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摄影测量的分类。
按摄影机平台位置的不同: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水下摄影测量。
按摄影机平台和被摄影目标距离的远近: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显微摄影测量。
按用途:地形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
2:摄影测量学三个阶段: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
4:摄影测量与遥感成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中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
地理信息系统是摄影测量与遥感数据存储、管理、表达和应用的重要平台。
三者有机结合,导致了信息科学分支——影像信息学的形成。
第二章影像获取。
1:框幅式光学航空摄影机的像幅尺寸为18*18和23*23.
2:物方空间域:物体所在的空间像方空间:构象所在的空间:,物方主点与像方主点,焦平面的定义。
3::视场:光线通过物镜后,焦面上照度不匀的光亮圆。
视场角:由物镜后节点向视场边缘射出的光线所张开的角。
像角:由镜头后节点向像场边缘射出的光线所张开的角。
4:镜头的分辨率表示镜头对被摄物体微小细节的分辨能力,分辨率的大小用焦面上1mm宽度内能清晰识别相互平行的线条数目来表示。
5:遥感技术发展特点。
1)追求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2)追求更精细的光谱分辨率。
3)综合多种遥感器的遥感卫星平台。
4)多波段、多极化、多模式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5)斜视、立体观测、干涉量测技术的发展。
第三章摄影测量基础知识。
1:摄影比例尺:又称为像片比例尺,其严格定义为:航摄像片上一段为l的影像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l之比,即;称之为摄影比例尺。
2:摄影比例尺越大,像片地面分辨率越高,有利于影像的解译与提高成图精度,但比例尺过大,增加工作量及费用。
摄影比例尺要根据测绘地形图的精度要求与获得地面信息的需要来确定。
4:航摄计划技术包括内容:
1)确定测区范围。
2)根据测区的地形条件、成图比例尺选择摄像机。
3)确定摄影比例尺及航高。
4)需用像片的数量、日期及航摄成果的验收。
5:生产对摄影资料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影像的色调:、像片重叠、像片倾角、像片旋角、航线弯曲。
6::为了满足测图的需要,在同一条航线上,相邻两像片应有一定范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相邻航线也应有足够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
重叠反映在航摄片上的同名影像是以像幅尺寸的百分数表示,航向重叠一般要求p%=60%-65%,最小不得小于53%;旁向重叠要求q%=30%-40%,最低不得小于15%。
7:一张像片上相邻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间的夹角称为。一般要求像片旋角<6,最大不超过8。
8:像方坐标系:和。
物方坐标系:1、地面测量坐标系。
2、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
9:在中心投影情况下,当像片有倾斜,或地面有起伏时导致了航空摄影像片上构像相对于理想情况下的构像,产生了位置差异叫做像点位移。
10:航摄像片与地形图的区别:像片与地形图表示方法与内容不同、像片与地形图的投影方式不同。
第4章双像立体测图基础与立体测图。
1:双像立体测图,是指利用一个立体像对(即在两设站点对同一地面景物摄取有一定影像重叠的两张相片)重建地面立体几何模型,并对该几何模型进行测量,直接给出符合规定比例尺的地形图或建立数字地面模型。
2:人造立体观测的条件。
1)两张像片必须是在两个不同位置对同一景物摄取的立体像对。
2)每只眼睛必须只能观察像对的一张像片(分像条件)
3)两像片上相同景物(同名像点)的连线与眼基线应大致平行。
4)两像片的比例尺应相近(差别<15%)
3:立体摄影测量:利用一个立体像对,在恢复它们的内、外方位元素后,重建与地面相似的几何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量测的一种摄影测量方法。
4:上下视差(重点理解):两同名投影点在y方向的偏差p58.
第5章摄影测量解析基础。
1:相对定向的理论基础:同名射线对对相交。
2:同名射线对对相交:实质是恢复核面,即同名射线与基线共面。
3:双像解析的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法解求地面坐标。
1)用连续像对或单独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的误差方程解求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
2)由相对定向元素组成左、右像片的旋转矩阵r1,r2,并利用前方交会式求出模型点在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中的坐标;
3)根据已知地面控制点的坐标,按绝对定向元素的误差方程式求解该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元素;
4)按绝对定向公式,将所有待定点的坐标纳入地面摄影测量坐标中。
第六章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1:像点坐标的系统误差:底片变形改正、摄影机物镜畸变差改正、大气折光改正、地球曲率改正。
2:建立航带模型的过程:
a、像点坐标两侧及改正系统内误差。
b、连续法相对定向,建立单个立体模型。
c、模型连接,建立统一的航带自由网。
3:独立模型法空中三角测量的作业主要流程为:
1)单独法相对定向建立单元模型,获取各单元模型的模型坐标,包括摄站点。
2)利用相邻模型公共点和所在模型中的控制点,各单元模型分别作三维线性变换,按各自的条件列出误差方程式和法方程。
3)建立全区域的改化法方程,并按循环分块法求解,求得每个模型点的七个绝对定向元素。
4)按平差后求得的七个绝对定向元素,计算每个单元模型中待定点的坐标,若为向量模型的公共点,取其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4: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主要内容:
1)获取每张像片外方位元素和待定点坐标近似值。
2)从每张像片上控制点、待定点的像点坐标出发,按共线条件列出误差方程式。
3)逐点法化建立改化法方程式,按循环分块解求改化法方程式,先求出其中一类未知数,通常先求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4)按空间前方交会法求待定点的地面坐标,对于相邻像片的公共点,应取其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第九章像片纠正与正射影像图。
1:数字微分纠正实际解法:一般以正方形为纠正单元,用反解公式计算改纠正单元四个“角点”的像点坐标,再用双线性内插法求得纠正单元的坐标(p155)
2:数字微分纠正实际解法步骤:
1)以正方形单元进行计算。
2)用反解法计算单元四个角点在像片上的坐标。
3)单元内部的格网点的坐标用双线性插值得到。
4)格网点的灰度也用双线性插值得到。 (纸质没有)
3: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方法::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单片数字微分纠正、正射影像图扫描。
第十章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1: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作业流程一般为:
1)技术设计:技术设计是指测区作业的技术文件。 技术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设计任务书;二是技术设计图。
2)准备工作及拟订作业计划
3)外业工作施测
4)外业成果检查与验收 。
2:像控点布设的一般原则
1)像控点一般按航线全区统一布点。
2)布在同一位置的平面点和高程点,应尽量联测成平高点。
3)相邻像对和相邻航线之间的像控点应尽量公用。 位于自由图边或非连续作业的待测图边的像控点,一律布在图廓线外,确保成图满幅。
4)像控点尽可能在摄影前布设地面标志,以提高刺点精度。
5)点位必须选择在像片上的明显目标点。
3:像控点的位置要求
1)点分布在航向三片重叠(二度重叠)中线和旁向重叠中线附近,困难时可布设在航向重叠范围内像片上应布在标准位置上即通过像主点并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附近;
2)像控点距像片边缘不小于1cm,因为边缘部分影像质量较差,且像点受畸变和大气折光差所引起的位移较大,再则倾斜误差和投影误差使边缘部分影像变形大,增加了判读和刺点的困难;
3)点位必须离开像片上的压平线和各类标志,以利于明确辨认,为了不影响立体观测时立体照准精度,规定离开距离不得小于1mm
4)旁向重叠小于15%或由于其他原因,控制点在相邻两航线上不能公用而必须分别布点时,两控制点之间裂开的垂直距离不得大于像片上2cm。
5)点位应尽量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方位线大约3cm时,应分别布点。
4:航带网法的布点方案:
六点法 :按每段航带网的两端和**的像主点,在其上下方向上旁向重叠范围内给布设一对平高点。
五点法:若某段航带网的长度不够最大允许长度的3/4,而又超过1/2的短航带网可按五点法布设。
八点法 :每段航带网内布设八个平高控制点
5:像片调绘:根据用图的要求,进行适当的综合取舍,并按图式规定的符号将地物、地貌、元素描绘在相应的像片上并作各种标记,然后进行室内整饰。
像片调绘的注意项:(加)
a、掌握目视解译特征,做到正确解释和描绘。
b、正确掌握综合取舍的原则,综合办理,取舍恰当。
c、掌握地物、地貌属性、数量特征和分布情况,依据图式的说明和规定,正确运用统一的符号,注记描绘在像片上(p169).
摄影测量复习
1 摄影像片与地形图的区别。表示方法不同 表示方法上,地形图是按成图比例尺所规定的各种符号 注记和等高线来表示地物地貌 像片则表示为影像的大小 形状和色调。投影性质不同 地形图是正射投影,比例尺处处一致 像片是中心投影,各处比例尺不一致。2 如何消除区别。3.摄影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是利用摄影机或其它...
摄影测量复习
内方位元素 投影中心相对于影像的位置关系参数称为内方位元素。外方位元素 外方位元素是确定影像或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单片空间后方交会 根据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分布合理的地面控制点 已知其像点和地面点的坐标 利用共线条件方程求解像片外方位元素。立体像对前方交会 由立体像对中两张...
摄影测量复习
第一章。1.摄影测量学 对研究的物体进行摄影,量测和解译所获得的影像,获取被摄物体的几何信息和物理信息的一门科学和技术。2.摄影测量学主要任务 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建立数字地面模型。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3.分类按摄影机所处的位置 地面摄影测量 航空 航天 按应用领域 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