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化作业答案

发布 2022-09-02 04:37:28 阅读 1163

1、法律文化的概念是什么?其构成要素包括哪几个?

答:法律文化是有一个社会存在的法律相联系的价值观,规范、制度、程序规则和行为方式构成的总体性概念。

其构成要素包括:

a、法律思想。即一种观念和评价,在这种观念和评价中法律是一种社会现象,而此时需要考虑的是作为抽象理论的法哲学,以及作为社会现实的法律意识。

b、法律规范,它是理想中行为方式的集合。

c、法律机构。即创制法律和执行法律的机构,比如立法实体、司法机关、律师团体、**部门。

2、中国法系有哪些特点?

答:a、中国法主要的渊源是法典;单行法和政策,一般也涉及文形式的法,这是欧陆法系的基本结构。

b、最高法院以意见的形式出台法律解释,这些解释对所有下级法院具有拘束力,不过这与英法美系毫无关系。

c、我们发现社会主义法系的大量痕迹:对公私法不加区分,财产秩序;马列主义的法学理论;宪法确立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系,这种体系进来才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议行合一的国家权力的原则。对法律秩序而言,这一切都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d、另外,我们发现传统因素继续发挥着作用。

3、试述2023年以来受经济体制改革影响的众多社会状况对中国法律文化发展的影响?

答:(一)农村的结构变革:迁徙和城市化。

经济体制改革最大的成果是,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结构性变化,去集体化首先意味着,从村里租种农田的农村家庭摇身一变成了企业主。由于一家没几亩地可种,大家庭才能进行规模化经营,所以,去集体化又意味着,富裕的劳动离开农田,迁到城区,或者在本地从事些小产业,做点买卖,或者从事服务业。

二)国有企业:从单位到公司。

几十年来,城市生活一直带有一下几个因素的印记:地方**、行政干部以及活动在经济行政体制最底层的国有企业。此时,企业不仅要为国家生产、分配计划的落实煞费苦心,而且还得操心员工的住房、学校、医院和社会设施。

这些企业也是劳动和生活单位,他们各自为政,与外部世界联系甚少。伴随着国有中小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行,以及卖掉这些企业从而实现私有化的做法,1984/2023年,改革拉开了序幕。

三)人口问题。

为了防止人口膨胀,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该政策的原则是一个家庭和一个孩子,目的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晚婚晚育,鼓励一对父母只生育一个孩子,惩戒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行为,采取准生二胎的例外股则来应对根深蒂固的男孩偏爱,对只生育一个女儿的父母进行特别救济等,这些都是计划生育的措施。

四)劳动关系和社会福利问题。

农村的结构变化,私有化和国有企业向公司转型,这一切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劳动力的流动。大量失业也同样导致了诸如工人视为现象的普遍出现,工人们**即将面临的下岗失业,或者**已经好几个月没领到工资。

五)环境保护问题。

工业化和人口膨胀导致了自然环境的破坏,且越演越烈,森林面积减少了,由此带来了土壤啥话,大兴土木导致农田减少,以及水源短缺,空气污染,发展和繁荣带来的垃圾成了问题的关键词。

六)教育问题。

普及教育,是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必要基础,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这一点体现的越来越明显。

七)行政管理方式。

经济体制改革的初级目标是实现企业间的竞争和保障投资安全,为此,经济体制改革不仅需要培养不受经济行政膨胀的经理人人格,而且需要消除高人一等的官僚习气,后者的实现依赖于公务员阶层的培养。该阶层应该受法律的约束以服务为行动指南。

八)犯罪现象。

如果人们审视历次政治活动出现的犯罪,就会发现,知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都还属于犯罪率相对较低的国家。

这种受经济体制改革影响的“社会状况”对中国法律文化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开始塑造中国法律文化。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被行政指挥刀部分自主决定的转变,从邻里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转变,从管制/权威国家到初步的公众参与国家的转变,这些转变便是上述要求的题中之意,这是一种从传统法律文化慢慢蜕变出来的过程。

4、儒家法律思想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a、初级秩序规范是礼,是习惯和道德规范,而不是国家的成文法。b、礼是习惯规范,是等差与顺孝理论的表达。

c、法即是刑,是礼的辅助工具。d、也就是说,法并不是人际交往的规则。

5、法家对成文法的要求有哪些?

答:a、成文法必须公布。b、成文法必须名实相符。

c、成文法要有一个客观标准。d、成文法必须因时而变。e、如果儒家文献中也能发现与法家的成文法理论相呼应的地方,那么这两家一个根本的区别在于对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根本原则的态度。

6、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答:a、中华法律文化是礼文化,它体现了法与礼的统一。b、立法是国家的根本任务之一。

c、财产法不发达。d、法律指导并羁束**。e、中华法律文化强调义务,调节和纪律。

f、中华法律文化追求息讼,国家的司法救济没有发展起来。g、实用规则对抗法律规则。

7、传统法律文化与当前中国现实需要的冲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人治观念和现代法治观念之间的冲突,前者强调皇权崇拜,“君贵民轻”;后者要求依法治国和人民主权。

2)法律是刑罚和惩戒的法律观与以商品交换和合同保护为宗旨的法律观之间的冲突。

3)从义务概念出发来理解法律体系并以国家利益作为行为标准的观念与建立在人民主权基础之上,以权利义务的对待关系为特征的现代法律观之间的冲突。

4)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家庭等级观念和现代法律体系中平等观念之间的冲突。

5)建议在道德戒律基础之上的伦理体系和现代法律体系中的程序法意识之间的冲突。

8、法治概念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答:(1)要在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治理国家,并且这些规范属于一个内部有所划分的法律体系;

2)法律具有稳定和长期性,也就是说,它的延续性不受**和领导人更迭的影响。

3)**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和规范实施行为,也就是说,法律不仅是管理的工具,而且还为管理者设定了标准和限制。

4)法律具有公开性。

5)“法律化”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比例,也就是说,立法涉及所有重要的社会生活领域。

9、试述权利本位观?

答:(1)法制以权利为本位、核心、标准,其目的是在一个传统的“国家本位”、“官本位”和“义务本位”的政治文化里强化了个人的权利。

2)另一类观念遭到权利本位观的抨击。在权利与义务关系中,该类观点把重心放在了义务一面,或者认为不需要提出一个侧重面作为这种关系的标志。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答:通过民事和行政立法建立起完备的、承认公私法区分的、细化的法律规范体系;通过克服传统的行为主导,建构一套以权力分配和相互监督为特征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结构,从而实现有效的法律制度体系;以及赋予权利以崇**值,强调人公民的权利意识,以科学的方式回答在建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律体系时所出现问题的法律思想。

11、当代中国法律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答:(1)立法和司法是由党和国家塑造的,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工具是一种“现代化”工具。

2)国家宣传“法治”观念,即在法律上对权力进行划分。

3)当前的立法变得比前任何时期都要复杂。

12、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有哪些形成?

答:成立法分为国内成文法和国际成文法。

国内成方法包括:(1)根据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2 条,全国人在制订的基本法律,这些法律规制的是特别重要且广泛的生活样态;(2)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条例;(3)****制定的行政法规;(4)法律规范的制定还有一种形式:指导方针性,也就是所谓“意见”,它由最高法院或者一个部委制定;(5)以上提到的成文法都是国家机关制定的:

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

国家条约也可以算作是倚重拟定的法律形成,这里的法律是通过两个或者多个国家的合意而拟定的,这些条约是中国成文法的组成部分,这些条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公布。

13、试述当前中国宪法的功能?

答:(1)宪法是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的基础,是一种向目标靠拢的工具,这些目标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决议下的一定日期内的发展前景;

2)宪法含有国家组织的根本原则;(3)宪法定义上国家与公民的关系。

14、我国当前的行政监督包括哪些方面?

答:(1)“客观”监督;(2)信访制度;(3)行政复议。

15、《行政诉讼法》中规定的行政相对人可以提起诉讼的行为有哪些?

答:(1)行政处罚。它们可能是:拘留、罚金、吊销许可证和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

2)行政强制措施。它们可能涉及人身自由或者涉及财产的状况;

3)侵犯法规的经营自主权;

4)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5)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

16、我国现行刑法关于刑罚体系和量刑是如何规定的?

答:1)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是指: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2)刑罚的首要目的是威慑潜在的犯罪分子以及影响被惩罚之人和追求犯罪分子的“重新社会化”。

3)罚金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17、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具有什么特点?

答:在一个地法治为导向的法律体系内,刑事程序法应该设计好一种程序形式,确保在罪的人受到处罚,从而保障社会免遭犯罪人的戕害;同时刑事程序法还应当采取予以措施,确保无罪的人不被判决有罪,他的人身自由不会遭受已超出了为澄清嫌疑而不可避免的侵害。即使是中国的法律程序,其刑事程序也是从这种双重功能出发。

刑事程序改革以当事人诉讼来代替究问式诉讼,从而使刑事程序与历史上的先例形成了差别。无论是传统的法律程序还是——承袭欧陆和苏联模式的——**和2023年《刑事诉讼法》的程序,都深深地刻上了“究问式”的印记。

18、我国现行民法体系关于所有权是如何规定的?

答:(1)财产秩序的核心是所有权。

2)自商鞅变法以后,私人所有权——也包括宅基地和耕地所有权——在中国历史上逐渐得到了承认。

3)今天,这种模式已经不再那么单纯,尽管还没有被完全打碎。

4)宪法上的这种情况也反映在了民法上。①“财产所有权”在《民法通则》第71条里被定义成了“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②除了所有权的转移外,所有权还含有一种建立设立财产负责的支配权能;③《民法通则》对所有权的类型只是大略地进行了规定;④《民法通则》未对所有权的核心面作出规定,所有权保护;⑤知识产权不是对物之所有权,而是权利所有权。

法律文化作业

法律基础与实务作业。作业一。一 名词解释法律解释。二 名词解释法的效力。三 简述法的特征。四 简述我国法的渊源。附答案。作业一。1 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规范的内容 涵义等所作的说明。它是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立法原意和保证法的正确实施所必须的。2 法的效力专指法的效力范围,即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也就...

法律文化作业

法律文化 平时作业 4 一 判断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 1 苏联法学家不仅仅把法律文化看成一种纯粹主观的 思想的观念形态,而是倾向于把法律文化视为一种广泛而复杂的现象,它包括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在内的 状态 2 一般认为 法律文化与文化史个别与一般 部分与整体 子系统与系统的关系 3 武树臣教授认为...

法律文化作业

法律文化 平时作业 3 一 判断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 1 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 法律文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法律现象,而法律现象主要表现为法律意识形态和法律制度 组织机构及其派生物。3 文化就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或社会的观念形态。同志就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