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提纲

发布 2022-09-17 09:21:28 阅读 8347

第1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1节旅游概述。

1、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1、定义:(关键词)

2、三大基本要素:

1)旅游者:主体其他要素都是服务于这个主体。

2)旅游资源:客体基础、消费对象。

3)旅游服务业:中介体三大支柱:交通、旅行社、旅游饭店。

3、近代旅游的产生。

1)蒸汽机车的改良。欧洲成为近代旅游兴起的地方。

2)开创者:

3)2023年,历史上第一个旅行社成立。

4)20世纪初,旅行活动成为世界性活动。

2、旅游的基本类型。

1、按旅游区域分:

国内旅游:地方性、区域性。

国际旅游:跨国、洲际旅游。

2、按旅游目的。

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购物

麦加:伊斯兰教第一圣城;香港被称为购物者的天堂)

3、现代旅游。

1、特点。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旅行者自身条件的变化)

旅游方式和内容多样化。

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基本要素。

食宿行游购娱。

食宿是基本条件,也是旅游业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

行是基本条件,绝大多数旅游者必须借助交通工具才能实现旅游活动。

游是旅游的核心。

购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

第2节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定义:

1、定义:2、类型:

具体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娱乐中心。

抽象的:风土人情节庆活动。

2、旅游资源的特性。

1、位置的相对稳定性(自然旅游资源较明显)

区域性或不可移动性是旅游资源的根本属性之一。

2、物质景象组合性 (较常见的是山水与生物多样性组合,古建筑与地方文化组合)

注意保护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合理性、协调性。

3、美学属性。

旅游资源必备美学属性才能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4、历史文化属性

人类的文化能“凝聚”在一定区域的山川景物上,具有非常强大的区域和民族特色(例如石刻)

5、非消耗性(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

3、旅游资源主要类型。

1、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简称自然旅游资源)

地质地貌景观:意大利埃特纳火山。

山水组合景观:壶口瀑布。

生物景观: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园。

气候和其他自然景观:东北雾凇、夏威夷海滨、极光。

2、文化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宗教文化:嵩山少林寺、拉萨布达拉宫、麦加大清真寺。

古代遗存: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

风土民情:圣诞节、复活节、狂欢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

3、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相得益彰。阅读黄山,注意结合岩石部分知识点】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4、旅游资源的价值。

美学价值、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第3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1、旅游资源的形成。

1)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自然条件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1、名山旅游资源 (不同岩石形成的旅游资源类型不同)

1)玄武岩山地:一般是岩浆出露地表的地方,形成火山地貌,例夏威夷群岛的火山。

2)花岗岩山地:表现出明显的“球状风化”,形成独特的地貌,例华山、九华山、黄山。

3)砂岩山地: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发育成风景名胜的核心,例武陵源天子山、武夷山。

2、山水组合旅游资源。

往往形成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例九寨沟、黄龙、三峡、玉龙雪山、虎跳峡等。

2)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1、人类活动对有没旅游资源的认知,提升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对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2、红色旅游资源。

1)定义:2)重要的景点除青藏高原外,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部分地区。

2、旅游资源的分布。

1、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

依托构造地貌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

依托气候条件形成:东北雾凇,南极冰雪。

海景:**带、热带的海滨地带。

2)人文地理因素。

古代的政、经、文中心:中国八大古都(杭州、南京、西安、开封、北京、安阳、洛阳、郑州)、威尼斯、罗马。

人类一些重大的行为留下的地理“痕迹”:古战场、古渡口等。

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的审美活动提升了旅游活动的价值,例《岳阳楼记》、李白对庐山的赞美。

3)社会认知因素农家乐、休闲度假村等。

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1)分布广泛。

2)集中分布于东南部。

3)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

4)旅游资源的分布和交通状况密切相关(即交通运输对旅游的影响)

第2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1节欣赏办法。

1、旅游景观的欣赏。

1、定义:2、两个层次:

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感受和知觉。

在感受和知觉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得到审美的享受。

2、欣赏方法。

1、培养审美情趣。

2、提高审美能力。

包括:感受力、理解力、创造力。

提升审美能力即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

3、优选欣赏角度。

1)观赏水边景致时,游客所处的位置可尽量低一些。

2)“一线天”应仰望。

3)瀑布应选择适当距离仰望(有条件的地方可乘坐***观赏)

4、把握观赏时机。

1)长江三峡的神女峰。

2)欣赏佛光。

5、品味文化内涵。

要了解其来龙去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运用文化素养和以往经验去细心品味,才能领略其中的真意。

第2节中国名景欣赏。

一、中国名山。

2、中国的溶洞。

1、定义:2、形态特征: 多种多样的堆积形态,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

3、分布特征: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4、典型代表。

芦笛岩:桂林,内有唐代以来的名人墨迹。

七星岩:普陀山,洞内高阔,文化遗存丰富。

冠岩:桂林,内部石钟乳广布,地面有溪流和小沙洲。

3、中国的园林。

历史悠久,商纣王的酒池肉林。

1、北方园林。

1)艺术风格。

大多为皇家园林,风格粗犷,规模宏大,金碧辉煌,但幽雅婉丽不足。

2)典型代表:北京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

2、南方园林。

1)艺术风格。

大多为私家园林,规模小,秀水奇石,院树庭花,清雅恬淡,玲珑剔透。

2)典型代表:苏州园林(虎丘、网师园)

4、中国四大石窟。

1、艺术特征。

2、典型代表。

敦煌莫高窟,以众多的佛教文物和壁画、彩塑等著称于世。

补充:】中国的四大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甘肃麦积山石窟。

1、需要记住它们的位置。

2、现在面临的威胁:

当地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

风化侵蚀作用,导致山体崩裂、文物被侵蚀。

认为破坏,例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强度;工程建设或开矿产生的震动。

第3节国外的名景欣赏。

1、世界遗产。

1、分类。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文化景观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分布。2、亚洲名景。

1、亚洲名景众多的原因(记要点)

2、典型代表(翻地图册,找位置)

1)泰姬陵白色大理石清真寺陵墓(时代的特殊性)

2)吴哥窟是柬埔寨古代石构建筑和石刻浮雕的接触代表,是印度教建筑群。

3)特洛伊。

3、非洲名胜。

1、热带草原景观,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2、东非大裂谷:从赞比西河口向北经东非高原、红海直至死海,是非洲板块内部的张裂处。

3、孟菲斯古城:尼罗河三角洲南端,开罗市南,是埃及的宗教文化名城。

4、肯尼亚山国家公园:横跨赤道是非洲的第二高峰,死火山,大量的冰川、森林覆盖,生物多样性丰富。

4、欧洲名景。

1、地中海海岸:南欧地中海沿岸,“3s”景观。

2、阿尔卑斯山区:欧洲中部偏南,冬季滑雪胜地,夏季休闲避暑。

3、阿波罗神庙:伯罗奔尼撒山区,融合了当地各种著名的艺术风格。

4、比利牛斯--珀杜山:法国和西班牙交界处,既有高山峡谷,又有恬静的田园风光。

5、美洲和大洋洲旅游景区。

1、科罗拉多大峡谷:美国西部科罗拉多高原上,是世界陆地最长的峡谷之一,“活地质史教科书”

2、黄石公园:美国西北部,北落基山的熔岩高原山地,多次火山喷发,冰川运动明显。

3、加拉帕戈斯群岛:厄瓜多尔海岸以西,赤道附近,动植物的天堂,期中250种独有。

4、复活节岛国家公园:南太平洋中部,巨大的莫阿伊,地理位置的封闭性、居民起源的神秘性。

5、大堡礁:澳大利亚东北部,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珊瑚礁海域,著名的海底“丛林”景观。

影响该地的海上航运)

第3章旅游规划。

第1节旅游规划概述。

1、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1、增加外汇收入旅游收入是非**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回笼货币,加速资金周转防止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繁荣市场,安定民心等作用。

3、提供就业机会

4、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区域产业结构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支柱部门,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5、促进区域文化交流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是地区间的文化差异趋于缩小。

6、有利于社会稳定旅游业提供了就业机会,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旅游规划的作用。

1、历史教训。

2、旅游规划的作用。

三、旅游规划的类型。

第2节旅游资源评价。

1、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水资源良性平衡受到破坏。

原因:旅游业大量用水,且废水过量排放。

影响:水资源不足和水体污染。

2、大气污染严重。

原因:旅游交通、游客呼吸、餐饮烹饪等的废气排放。

影响:景区植被、野生动植物资源、文物古迹等受损。

3、固体废弃物污染。

原因:生活用品、食品包装的随意丢弃。

影响:旅游环境和景区形象受损。

4、珍贵的自然遗产面临威胁。

原因:过多的开发活动和人为干预。

影响:地理景观和文物古迹面临开发性的破坏。

5、良性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原因: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和高强度的旅游活动。

影响:原始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危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6、文物古迹遭到破坏。

原因:过度侵扰和不文明的旅游行为。

影响:文物古迹受损。

2、旅游资源的评价。

1、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

前提:正确认识旅游资源。

关键:对其综合价值的评价。

主体:由多方面和多学科的人员组成。

2、评价资源的旅游价值和环境价值。

旅游资源的价值不仅是经济价值,还体现为社会文化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4、客源市场评估。

应稳固周边地区的客源,重点争取经济发达地区的客源。

三、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资源的质量──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

资源的集群状况——主要看其和其他旅游资源能不能构成景观群,孤立的景点旅游价值相对较低。

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只有类型丰富、搭配协调,旅游资源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最好是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

2、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1)经济距离(即市场距离)会影响旅游时间和费用。

2)开发条件评价。

交通不便的地区的旅游资源质量再高,也不具有开发价值。

3、景区旅游环境承载能力——会影响旅游活动的规模。

例:华山以险要著称,旅游价值高,但山高路窄,水源缺乏,环境容量较小。

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欧洲旅游景区。为什么欧洲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旅游区?欧洲是亚欧大陆突出在大西洋中的一个大半岛,三面环海。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和中纬西风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又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经济发达,海 陆 空交通方便。南部 地中海海岸 阳光明媚,理想度假区 中部 阿尔卑斯山 冬季滑雪...

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1 旅游的定义 p2 旅游是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消闲性活动,包括游览观光 度假休闲 科考探险 宗教朝觐等。例 下列活动不属于旅游的是。a 新婚夫妇去马尔代夫度蜜月 b 寒假里全家去海南享受日光浴。c 奶奶们去普陀山拜佛d 黄先生去欧洲游学两年。2 旅游的三个基本要素 p2...

旅游地理学习提纲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一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 概念 旅游是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消闲性活动,包括游览观光 度假休闲 科考 宗教朝觐等。2 基本要素 旅游的主体 旅游者。旅游的客体 旅游资源。旅游的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 旅游饭店 旅行社和旅游交通是其三大支柱。二 旅游活动的基本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