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发布 2022-09-15 22:09:28 阅读 1045

杭州市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

旅游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一、考核说明。

一、考核依据和重点。

根据《〈旅游概论〉教学大纲》的精神和要求,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辨别、分析、说明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题型及构成。

1、考核题型:

1)名词解释(20%):共5题,每题4分。

2)填空题(20%):共10题,每空1分。

3)判断题(10%):共10题,每题1分。

4)简答题(35%):共5题,每题7分。

5)案例题(15%):共1题,每题15分。

2、难度结构:

试题的难度分易、较易、较难、难四等。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3:3:2:2。试题的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同,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能有不同难易度的试题。

三、考试时间与方式:

本课程闭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题量以中等水平应考者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

二、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国际旅游:是指跨国开展的旅游活动,即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

3、国内旅游:是指人们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的旅游活动。

4、旅游活动:是作为旅游者的人的活动,是人们出于为追求或实现个人在某些方面得到发展的需要而亲自前往异国他乡的访问活动。

5、大众旅游:有着双重的含义。它首先是指大众化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

另一层含义则是大众型旅游,即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所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或旅游活动开展形式。

6、社会旅游:对于家庭经济收入低的贫困家庭,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工作单位、工会或户主所属的其他组织团体提供资助或补助的办法,帮助他们实现外出旅游。

7、旅游季节性: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在时间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

8、国家旅游组织:是指一个国家中为国家**所承认,负责管理全国旅游行政事务的组织。

9、国际旅游组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其成员来自多个国家并为多国利益工作服务的全面性旅游组织。

广义还包括那些其工作部分地涉及国际旅游事务的国际组织,以及专门设计旅游事务某些方面的国际性旅游同业组织。

10、驿站:是历代**沿陆路和水路所设立的馆舍机构,其目的在于传送官方文书和国家物资,以及招待公务往来人员,供给宿舍、车马、船桥、人夫、米粮及饲料等等。

11、士人漫游:是指以当时一些名士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出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而外出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

12、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13、旅游者(罗马会议定义):联合国于2024年在罗马召开的国际旅游会议界定了旅游者的定义。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称为"游客"。

它分两类,一类是在到目的地停留过夜的游客,在旅游统计中称"旅游者"。另一类则是不在目的地停留过夜,而是当日返回或当日离去的游客,称为"短程游览者"。

14、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中扣除全部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15、闲暇时间:就是指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及其他必须占用的时间之外,可由个人自由支配、用于消遣娱乐或自己所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事情的时间。

16、旅游资源: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17、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耗损过大或或遭受毁坏的情况,可通过适当途径进行人工再造的旅游资源。

18、旅游景点生命周期: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的旅游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游客量都会经历一个由少到多,此后又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这一从无到有、逐渐兴盛,然后又逐渐衰落直至很少有人问津的发展或演进过程。

19、可进入性:是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同外界(特别是同主要客源市场地区)的交通联系及其内部交通条件的通畅和便利程度。

20、旅游基础设施:是指在与旅游有关的各种设施中,凡属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但也必须向旅游者提供或者旅游者也必须依赖的设施。

21、旅游市场:指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即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

22、旅游市场细分化: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特点,分解或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23、边境旅游:

指我国公民在有特别经营权的旅行社的组织下,以旅行团的形式,集体从指定的边境口岸出境,到邻国指定的边境区域进行开展的国际旅游活动。

24、旅游承载力: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环境质量和来访游客旅游经历的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的下降这一前提之下,所能吸纳外来游客的最大能力。

25、可持续旅游发展:是指人们要以长远的眼光从事旅游经济开发活动并对经济不断增长的必要性提出质疑,以及要求确保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会超越旅游接待地区未来亦有条件和接待旅游者来访的能力。

二)、判断题。

√) 1、国际旅游既包括国际来访的入境旅游,也包括本国居民的出国旅游。

×)2、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无论是港澳台地区的居民前来大陆地区旅游,还是大陆地区居民赴港澳台地区访问,都属于国际旅游。

×)3、从需求方面来看,旅游活动发展的普遍规律之一便是,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地域范围通常都是由远及近地渐进发展。

√)4、从逗留时间方面看,国内旅游者在旅游地区的逗留时间一般较短,而国际旅游者在旅游接待国的逗留时间通常比前者长。

×)5、现代旅游活动往往相对不集中于某些地区或国家,甚至相对于不集中于某些区域乃至某些景点。

×)6、真正对当地出游季节性的形成以及对其季节性的程度具有重大影响的,乃是商务为代表的差旅型的外出旅游。

√)7、在其出国旅游者的社会阶级构成中,来自社会上层的旅游者数量如果占绝对统治比例,则该国国民出国旅游的季节性很小或者根本不会有季节性表现。

×)8、从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就可以知道,人类就已经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9、旅游活动的最初产生是出于消遣目的。

×)10、历史表明,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初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1、欧洲封建社会相当长时期中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它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

×)12、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没有直接的关系。

√ )13、对产业革命时期旅游活动发展影响最大的是铁路运输。

年7月5日,英国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这次团体旅游活动实际上就是单纯的消遣性旅游。

√)15、内燃机的出现预示了近代旅游开始向现代旅游的过渡,喷气推进技术在民用航空中的应用则标志了现代旅游的过渡的产生。

年,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作为***的直属机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步入新的阶段。

~80年代中期,我国旅游业的性质明确定义为经济性产业。

×)18、我国旅游统计中还规定,即海外游客中包括应邀来华访问的**部长以上**及其随行人员。

×)19、可随意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所以说凡可随意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水平者都会外出旅游。

√)20、消遣型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季节性很强。差旅行旅游者的出行没有季节性。

×)21、旅游资源表现吸引力的核心因素是某种事物,但该事物吸引力的真正发挥,同以它为核心所形成的环境无关。

×)22、四川的九寨沟和黄龙寺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自然旅游资源类。

√)23、目的地居民对外来访问者的友善和好客态度也可构成当地的一项旅游资源。

√)24、任何一项旅游资源都有吸引力定向的特点,只能吸引某些市场部分,而不可能对全部旅游市场都具有同样大的吸引力。

×)25、旅游资源独特性程度越大,可替代的程度也就越高。

√)26、旅游资源的人为性破坏并不完全是由外来旅游者造成的。还有一类人为性破坏往往是由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当地人,甚至是由当地的旅游企业造成的。

×)27、旅游市场进行划分的标准很多。同一个旅游企业所采用的市场划分标准随着时间和市场条件的变化,也不需要有所变化。

√)28、欧洲是当今世界上接待国际旅游的中心地区,也是世界上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

×)29、中东国家的海外客源市场属于我国大陆旅游业的远程市场。

√)30、我国地处东亚,距欧美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旅游客源产生地较远及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质量尚存在问题。是影响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的处境和不利因素的两个方面。

三、简答题:

1、旅游的本质是什么?在旅游含义的不同表述中,人们已取得哪些共识?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在旅游含义的不同表述中,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定义是将旅游作为旅游者的活动来进行解释,对旅游的定义实际上是对旅游活动的定义。在这类定义中,人们有这样一种共识,即旅游活动所指的是作为旅游者的人的活动,而不是指旅游业的活动。

第二类定义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旅游活动,即旅游者往返于常住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行(或空间转移)活动和在目的地停留期间的访问活动,另一部分则是由此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

2、试分析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之间的差别。

1)从消费程度方面看,国内旅游的消费层次一般较低,而国际旅游的消费水平通常较高。(2)从逗留时间方面看,国内旅游者逗留时间短,国际旅游逗留时间长。(3)从便利程度上看,国内旅游比较便利,国际旅游的各种手续繁琐。

(4)从经济作用方面看,国内旅游消费促使国内财富在地区间的重新分配,而国际旅游的消费直接造成国家之间财富转移。

3、试总结现代旅游的特点并指出认识这些特点的意义。

1)普及性或广泛性;(2)综合性;(3)地理集中性;(4)季节性

4、为什么说旅游正在成为现代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

1)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工作乃至日常生活的节奏都已明显加快。(2)现代教育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兴趣势必也向自己生活本土以外的地方扩展了。(3)旅游作为一种观察,体验和认识异乡事物的最直接的手段,为满足人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5、试析旅游季节性的成因。

1)旅游目的地自身的原因而言,该地的气候条件对来访旅游季节性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2)就客源地方面的原因而言,人们的出游目的和带薪假期的放假时间是左右该地市场出游季节性的主要因素。

6、国家旅游组织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1)负责制定国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海外**。(3)确定需要国家重点支持的旅游开发地区,并负责国家财政资助的旅游开发项目的审判、监督与控制。

(4)就推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有关配合问题,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协调。(5)规定和控制旅游服务的质量标准和基本**。(6)调查与研究旅游发展问题。

(7)支持和参与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7、简述我国旅游行政组织的设置状况。

1)国家旅游局。(2)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旅游局。(3)省级以下的地方旅游行政机构。

8、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类主要使用天然或打制的石块等简陋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人类的生存无时不处在饥饿和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之中。(2)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未能有效的改变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

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剩余物。(3)人类也曾有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但这些活动都是由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人为因素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9、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

1)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2)**经商旅行占据主导地位。(3)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占统治地位,使得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对外出旅行或度假的要求。

(4)就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其消遣性的旅行活动不具备普遍意义。

《旅游概论》复习

1.托马斯 库克1841年组织的禁酒活动标志近代旅游开端,这次活动较前的不同之处在。a 消遣性 b.营利性 c.公众性 d.观光性。2.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巴黎的旅游开创了。a.团体旅游 b.国际包价旅游 c 商务旅游 d.修学旅游。3年,成立了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a...

旅游概论期末

江南职中10级12班2010年秋期末考试 旅游概论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姓名 得分 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30分 1 旅游是人类进化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的。2 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是公元前年在和上进行通商 的。3 在全世界普及的四种新兴旅游活动形...

旅游概论期末

一 判断正误 请根据你的判断,在正确的题后括号内划 错误的划 每小题1.5分,共15分 1 旅游景点 旅游客体 旅游媒介构成旅游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2 人类的旅游活动在时间层面上呈现季节性的特点,这是旅游产品与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3 旅游是社会 政治 经济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