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23年3月11日,日本大**导致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向外释放,在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和铯-137。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伤口及消化道等进入人体内,引起内辐射,放射线也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辐射伤害。受放射性物质辐射后人体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人体癌变、畸变风险加大。
b.人体大部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c.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最可能会引发呆小症。
d.导致人体内各种细胞变异机会均等。
答案 a解析核辐射可导致基因突变,使人体癌变、畸变风险加大;辐射可导致基因突变,而不是染色体数目加倍;幼年时缺碘可导致人患呆小症;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间期,人体内具有连续**能力的细胞更容易变异。
2.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b.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缺失,引起性状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c.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出现或多或少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d.dna复制和转录时出现差错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 a解析由于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所以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并不一定会导致相应的氨基酸的变化,也就不一定会引起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出现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dna复制出现差错会引起基因突变,如果转录出现差错,会引起rna发生变化,不属于基因突变。
3.(2011·临沂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不定向的变异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b.基因重组有利于物种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
c.人工诱变育种可大大提高突变率。
d.用二倍体植物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能得到结实率低的单倍体植物。
答案 d解析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因此用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不能结实。
4.某种昆虫的种群非常大,它们所有的雌雄个体间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假设没有迁入和迁出,不考虑基因突变,已知该种昆虫的子代基因型的频率是aa为36%,aa为48%,则它们的亲代的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a.36% 48b.60% 40%
c.81% 16% d.52% 48%
答案 b解析子代基因型的频率是aa为36%,aa为48%,则aa为16%,故亲代基因a的频率为40%,基因a的频率为60%。
5.男甲有一罕见的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性状为a;男乙有一罕见的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只在男性中表达,性状为b。仅通过家谱研究,是否能区别这两种性状( )
a.不能,因男甲和男乙的后代都只有男性个体表现该性状。
b.能,因男甲和男乙都不会有b性状的女儿。
c.不能,因男甲不会有表现a性状的儿子,而男乙的儿子不一定有b性状。
d.能,因男甲可以有表现a性状的外孙,而男乙不仅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外孙,还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孙子。
答案 d解析性状a是伴x隐性遗传,男甲能通过其女儿传递给他外孙,但不能通过儿子传递给孙子;性状b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只在男性中表达,则男乙的儿子、孙子、外孙都有可能是性状b,故可以通过家谱研究区别性状a和性状b,只有d正确。
6.(2011·西城检测)现代生物技术利用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原理,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技术导致基因重组,可产生定向的变异。
b.体细胞杂交技术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可培育新品种。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可使生物发生定向变异。
d.现代生物技术和人工选择的综合利用,使生物性状更符合人类需求。
答案 c解析基因重组包括重组类型、交换类型和人工dna重组技术,人工dna重组技术可产生定向的变异;植物体细胞杂交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扩大了亲本的组合范围;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7.有一种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其双亲表现型也正常,但其姐姐患此病,该女子与当地一表现型正常的男子婚配,子女患病的概率为( )
a.1/300 b.33/10000
c.1/303 d.1/200
答案 c解析已知发病率q2=1/10000,则患病基因频率q=1/100,正常基因频率p=99/100,则杂合子的频率2pq=2×99/100×1/100=198/10000,显性纯合的频率p2=99/100×99/100=9801/10000,则该表现型正常的男子是携带者的概率=2pq/(2pq+p2)=2/101。由题意可知,该女子基因型(用a、a表示)为1/3aa、2/3aa,则他们婚配,子女患病的几率=2/3×2/101×1/4=1/303。
8.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图像,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cc,丙产生的细胞基因型为abc和abc
b.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c.甲细胞形成乙细胞和丙细胞的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通常都能遗传到子代个体中。
d.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 b解析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其子细胞基因型和亲代细胞相同,均为aabbcc,丙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其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应是abc、abc或abc、abc,不可能为abc;根据图示和基因型分析,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在减数第一次**产生丙细胞的过程中已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故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甲细胞形成乙细胞是有丝**,通常发生在体细胞中,**间期产生的基因突变不能遗传给后代,而甲细胞形成丙细胞是减数**,产生的基因突变常存在于有性生殖细胞中,经受精作用可遗传给子代;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过程中,而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过程中。
9.(2011·南通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水稻单倍体基因组有13条染色体。
普通小麦(6n)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但其不是三倍体。
番茄和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含两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都包含番茄和马铃薯的各一条染色体。
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
a.①③b.②④
cd.①②答案 b
解析由于水稻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大小不同的异形性染色体,所以水稻的一个染色体组=一个基因组;根据单倍体的概念,普通小麦(6n)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不是三倍体,是单倍体;番茄和马铃薯均为二倍体,它们的体细胞内均含两个染色体组,经过细胞融合形成的每一个单核杂种细胞含4个染色体组,由其培养的植株应为四倍体;马和驴由于存在生殖隔离,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异源二倍体,蜜蜂的雄蜂是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属于单倍体,但由于它有特殊的减数**(假减数**),故表现为可育。
10.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过程**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甲、乙两图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的前期,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
答案 d解析分析题图,甲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增加,乙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甲图中部分基因发生了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乙图中的右上角的含s基因的黑色部分与左下角的含w基因的白色部分已发生互换,且它们之间的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所以该变异为易位而不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基因重组;甲、乙两图中每条染色体都含两个单体、两个dna分子、且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
11.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为rr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rr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rr的个体占4%。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rr=rr>rr。
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下列能正确表示r和r基因频率变化的曲线是( )
答案 d解析根据题干中基因型频率可计算r的基因频率为rr=rrr+×rrr=24%+×72%=60%。r的基因频率为pr=prr+×prr=4%+×72%=40%,由题干信息“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rr=rr>rr”可知,在长期自然选择中基因型rr个体逐渐被淘汰,所以r基因频率逐渐上升,r基因频率逐渐下降,由四个选项曲线分析a、b、c项曲线变化均不符合,只有d项正确反映了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
12.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利用生物学原理来培育新品种以提高作物产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番茄的雌蕊柱头,可获得无子番茄。
b.改良缺乏某种抗病能力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
d.用不能稳定遗传的高秆抗病的小麦自交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小麦,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答案 b解析改良缺乏某种抗病能力的水稻品种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或人工诱变,单倍体育种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13.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问题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通过遗传使控制性状的基因在子代中得以传递。
b.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基因交流,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可导致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答案 c解析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
14.(2011·宝鸡质检)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该基因型个体中,由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后代成活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自然选择后,其后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变为( )
2019届高三生物寒假作业
一 选择题 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 导致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向外释放,在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包括碘 131和铯 137。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 伤口及消化道等进入人体内,引起内辐射,放射线也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辐射伤害。受放射性物质辐射后人体可...
2019届高三生物寒假作业
一 选择题 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 分离和鉴定。b 配制培养基的成分应适合肺炎双球菌的生长和繁殖。c 转化的有效性与r型细菌的dna纯度有密切关系。d 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 c解析...
高三生物寒假作业
一 抄写 背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一 总量 十六开纸八页 正反面写满 二 内容 以下知识点必须写,其他内容自选。必修二 三十页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各两遍。八十一页基因突变的概念写两遍。八十二页基因突变的特点。八十三页基因重组类型写两遍。八十八页实验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原理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