环保角度看,这主要是有利于减少 a 大气污染 b 水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