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旅游是人类进化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旅游是从( )中孕育又从( )中分离出来的。
3、采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征就是“ (
4、 “迁徙”与“旅行”有着共同的外部特征――(不同的是,前者是一种 “ 后者却是一种“ ”
5、 (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6、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 )
7、英文 tourism 一词最早见于 1811 年英国出版的《 》古代中国“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 》中的诗句“ ”
8、 “艾斯特”定义是指由瑞士的( )和( )在他们合著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中对旅游所下的定义。
9、旅游在本质上是以获得人身的( )精神上的( )和特定需要的 ( 即获得身心愉悦感受和体验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生活经历。
10、 (是旅游所凭借的手段或前提, (是旅游的目的和内容。
11、旅游是包含了等内容的综合性的活动。
1、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
2、为什么说旅游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胎于旅行之外?
3、什么是旅游?旅游与游览、旅行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一、填空题
1、旅游具有属性。
2、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的需要分为( )和( 方面;而旅游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超出( )的一种高级消费形式。
3、旅游具有的特点。 )三个
二、判断改错题
1、旅游素有“民间外交”之誉,这是因为旅游者都是来自平民老百姓。 (
2、 古代旅游活动之所以局限在少数权贵和富闲人士之中, 主要在于古人普遍缺少追求个性价值实现的文化意识。 (
三、选择题:
1、 人类具有自觉目的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 (
a、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 b、农牧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时期 c、普通存在剩余劳动产品交换需要的原始社会末期
2、 来自五湖四海的北大在校学生, 利用节假日到北京故宫参观的行为属于 (
a、旅游 b、游览 c、旅行。
3、 “山水无绿不成景, 风景无文没有情。 体现了旅游的 ”
a、社会属性 b、文化属性 c、经济属性 d、消费属性
四、简答题:
什么是旅游的季节性,请简要分析旅游季节性的成因。
1、简述旅游的本质和基本属性。
2、旅游有哪些特点?
1、按区域划分,旅游可分为( )和( )两大类。根据旅程的长短,前者又可分为( )和( )三种具体形式;后者也可分为( )和( )三种具体形式。
2、按目的划分,旅游可分为和( )四大类型。其中,目前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旅游活动类型是( )世界上最古老的旅游形式是( )
3、 号称世界旅游王国的是 ( 被称为佛教第二故乡的是 ; 有世界 ; 购物天堂”美誉的是( )被称为“袖珍之国”的是( )
4、一个在清华大学求学的美国留学生,在节日里到西安、桂林等地旅游,从类别而言属于 ( a、国内旅游 b、跨国旅游 c、洲际旅游
5、地方性旅游有哪些特点?
1.按区域划分,旅游可分为哪些类型?
2.按目的划分,旅游可分为哪些类型?
1、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国际性最高权力决策机构是( )它正式成立于 ( 年,总部设在( )现有正式会员( )个;我国于( )年 ( 月( )日被该组织接纳为第( )个成员国。
2、我国的旅游组织大体上可分为( )和( )三种类型。
3、中国***直属的主管全国旅游行业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是( )它的全称是( )
1、国际性的旅游组织主要的有哪些?各具有哪些功能?
2、我国的旅游组织主要有哪些?各具有哪些功能?
第二章。1、世界旅游历史发展大体上分为( 个时期。
2、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是公元前( 上进行通商**的( )年在( )和( )和( )
3、公元前( )年,古代奥林匹克——古希腊竞技会是世界上最早以寻求 ( 为目的的群众性旅游活动的真实写照。
4、 (曾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阿拉伯商人兼旅行家 ( 曾经到中国、印度等地经商和旅游。
5、第一个完整地走过了丝绸之路全部行程的人是( )著名旅行家 ( 由他口述的《 》一书,成为第一次系统地向欧洲人介绍亚洲和中国的巨著。
1、 产业革命的成果构成了对近代旅游的四大刺激因素: (和2、世界上第一个完整地走过了丝绸之路全部行程的西方旅行家是( )
a、哥伦布 b、托马斯·库克 c、马可·波罗
3、判断改错:近代旅游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结束了少数权贵对旅游的“垄断” 而初见平民化曙光。 (
4、判断改错:古代旅游呈现着以个体为消费单位的无组织的分散状态。 (
年和 1885 年在英国先后成立了( )和( 在法国和德国成立了( )1850 年( 行业务,并在 1891 年发售了( “
6、简答:为什么托马斯·库克被誉为旅游业的始祖?
1、战后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有两大决定因素:一是( )二是( )前者是后者的( )后者是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 )
2、 判断改错: 现代旅游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成果。 (
3、判断改错:旅游发生在先,旅游业形成在后,但二者都是在战后才得到迅速发展的( )
4、简答:世界现代旅游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
1、世界旅游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近代旅游与古代旅游相比较,有哪些不同特征?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现代旅游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
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2、 中国古代旅行与旅游历史的发展大体可分为 ( 和 )
3、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始祖( )是一个性好远游、足迹遍天下的古代帝王; 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巡游的第一个重要代表是( )是学术考察旅行的最早、最杰出的代表;开创了中国旅游史上帝王舟游新篇章的是 (
4、世界上第一个完整地走过了丝绸之路全部行程的西方旅行家是 (
a、哥伦布 b、托马斯·库克 c、马可·波罗
5、我国古代集探险、外交和通商于一身的伟大旅行家是
a、玄奘 b、郑和 c、张骞
6、以下哪些是属于苏轼所写的旅游名著。
a、 《赤壁赋》 b、 《入蜀记》 d、 《岳阳楼记》 e、 《石钟山记》
7、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是指。
a、夏商周三代时期 b、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e、宋元时期 c、 《吴船录》 f、 《桃花源记》 (c、魏晋南北朝时期 f、明清时期。
年主持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银行家( )在该行内部率先设立 “ 于 1927 年春出版了我国第一本《 》并于 1927 年 6 月重新申请营业执照,更名为“ (
2、中国近代旅游业产生的背景是:1840 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入出中国门户的 ( 和( )日益频繁。
3、揭开中国旅游业历史扉页的是
a、1949 年在厦门成立的“华侨服务社” b、1923 年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内部成立的“旅行部” c、1954 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
1、中国的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 (
2、新中国旅游业的诞生是以“ (这两个旅游机构的建立为标志的。
3、 “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于( 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成立于和“ (和 ) 年( )月( )日; “中华 )年( )月( )日。 )转
4、新中国的旅游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从“ (向“ (变的重大突破。
5、国内旅游业于( )年首次纳入国家旅游统计范畴。
年由广东省旅游公司组织的为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打头阵。
7、目前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三大市场共同发展的历史阶段,并确定了“大力发展 ( 积极发展( )适度发展( )的总体方针。
8、判断改错:中国现代旅游业已进入“入境、国内、出境”三大市场不分轻重缓急的全面发展阶段。 (
9、简答:1978—1989 年,我国旅游业取得了哪些突破性的进展?
1、古代中国旅行和旅游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2、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大体经历哪几个阶段?试分析各阶段的特点。
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旅游业取得了哪些突破性的进展?
第三章。1、清华大学建筑专业在校生到北京故宫参观古建筑,他们属于 (
a、旅游者 b、游览者 c、学术考察旅行者
2、假设一个富翁不想旅游,而一个穷人很想旅游,二者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 (
a、前者舍不得花钱 b、后者想借旅游机会赚点钱 c、追求个性价值实现的文化意识不同。
3、上一题关于穷人“很想”旅游的假设能否成立 (
a、可以成立 b、不能成立 c、要视“穷”的程度而定
4、能使短途和长途旅游得以实现的闲暇时间有 (
a、每天都有的闲暇时间 b、周末的闲暇时间 c、假日时间 d、带薪假期。
年的罗马会议提出了( )这个概念,并规定其包括( (
年 6 月世界旅游组织提出了( )的新概念。
3、旅游的社会条件是指( )和(
4、旅游者的个人条件主要是。
5、所有旅游者都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能够( )得安全、 (和 ) 和 )得舒坦、 (得满意、 (得痛快、 (得称心、 (而得乐。
旅游概论期末
江南职中10级12班2010年秋期末考试 旅游概论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姓名 得分 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30分 1 旅游是人类进化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的。2 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是公元前年在和上进行通商 的。3 在全世界普及的四种新兴旅游活动形...
旅游概论期末
一 判断正误 请根据你的判断,在正确的题后括号内划 错误的划 每小题1.5分,共15分 1 旅游景点 旅游客体 旅游媒介构成旅游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2 人类的旅游活动在时间层面上呈现季节性的特点,这是旅游产品与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3 旅游是社会 政治 经济等现象...
旅游概论期末
旅游概论 期末考试试题。班级学号姓名 一 填空题 每空0.5分,共15分 1 被称为 海上民族 的是最早的旅游者。2 世界旅游组织的成员有三种类型我国被接纳为正式会员,成为第个正式成员。3 我国华侨,外籍华人遍布五大洲,以为最多占90 以最少。4的杰作 历史 被誉为旅行方面的文学作品之父。5 佛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