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发布 2022-08-17 17:53:28 阅读 826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将“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并由此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是( )

a.西周 b.商朝 c.夏朝 d.春秋。

2.俗语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时姜尚等待的一位贤明君主是( )

a.黄帝 b.夏启 c.商汤 d.周文王。

3.周武王联合其它部落打败商朝军队,是在( )

a.阳城 b.殷 c.牧野 d.镐京。

4.“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 )

a.实行禅让制 b.确立世袭制 c.实行分封制 d.推行郡县制。

5.《墨子》一书中写道:“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这说明( )

社会等级界限森严 ②天子、将军和大夫等组成社会的统治阶层。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处境十分悲惨 ④奴隶成为祭祀的供品和贵族殉葬品。

a.①②b.①③c.①③d.①②

6.史书《左传》中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表明在夏商西周时,国家的大事主要是( )

a.祭祀与发展农业 b.农业与打仗。

c.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 d.祭祀与打仗。

7.下列阶层中,属于夏商西国家的统治阶层的有( )

天子 ②诸侯 ③卿大夫 ④士 ⑤平民 ⑥奴隶。

a.①②b.①②c.①②d.①②

8.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

9.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b.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c.奴隶消极殆工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0.孔子的一个学生司马耕,字子牛。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已经普遍。牛耕出现大约是在( )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11.战国时各国的改革变法中,影响最大的是( )

a.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b.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c.邹忌在齐国的变法 d.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2、“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

a.奖励耕战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d.建立县制。

1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实行商鞅变法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14.商朝时的国家“档案”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 (

a. 金文 b. 甲骨文 c.隶书 d.楷书。

15.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

16.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大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17.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18.七年级某班正在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最可能被用作正面论据的是( )

a.大禹治水 b.烽火戏诸侯 c.卧薪尝胆 d.立木为信。

19.战国时期,形成了许多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涌现出一批具有开创性的思想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都想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b.乱世出英雄。

c.各国竞相变法,社会急剧变化。

d.这些人出身卑贱,想借此出人头地。

20.人们常说: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我们习惯上用“燕赵之地”来借指我们今天的哪个省吗?(

a.山东省 b.山西省 c.河北省 d.河南省。

二、非选择题:第21题8分,第22题7分,第23题15分,共30分。

21、列举题。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请列举五个这样的成语。

22、阅读材料。

材料一:魏国首开变法之风。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

李悝注重改革内政,选贤任能,鼓励农业生产,发展小农经济。魏国很快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在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实行变法。

吴起重点打击旧贵族的势力,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抗。楚悼王去世以后不久,贵族们就发动政变,吴起死难。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秦孝公去世以后,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惨遭车裂而死。

―——摘自七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

“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从材料二中商鞅的话语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讲给大家听听。

由材料一得知,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吴起和商鞅为此都付出了生命。因此有人说,商鞅变法失败了。对此,你如何看待?并说出理由。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3.观察下图哲理漫画,回答问题:

1)以上三幅**分别反应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学说?

2)今天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体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一例说明。

3)你最欣赏三幅**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这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卷1 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面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 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 c 舜传位给禹 d.启打败有扈氏。2.夏朝的都城据说是阳城,但是阳城在 没有定论 商朝的都城最初也是搬...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 班级姓名。一 选择题 15 2分 1 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大战指的是 b a.商汤灭夏的战争b.武王伐纣的战争c.国人暴动d.西周的一次奴隶起义2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c a国家众多,趋势加剧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d周王室衰落,...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一 单项选择题 15 2 30分 abcd 1 假如你是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商人,你的投资领域最有可能是 a 民用工业b 高科技产业c 农业d 军事工业。2 李鸿章认为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 设立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