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内作业安全技术九措施

发布 2022-08-27 18:16:28 阅读 5750

在工矿企业,特别是化工企业的检修中,罐内作业是较为频繁的。罐内作业是指凡进入塔、釜、槽、罐或其它闭塞容器内进行的作业。其作业危险性大,如果安全技术措施落实不好,极易造**身**事故,所以加强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是企业检修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1. 清理刷洗。

这是罐内作业首要的、且极其重要的步骤。

对盛装酸、碱和有毒物质溶液的罐清理时,首先应采取正常方法排出液体物质。当排放不尽时,再从放净口放出,但需要妥善处理,严禁乱流或冲人下水道;对罐内的固体残渣应用长柄工具进行清掏,但对起爆药制造设备内的残渣,严禁用任何工具进行掏挖,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化学处理。

在清理完罐内的物质后,应再用压力不低于150kpa,密水柱大量冲洗罐内壁。对于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罐,要使用临时抽风机排除毒性气体,井注意疏散无关人员。对刷洗的废水废液应处理后方可排放,严防中毒、着火、腐蚀和环境污染。

一般把废液进行稀释沉淀、过滤等,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到允许排放标准后排放;或使用化学药品,通过中和、氧化、还原、凝聚、吸附或离子交换等方法把酸性或碱性液处理至排放标准后排放;或排人废水废液处理车间,统一处理后排放。

2.可靠隔离。

需要进行作业的罐槽必须与其它设备可靠隔离,井将与罐槽相连的一切管线切断或用盲板堵死,避免其它设备中的介质进入检修的罐内。

3.切断电源

进入有搅拌或其它有动力电源的罐内作业前,必须切断电源,上锁或设专人看管,井在电源处悬挂“严禁合闸”的警告牌。

4.气体分析。

入罐内作业前必须对罐内空气中的含氧量进行测量,氧含量应在13%~21%的范围内。若罐内介质是有毒的,工业卫生人员还应测定罐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使其低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车间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及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规定。对涂漆、除垢、焊接等作业过程中能产生易燃、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应加强通风换气,并加强取样分析。

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 二级单位或基层单位与施工单位现场安全负责人对现场监护人和作业人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内容应包括所从事作业的安全知识 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和救护方法等,建立作业人与监护人有效可靠的联络方式。2 在进入罐前,应切实做好工艺处理,所有与其相连的管线 阀门必须加盲板断开,并对相连的设备进行吹扫 置换合格。不得...

罐内作业安全规程

1.为了加强罐内作业安全管理,防止发生中毒 窒息 着火和 事故。2.范围 进人化工生产区域内的各类塔 球 釜 槽 罐 炉膛 锅筒 管道 容器以及地下室 阴井 地坑 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场所内进行的作业。3.责任者 安全部 罐内作业单位4.程序 4.1切断。4.1.1停止危险设备的运行和使用,对设备与外界...

罐内安全作业证

第号作业工号 工作负责人 签字 入罐作业人 施工单位监护人 签字 作业时间 年月日时至月日时。作业内容及安全措施 工作f达安全措施组织实施人 签字 罐内气体分析数据 氧含量必须在19 22 之间,有害气体在允许范围内 分析工 签字 安全措施检查人 安全员签字 审查人 签字 设备名称 需戴面具工作,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