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新样态

发布 2022-09-19 17:18:28 阅读 8169

根据“新样态学校”的有关资料和理念,“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总体特征,我们看准了“育人”的核心任务,围绕着量变的“智慧”和质变的“素养”这两个目标,提出了“智慧增值,素养增质”(双增教育)的发展愿景。这个愿景展开来的解读就是:让每一个师生(智慧)都增值,让每一个生命(素养)都增质。

不管怎么说,这个愿景都是巨大的甚至是虚拟的,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个行动目标。但目标之下必须有几个实实在在的支撑点,才能托起“新样态学校”的具象。换句话说,“功到自然成”,“功”是主要的,“成”是自然的。

物理学上的“功”是指工作的成效的,一个物体受到了力,并且沿力的方向有了位移,力的成效就有了,这就叫做“功”。基于愿景和“功”的认识,我想构建“新样态学校”,有以下几个“做功”的方面。

第一,这所学校应该是让人沉静的,这是“有人性”决定的。

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了学生的“生龙活虎”,管理的“整齐划一”,誓言的“铁骨铮铮”,名声的“过度张扬”,根据“新样态学校”的“有人性”特征表现,我感觉这些常规的做法还是表面的、约束的、过激的、贴金的一些简单做法,是教育的高消耗的体力劳动,是粗放式的管理方式,目的大概是光要知识和结果,最终容易导致揠苗助长的“浮躁”现象,是违背“人性”的。

沉静应该是与浮躁相对应的。

精品资料。沉静的学校不是没有声响的学校,是“人人知位而为之”的学校,是“道法自然”的学校。学校有规划有目标,领导执行有策略有信心,教师工作有方法有自思,学生学习有规矩有交流,人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什么时间做什么,什么事情做到什么程度,什么事情做得怎么样。

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按自己的职责在工作和学习,这就是沉静的学校。不是今天会议、明天布置,反复强调、跟踪督导,阶段总结、活动表彰的行政推动事情的学校。所以“新样态”要回顾人性的理念和方向,推崇一种从心、从真、从美、从慢的一种人性常态,这种人性常态一定是沉静的。

沉静也是师生内敛的表现,也是学校文化底蕴的基础。让人“沉静”的最好方法就是阅读,阅读是师生最好的化妆品。让教师重读教育经典,国外读苏霍,国内读陶行知,积淀教师的教育教学之锚;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会讲“中国故事”,培养儒雅之气;让家长陪读教育故事,提升家长育子指导能力。

可以说,只有“人”沉静下来了,工作和学习的内生性就容易表现出来,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有思想、会判断、能矫正的“智慧人”了,这样组成的学校也必然是“沉静”的学校。有所为的道法,无痕迹的教育,就是沉静的,也是有人性的。

第二,这所学校应该是让人生长的,这是由“有温度”决定的。

我们还习惯于“光讲学习”的学校,学生丢掉了很多特长和技能,教师是成年累月的重复工作和挖空心思地总结解题规律,忽略了教学活动中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说,除了知识传授,师生双方在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

精品资料。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同样也失去了很多。再严格一点说,知识虽然增长了,但做人育人的“智慧”可能并没有增值;即使取得了成绩,但人的精神可能并不快乐。

这样的教学,用“全人教育”的观点来评断,就是没有温度的。

好的学校应该是让人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有“智慧增长”的。

从教师而言,“智慧增长”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技能上,课堂教学上既要有数量值,还要有意义值;既要有方法值,还要有动力值,要把课堂变成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从学生而言,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会学习上,通过合作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合作**问题,进阶到学会批判性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无论师生,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增长”,不单单是知识的,而是全人格的,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关注每一个生命的全面健康成长,鼓舞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蓬勃向上”的重要性。

第三,这所学校应该是让人快乐的,这是由“有故事”决定的。

因为同一的制式和过分的约束,学校容易是墨守成规的机械推进的“流水线”,表面上的有序掩盖了内部的怯弱。因为个体不能自主成长,团队不能内生发展,所以师生是被动的,思想和自尊不能融合在一起,自然也就没有工作和学习体验之后的成就感。新样态学校要求是要培养“具象的人”,不是“抽象的人”,“具象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情有义的人,更是自我发展的人,包括有自己独特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每个方面都是有学生自己的。

精品资料。成长故事的。“让每个人成为他可能达到的最好的自己”,这样的过程才是快乐的,也是“有痕迹”的。

快乐的状态是来自“智慧增长”和“精神生长”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团队的学习中来,并用不同的尺子衡量学生的学业进步,慢慢激励他们走向“智慧增长”;“精神生长”是针对不同学生差异而言的,通过自选课程走班活动,不同特点的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展示,在不同的课程活动中证实了自己。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智力生活是他的一种道德尊严”。这种“道德尊严”的背后就是学生“智慧增长”和“精神生长”带来的快乐状态。

第四,这所学校应该是让人收获的,这是由“有美感”决定的。

一般而言,学校的收获是各种荣誉和培养了多少精英学生,多是属于“光环”的。但这里所说的收获是属于学校每一个师生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历程,都能表述出自己的成长痕迹,都能提炼出自己的成长经验;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的文化浸润,都能忆起自己的经典活动,都能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故事。

师之“成长经验”和生之“学习故事”就是让人收获的“增值量”,因为是有智慧的,所以就是欢乐的;因为是有精神的,所以就是有美感的。

具体来说,教师能从以下方面梳理一下“有美感”的收获。以某一学年为例,整理一节让自己感觉最有收获的课堂录像,看看改变了自己的哪些方面?整理一下两个学期的电子版备课笔记,筛出一节最具代表性的教学设计,看看提升了自己教研的哪些方面?

回想一下集体备课教研的场景,那一次是提升认识最。

精品资料。大的一次?重温一些课堂教学的场景,哪些学生活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你注意到其他教师的变化了吗?他们还有什么优点?一个学年(学期)下来,你能用信息技术为自己做一个微**式的总结吗?

对学生而言,我们的教育目标可以简单表述为“**成才”。成才是其中一个方面,但大部分人或者说100%的是要先**的,“**”是学生的最基本“收获”。可以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学业成绩达标了没有?“导学互助”小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的特长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还有哪些方面,你还继续提升?你能对自己的人格特点做出评价吗?最后一个问题我是非常看重的,因为人格是指“人的自我意识和行为控制能力”,具有个体差异性和受环境影响的特点,因此,从“育人”角度来说,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就是“**”的标准了。

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大概是一个教育的底线。在“人格”基础之上,再去添加不同的色彩,这又是为差异教育而“成才”了,让每一个师生都能遇见最好的自己。可见,收获不单是内心体验的,每人再展示出来,让大家互动来分享,这才是“有美感”

第五,这所学校应该是让人安全的,这是由“有灵魂”决定的。

孙金鑫在《假如给我一所学校》中首先提到“这所学校一定是安全的”。在马斯洛心理需求理论中,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宿(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和安全都是基本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追求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甚至是超越自我的需。

精品资料。求。在这里,我对“安全”的理解是更倾向于情感和归宿需求的,因为情感归宿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属于是一种心理安全,甚至是心理寄托。

这种师生的心理安全是和学校顶层设计相互共生的,师生对学校规划有依赖感,学校探索设计对教师有激发感,在相互的影响和促进中,学校和师生一直在叩问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现在**?

我要到**去?我怎么去**?我如何确定到了那里?

在**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经验就是学校发展共同体的一种文化信仰,这种文化信仰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所希望的新样态学校就是让人“沉静的、生长的、快乐的,收获的,安全的”,也是“安全的,收获的,快乐的,生长的、沉静的”,我更希望是“沉静的”和“有灵魂的”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学校。

精品资料。welcome todownload !!

精品资料。

我心中的新课堂

二 新课堂具有和谐性。人的本质中最殷切的宿求是 渴望被肯定。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感动。教育是一项心心相印的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营造宽松 民主 平等的课堂气氛,诚恳地发现学生的小进步,由衷地赞美他们勇敢的表达,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作为一个英语老师,我的体...

新 我心中的陶渊明

陶渊明,这个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记 让我认识了他,让我知道了他内心的所向往 归园田居 让我了解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说明他是一位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 归去来兮辞 让我读懂了他遗世独立,心胸独旷的乐观精神。陶渊明带给我的都是积极的影响,给我的感觉总是那么的正直和清高...

新 我心中的明星

我心中的明星 doc 一提到明星我想大家都会一口气报出一连串明星们的名字。但是在我心中的明星却是他,一位普通的环卫工人。可能有人会认为我脑子有问题,所谓明星都是能歌善舞的。而那些环卫工人会些什么呢?是会唱歌,还是会跳舞?怎么可以和那些明星们相提并论呢?其实我认为我心中的这位 明星 与别的明星有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