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附答案和试题分析

发布 2022-10-31 01:24:28 阅读 3164

全国202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04729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门公共课,几乎所有参加自学考试的同学都有参加此门课的考试。

自考的课程,只要是考试大纲,教材没有变动,每次的考试出题的内容,难度是不会有变化的。

大学语文》复习考试,考生们可以仍然按照历年来的复习方法进行。就是说,《大学语文》主要复习掌握四部分内容:一,认真研读教材中的课文,共52篇课文,议**10篇,记叙文17篇,诗词18篇,**7篇,四部分内容所选的课文篇目,一篇一篇地阅读掌握,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考生一定要加强对教材所选取的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可以分成两个层次:浅层次的掌握就是要求考生记忆课文中的内容;深层次的掌握则要求考生在对课文记忆的基础上对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加以深刻理解,考核考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这几年《大学语文》考试更偏重于此方面的考核,这方面的试题越来越多,考生如果学习比较死,也就是所谓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则很难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

对于古文,要能够读通,读懂,同时对重点字词(课文后面的注释)要一一掌握;二,在熟练掌握教材每篇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后面的提示,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钻研掌握。对考试大纲,提示的考核是每次考试的重中之重,所占分值较多;三,要灵活理解掌握语文知识。这是学习的难点,历年来考生丢分很多。

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主要有:议**的论点,论据,论证,其中两种论据,三种论证方法是重点;10种修辞手法,记叙文的10种表现手法,诗词的直接抒情手法,间接抒情的六种手法;记叙的顺序;描写人的五种方法,等等。考试中这部分知识一般都考核考生灵活掌握的能力,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所以考生要认真钻研,理解,掌握。教材50页,148页,217页,287页的文章。

从试卷的组成来看,除去作文,考核课文知识的题目中,非常容易的题目占大约15分;较容易的题目占大约20分;较难的题大约占20分,难的题目大约占15分。从课文知识考核的70分看,取得45---50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再加上作文18---23分,一般来说,只要考生认真学习,刻苦学习,真正掌握《大学语文》的知识,考试取得65---75分应该是正常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的喻意是( )b

a.人的认识受到时间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到先天素质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分析:“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人的认识局限于所处的环境,空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人的认识局限于所处的时代,时间;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人的认识局限于所受到的教育。

2.《论毅力》中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c

a.例证法与演绎法b.演绎法与类比法。

c.类比法与对比法d.对比法与例证法。

分析:例证法。

归纳法。立论概括法。

论证演绎法:普遍性真理,名人名言。

驳论对比法

比较法。类比法。

凡是利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地方,论证方法为类比法。

凡是运用理论论据的句子,论证方法是演绎法。

3.罗素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认为:当自己的见解证据不足时,克服偏见的最好方法是a;

a.多听不同意见b.克服狂妄自大心理(根源)

c.端正认知态度d.摒弃自我中心主义(根源)

分析:认真阅读课文。

4.《张中丞传后叙》中所写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英雄人物是( )c;

a.张巡b.许远。

c.南霁云d.贺兰进明。

5.《种树郭橐驼传》用种树的“其置也若弃”类比治民要( )a

a.让老百姓休养生息b.让老百姓得到安置。

c.对老百姓弃之不顾d.对老百姓置之不理。

分析:“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阐发“养民”治国的思想。

6.《先妣事略》:“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这段文字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d;

a.肖像描写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d.细节描写。

分析:描写人的五种方法。

肖像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等。

语言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独白,潜台词,说的话。

行动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行为与动作。

心理描写:具体描写人物的想法,联想,想象,看法。

细节描写:具体描写最能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与性格的细小环节。如《张中丞传后序》,《垓下之围》《哭小弟》《先妣事略》

7.下列《马伶传》的语句中,属于场面描写的是c

a.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

b.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c.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

d.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分析;考核对场面描写的正确掌握。

场面描写:《垓下之围》《蚂蚁大战》《香市》《马伶传》《西湖七月半》

场面描写是环境描写的一种,把人,事,物交织在一起描写。

8.《秋夜》:“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这里的“他”指代的是d

a.枣树b.蝴蝶。

c.月亮d.天空。

分析:《秋夜》通篇象征表现手法。考核阅读课文。

天空象征着黑暗势力,或者象征着黑暗社会。“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

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眨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小粉红花象征着社会上心地单纯而善良的被压迫的弱势人群;“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象征着宁愿粉身碎骨也要与黑暗社会斗争到底的斗士;“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了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

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陕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小青虫象征着投奔光明却无谓地牺牲的幼稚的人们。“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9.下列散文中,熔叙事、抒情于一炉,思绪翻滚,情感浓烈的是( )b

a.《秋夜b.《爱尔克的灯光》

c.《香市d.《都江堰》

1分析:《爱尔克的灯光》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的推移来记事,由景及情,触景生情,见物生情,插叙了(注意“插叙”)对姐姐的回忆,抒发了姐弟之情。进而引出作者深邃的思考,这种思考以议论说理方式出现。

10.《蚂蚁大战》的主题是b

a.人类应该保护自然,回归自然 b.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c.物竞天择,强者生存d.前仆后继,奋不顾身才能取得胜利。

分析:掌握本文采用的类比的写法。体会本文的人类社会象征意义,体会战争给人类生命和精神造成的深重灾难。

11.作者在《湘夫人》中所流露的主要情感是( )d

a.对遭受排挤的愤懑b.对流放遭遇的忧伤。

c.对理想破灭的失望d.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12.《陌上桑》中,罗敷拒绝使君“共载”的要求所表现的性格特征是( )b

a.机智b.坚贞。

c.善良d.豪爽。

13.作品被誉为“诗史”的诗人是( )a

a.杜甫b.李白。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 多选或耒选均无分。1.五代史伶官传序 中,用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来说明盛衰之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 b.概括法。c.对比法 d.类比法。2.咬...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提倡 明道 致用 事信 言文 文学主张的是 a.韩愈 b.柳宗元。c.苏轼 d.欧阳修。2.蔡元培在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中认为,大...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提倡 明道 致用 事信 言文 文学主张的是 a.韩愈 b.柳宗元。c.苏轼 d.欧阳修。2.蔡元培在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中认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