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竹影》
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形象,和文静、高雅、虚心进取的自然品格让历代文人不知倾注了多少情感。诗画合壁共同营造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境界,中国摄影师们也没有忘记竹子。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技。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南北朝时的谢眺在他的《咏竹》中是这样描述竹子的。
谢眺的诗绘影绘形,将一个虚拟的竹子意象活灵活现地用语言表述出来。
到了清代郑板桥笔下,青青的翠竹已经不再只是一丛赏心说目的植物和一个具体实在的生命,而是充满了人格特征的精神投影。他这样赞美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用竹子的形象来作为自己人格精神的隐喻。
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形象,和文静、高雅、虚心进取的自然品格让历代文人不知倾注了多少情感。他们以各种不同的心境来观照竹子,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手法来咏叹竹子。竹子,成了文人宣泄个人情怀的移情对象。
在历代的诗词歌赋中,竹和松、梅被人们并称为“岁寒三友”,是人们寄物抒情,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
对精神境界追求的对象。“岁寒三友”还意喻人们经得起风雨考验、牢不可破的友谊。
在画家的笔下,竹子也是中国古代水墨画的主要表现题材。画中的竹和诗中的竹,同一样的诉求。诗画合壁共同营造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境界,二者相得益彰,不分彼此,交相辉映。
中国摄影师们也没有忘记竹子,当摄影术成为中国文人的思想表达工具以后,那些古老的题材自然也就移植到摄影中来。像郎静山在2023年模仿郑板桥墨竹所拍的《板桥画本》,其形意都颇有中国水墨画的意蕴,但具体拍摄手法并无任何创新,只是在构图安排上尽量接近郑氏的绘画。后来有无数摄影师尝试拍照竹子,但其立意和方法基本都没有跳出这一传统,只是随着时代进步由黑白变成了彩色。
福建摄影家石广智一直以拍照花卉见长。他原来独创的多层遮掩分次**的花卉拍摄手法.和该系列以《花非花》命名的作品已广为人们所就悉。石广智在《花非花》系列以后,将自己的镜头转向了竹子,同时也对自己以往的拍照方法进行了调整,他在这个以《清风竹影》为题的竹子拍摄中,继续坚持他原来使用们熟的一底多次**技术,对拍照对象进行多次的**。
他有时利用在自然风动中竹子的摇曳,有时利用单腿脚架拍照时的自然晃动,多次**后对象在底片上形成虚实相间、亦真亦幻的影像,他同时还结合虚实焦点的变化,让影像在叠加、动静和虚实三重变化表现中展示。他的竹子,有的迷离,有的纷繁,有的优雅,有的华贵,有的辉煌,在变幻的自然光线下,很好地表现了竹子“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技。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的生命状态,昂扬着蓬勃向上和跃动活泼的精神。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用这些手段所取得的效果都是纯摄影的,和以往画意式的竹子摄影有着根本的区别,具有摄影影像独特的美感。而且,他的这些摄影也是很难重复的,不可能出现时下某些风光摄影只要站准拍摄点,时间和**相似就可重复一样的尴尬现象。因为对影像的每一次叠加处理,都是一次想像力的突破和对技术掌握程度的考验。
因而石广智的竹子摄影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摄影。
难以模仿的作品一定是优秀的艺术品。让摄影难以模仿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摄影想进人艺术的最大门槛就是它先天的机械技术性。摄影的这一性征让许多浅薄的人随意自诩为艺术家,令人贻笑大力又让更多的明白人知道真正意义的艺术摄影有多么艰难,转而望洋兴叹。
石广智的实践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那就是艺术必须是富于想象的独创与高超技术的把握,和二者高度完美的和谐展示。
摄影与鉴赏
1 光圈 快门iso 感光度 三个关系影响 度的是什么?iso越高画面越亮,但是嗓子点越粗,画质越差 光圈越大,f值越小,单位时间进光亮越多,越亮 光圈作用 控制进光量,控制景深 快门速度 数值越小,速度越快,画面越暗 快门速度作用 控制进光量,不同速度得到不同的效果。2 影响景深的三个关系?光圈大...
鉴赏摄影作品
学摄影的人常常碰到这样一个问题 拍了一大堆 但是无法分辨它们的好坏。有时候面对仅仅因为角度或光线不同拍出的几张 也很难说出其中的差异和奥妙,那么鉴赏 拍摄的优劣关键在 呢?首先,摄影是一门光和影的艺术。如果一张 影调处理得当 反差恰当 通俗点就是该亮的地方亮,该暗的地方暗 并且层次丰富,过渡自然,这...
摄影鉴赏浅悉
学摄影的人常常碰到这样一个问题 拍了一大堆 但是无法分辨它们的好坏。有时候面对仅仅因为角度或光线不同拍出的几张 也很难说出其中的差异和奥妙,那么鉴赏 拍摄的优劣关键在 呢?首先,摄影是一门光和影的艺术。如果一张 影调处理得当 反差恰当 通俗点就是该亮的地方亮,该暗的地方暗 并且层次丰富,过渡自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