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程习题答案

发布 2022-09-24 01:01:28 阅读 2288

《货币银行学》课程习题答案。

第一章货币。

三、名词解释。

**标准:各种商品的价值大小不同,以货币表现出的**也就各不相同,从而就需要规定一个货币计量单位,就是**标准。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国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电子货币:又称“数据货币”,是指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储存和处理的电子存款和信用支付工具。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四、简答题。

1.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具有哪些基本职能?

答: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一般认为,货币有五种主要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2.一国货币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现行信用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征?

答: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四个要素:规定货币币材、规定货币单位、规定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建立准备制度。

特征: ①***非货币化。②流通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

③现实经济中的货币均通过金融活动投入流通。④**银行代表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统一管理与调控成为金融和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3.人民币有哪些流通渠道?

答: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是统一的货币流通。

1)现金流通的渠道:①现金投放的渠道 ②现金回笼的渠道。

2)非现金流通的渠道:①商品价款清算 ②劳务费清算 ③货币资金拨缴清算 ④信贷资金的发放与收回。

五、论述题。

1.请通过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历程论述“金银天然非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的必然性。

答: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随商品交换发展不同,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金银最初只是普通的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在物物交换过程中充当过等价物,最终凭借其特点,取得了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独占权。

金银本身是包含一定价值的商品,具有体积小,价值大,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不易腐烂,便于保存,便于收藏,携带方便等自然属性,因而便于执行货币的职能。

2.请通过货币形态演化的历程论述“货币的职能存在吞掉了它的物质存在”的客观性。

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实物货币的缺陷以及金属货币的优点,实物货币转化为由国家发行的金属铸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金银的生产供不应求,同时,国家也有故意使金银铸币不足值的动机。

但是,由于有国家信用的担保,不足值的货币并不影响商品交换。人们不太关心货币的价值,而是能否进行交换。因此,代用货币出现。

随着20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信用货币代替了代用货币。这是的货币已经是一种符号,它的价值远远低于他所代表的价值。国家规定货币的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价值已经不再重要,只要他能执行货币的职能即可。货币的职能存在吞掉了其物质存在。

3.根据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的状态和趋势,谈谈你对未来货币形态和货币制度的认识和思考。(自由选择)

第二章信用。

三、名词解释。

信用: 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把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暂时让渡给需求者,并按借贷双方签订的契约,到期还本付息的行为。

汇票:是一种命令式信用凭证。是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人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第三者的无条件支付命令书。

本票:又称期票。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约定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

支票:是存款户签发,要求银行从其活期存款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给指定人或持票人的凭证。

卖方信贷: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贷款,是一种延期付款方式。

买方信贷: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

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持续膨胀,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地产**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

四、简答题:

1、简述商业信用的基本特点和局限。

基本特点: ①主要以商品形态提供(以商品的生产流通为前提) ②体现的是工商企业间的信用关系 ③与经济周期的波动相一致。

局限:①规模数量上的局限(受企业资本与资金周转限制) ②方向上的局限(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限制) ③能力范围的局限(受经济往来和了解程度限制) ④信用期限的局限(受生产资金循环和经营状况限制)

2、简述银行信用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特点:①贷放的是货币资金,克服了期限和方向上的限制 ②是一种间接信用,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中介,连接并沟通了货币资金的最终需求者和供给者。

关系:①商业信用是社会信用制度的基础 ②银行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主体 ③银行信用不能替代商业信用 ④商业信用可以转化为银行信用。

3、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和作用。

基本形式:国家公债券、国库券、专项债券。

作用:①解决财政收支短期不衔接问题 ②弥补财政赤字 ③发挥国家财政政策职能,调节干预经济,并带动引导其他投资体的投资行为 ④提供**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工具,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同时又是契约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形态?

答:现代市场经济作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态,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运行方式,最本质特征是经济制度契约化。现代市场经济由旧市场经济发展而来,就是一个主体目的契约关系逐步普遍化并取得支配性地位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利益对社会利益的依赖,要求人们对社会负责,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契约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文明,它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关系的社会责任形式,是商品生产者经济交往的最基本形式,是范围广泛的社会关系存在的前提或基础,也是深藏于人的思想观念中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契约文明,对社会信任有着内在需要,即市场经济比其他任何经济都更需要信任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因为任何契约的履行都建立在签约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而缺少信任再好的契约也是一张废纸,即使用法律来解决,也会损失市场效率,而从整体上说也会加大整个社会的运营成本,然而,市场经济主要又是根据效率来进行市场主体的收益分配。具体来说,市场经济对社会信任的需求表现在如下方面:

①社会信用是市场经济产生与发展的基础; ②社会信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进行的必备条件; ③社会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主体获取效益的源泉。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三、名词解释。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金额的比率。

现值:已知未来某一时点上一定金额的货币,按一定贴现率折算后的价值。

终值:现在的资金根据利率计算出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等值金额。

基准利率:又叫中心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

浮动利率:又称为可变利率,是指在借贷关系存续期内,利率水平可随市场变化而定期变动的利率。

四、简答题:

1简述决定和影响利息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答:利率的决定因素:①平均利润率 ②资金供求状况 ③物价水平 ④银行费用

国家经济政策 ⑥国际利率水平。

影响利率的其他因素:①经济周期 ②政策因素 ③税收减免 ④利率管制。

2简述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主要认识及其各自的应用价值。

答:(1)预期假说理论:① **的长期利率是短期利率的函数,特别反映在长期利率是短期利率的平均水平,因此长期利率同现在的短期利率之间的关系依赖于现在的短期利率同预期短期利率之间的关系。

②其应用价值:将不同期限的债券看成一个密切联系的统一体,从而为**市场上不同期限的**利率的同向波动提供了解释。

2)市场分割假说理论:① 各种期限的**之间毫无替代性。它们的市场是相互分割,彼此独立的,因此每种**的利率都只是由各自的供求状况决定的,彼此之间并无交叉影响。

② 它的收益曲线通常向上倾斜,即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的现象能够进行直接解释,那就是人们一般更愿持有短期**而不愿持有长期**,因而短期利率相对较低。

3)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假说理论:它认为短期债券比长期债券有更强的流动性,所以必须向长期债券购买人支付正值的期限(流动性)升水,以补偿他们增加的风险。

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该种债券到期之前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加上该种债券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期限(流动性)升水。 ②依据该理论可以仅通过观察回报率曲线的倾斜来**未来短期利率。

3简述利率杠杆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答:(1)宏观方面:①聚集社会资金 ②调节社会信用规模和结构 ③调节国民经济结构。

④稳定通货膨胀 ⑥平衡国际收支。

2)微观方面:①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②影响家庭、个人金融资产的投资选择 ③各项资本收益计算的基础或参照物。

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

三、名词解释。

直接融资: 资金**者和需求者双方通过金融市场上信用工具的交易,直接实现资金从储蓄。

者向投资者的转移过程。

间接融资: 资金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向社会上有资金盈余的机构和个人筹集资金,间接进行。

的资金融通活动。

交易成本: 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指买。

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

逆向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信息不对称: 经济活动中利益相关的双方对有关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对等,从而造成一方利用。

自己的信息优势损害对方利益的情况。

道德风险: 由于**人和委托人信息不对称,在**人签订合约后采用隐藏行为,追求自身。

利益目标,而给委托人带来风险增加和利益损失的可能。

金融机构: 经营货币、信用,从事资金融通的中介组织。

金融机构体系: 构成一国金融体系的各类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所处的地位、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

四、论述。1、运用信息经济学基本思想分析金融中介机构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参与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解决市场融资障碍的比较优势。

第五章金融市场。

三、名词解释。

金融市场:是实现资金借贷,****票据和有价**买卖的场所。

货币市场:又称短期资本市场,是进行一年以下的短期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进行一年以上的长期资本交易活动的市场。

一级市场:是指新发行的**从发行者手**售到投资者手中的市场。

二级市场:即**流通市场,是指对已发行**进行交易的市场。

现货交易:是指现金交易市场,即买者付出现款,收进**或票据;卖者交付**或票据,收进现款。这种交易一般是当时成交当时交割。

货币银行学课程习题

货币银行学 课程习题。第二章信用。一 填空题 1 信用关系中货币发挥职能。2 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3 商业票据主要有和 4 银行票据主要有和 5 国家信用工具主要有以及 6 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有和 7 信用工具特征主要有返还性 流动性和 8 票据的主要行为有出票 背书等。二 选择题。1 以下属...

《货币银行学》课程习题

货币银行学 课程习题。第九章货币均衡。一 名词解释。1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2 货币面纱论 二 填空题。1 货币均衡是货币领域内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互平衡而导致的一种货币流通状态,但从实质上说,则是平衡的一种反映。2 货币均衡的两个基本标志,就是商品市场上的稳定和金融市场上的 稳定。3 市场经济条件...

《货币银行学》课程习题

货币银行学 课程习题。第八章货币供给。一 名词解释。1 货币供给 2 准货币 3 通货比 4 贴现政策。5 存款货币。二 填空题。1 各国 银行都以作为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标准。2 人们日常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都是货币供给。3 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来间接调控。4 再贴现率提高意味着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