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

发布 2022-10-15 02:47:28 阅读 505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困境分析与对策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它的成败得失不仅关系到7亿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还关系到我国长远的发展问题。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认为我对于当前农村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下面是新农村建设的困境分析与对策。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困境分析。

(一)农民增收难:

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虽然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直接补贴、免征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

政策性增收难。政策增收空间有限,惠农政策效应减弱,农业因丰产导致粮价走低,**不实行支持**,依靠市场法则自发运行,必然措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转移性增收难。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

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

金融扶持难。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资源严重缺乏。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机构不断缩减,农村金融服务缺失。

邮政储蓄只吸不贷,农村资金大量“失血”。农村金融资源缺乏,金融服务不足,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之一。

财政统筹难。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急需的水利和道路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相对人力资源弱。从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上看,绝对量大,但技术技能型相对不足。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低,科技支撑力不足。

二)农业增效难:

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几乎没有在企业或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

产业链不够长。在农产品的最终价值中,初级产品所占的份额越来越低,农民增效越来越难。

品牌不够响。在农产品的生产与营销中,要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占领市场份额,则要打出品牌,对初级农产品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

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主要由县乡**和农民承担。由于县乡财政支农能力严重虚弱,直接导致了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十分薄弱的环节。

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三)农村发展难:

市场谈判地位低,自我服务组织的发育缓慢。目前,农民在生产前签订购销合同(订单)的不多,多是先生产农产品,再寻找收购者。销售行为分散,有组织的农民很少。

目前各类农民合作组织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管理制度不健全、改组、解体过于频繁、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在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资金、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

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农村从居住来讲都比较散乱。镇村建设规划,尤其是村庄建设规划明显滞后,这使新农村建设中的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面临成本高昂的问题。农民对于集中居住也不能完全接受。

受传统文化和习惯的影响,绝大多数农民喜欢单门独院、前庭后作的居住方式,因而,如何协调尊重农民习惯与科学合理规划之间的关系,还需做更细致深入的工作,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其自行选择。

农村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滞后;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等方面。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不足;我国农村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农村文化、教育基础尤其薄弱,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受教育机会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距;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我国的农业资源还比较短缺,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遏制,生态环境问题仍很严重。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经济发展空间小,受制于有限土地资源、资金和自然资源;财政转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预见性支出不断攀升,正常运转难以为继。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

二、对策。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观念,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定势,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把农村进步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各级**、各部门都要依此调整思路,统筹规划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

二是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要依靠广大农民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美好家园。

三是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逐步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强化**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发展农村金融、流通、科技等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积极吸引非公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

四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五是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财政和投融资体制。

加快形成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机制。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事业管理制度。合理划分**与市场的责任,形成以**为主导,**、社会和市场多主体参与、协同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局面。

一方面,要加快**职能转变,发挥**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导性作用。另一方面,要为社会和市场组织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以各种形式进入农村社会事业,满足农村对公共产品和服务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加快建立城市人才对农村的支持制度。

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对口支援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公共事业人才培训活动。“十一五”期间,要将“两免一补”的政策扩大到农村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的学生,并实现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全体学生免收杂费。

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加大**和地方财政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持力度,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加快形成农村经济发展机制。一是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二是要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

“三农”问题,说到底是农民增收致富问题,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问题。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造就一代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三是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组织制度创新,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要积极扶持发展产业协会等新经济组织,努力使产业发展到**,协会就组建到**;四是要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着力整治农村环境,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

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五是要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在转变乡镇**职能的同时,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继续巩固各级党委**开展“亲民、为民、富民”活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三民”活动的要求延伸拓展到村一级。

通过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不会一蹴而就,必须开好头、起好步、打好基础。由于农村各地的发展差距很大,发展进程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我们切不可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盲目攀比,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示范引路,因地制宜,扎实稳步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报告

观音小区留守儿童现状调查。一 调查背景。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中,激烈的竞争让生存变得越来越艰难,也让贫富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也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长,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去寻找新的出路,于是越来越多的儿童被留守在了家中。由于从小无法很好地得到父爱和母爱,导致很大部...

形势与政策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部分文献概述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建设的前提条件,缺少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其他各项建设必然会受到影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科学规划 制度先行,这样才能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针对...

形势与政策

1.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自己的专业,谈谈高校毕业生如何在社会上立足?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但另一方面,很多地方存在 用工荒 的现象。请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3.2010年,中国经济率先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