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橘子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10.(2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11.(2分)某气体可能由初中科学中常见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则关于该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气体一定是纯净物。
b.该气体一定是co、co2的混合物。
c.该气体中所含的物质最多只有2种。
d.该气体的组成情况最多3种。
12.(2分)有失去标签的abcd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钾溶液,硝酸银溶液的某一种.按照表中所述的实验和结论推出“c+d”的实验现象(已知碳酸银难溶于水)是( )
a.一定有气体产生 b.一定有沉淀产生。
c.可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 d.可能没有发生反应。
13.(2分)下列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
a.检验溶液中的h+,加入agno3溶液,再加稀硝酸。
b.检验溶液中的cl﹣,先加硝酸钡溶液,再加agno3溶液。
c.检验溶液中的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
d.检验溶液中的so42﹣,先加bacl2溶液,再加稀盐酸。
14.(2分)现有锌、铜、银三种金属,要验证这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最好使用的试剂是( )
a.硫酸铜溶液 b.硫酸锌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稀盐酸。
15.(4分)水和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方法使硬水软化;洗衣服需要用水,但衣服上沾有油漆却很难用水清洗干净,可用汽油清洗,是因为汽油能油污;
2)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和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
3)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时,可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配制,若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填。
16.(5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2)铁生锈的条件是 ,为了防止自行车的支架生锈常采用的方法是 ;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
17.(11分)(1)由生铁粉、铜粉组成的混合物与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滤纸上留有的固体是 ,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有 ,在上述溶液里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再过滤,滤纸上留有的固体有 ,新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2)已知黄棕色的三氯化铁溶液呈酸性,且能与铁粉反应:2fecl3+fe═3fecl2.现有一同学取一盛有适量的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并将过量的镁粉放入其中,他观察到:a.先有气泡产生,b.片刻后溶液褪色为几乎无色.c.数小时后又发现试管底部有黑色粉末,溶液无色.试回答:
a现象的原因: ;
b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
c现象的黑色粉末是 ,化学方程式是 ;
试用最简单的方法检验黑色粉末为何种物质? .
18(7分).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做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其中a是实验室用草酸(h2c2o4)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一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c2o4h2o+co2↑+co↑.请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c装置无明显现象,c装置的作用是 .
3)d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4)e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
5)f装置的作用是。
19.(8分) “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活动与**”用到h2so4、ba(no3)2、naoh、k2co3四种溶液。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后的废液进行了**。
取废液少许,测得其ph为12。
提出问题]废液中除含oh-外,还含有哪些离子呢?
理论分析]废液是由四种盐混合而成的。这四种盐电离出的8种离子(h+、so、ba2+、no、na+、oh-、k+、co)之间会相互发生反应。废液的ph为12,显碱性,所以一定不存在一种离子是___有三种离子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存在,它们是no、k+和___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另外,可能还含有so、co
乙同学:另外,可能还含有ba2+
丙同学:另外,可能还含有ba2+、so、co
以上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假设中,__同学的假设一定不成立,原因是。
实验验证]选择其中一种可能成立的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我选择___同学的假设,实验方案如下:
20.(7分)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1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 (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b”或“c”,下同),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克,该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克.
21.(7分) 现有一瓶标签如图所示的浓盐酸,请根据标签上的数据回答问题:
1)用该浓盐酸100ml能配制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g
2)利用刚配制的稀盐酸来测定某碳酸钠样品的纯度(样品不含氢元素):取50g该样品,向其中滴入刚配好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用去盐酸146g.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利用已知条件求解参加反应的固体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 ;
该样品的成分是 ;
该样品的纯度是 ;
若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46.8**后,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2.(5分) 如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小明于是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如下:
实验操作。a.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b.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c.在b、c试管内分别倒入5ml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然后在一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另在a、d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如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热水中,观察几分钟,请回答:
1)进行操作a的实验目的是 ;
2)操作c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还有一个优点是 .
23.(12分)张南同学为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取10g此样品,分五次向其中加入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假设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每次加入的稀硫酸质量及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请认真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样品与稀梳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是上表中第次操作;
2)写出样品中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列出充分反应后求解生成水质量(x)的比例式为 ;
4)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为 ;
5)假设第四次实验结束后,向所得混合物中入a**,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铁溶液,则a的数值为 ;
6)若实验用98%的浓硫.酸配制上述所用稀硫酸(50g),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 .
24.(6分) 如图表示的是物质a﹣h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g都是单质,气体c常用于灭火,f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你回答:
1)c的化学式 ,h可能是 ;
2)写出标号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25.(7分)实验室现有氯化镁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20 g,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0 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1)上表中x的数值为___
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上述实验中所用到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小明同学利用实验室中已有的8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的,试计算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实验中所需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九年级化学测试
2012年九年级化学前三章测试题。一 选择题 共30小题,每题2分,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以下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 b 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c 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 d 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2.下列物...
九年级化学测试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难溶于水 b.氦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碳酸氢铵不稳定,加热就会分解 d.酒精易挥发。2.下列所述各实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的研碎 b.水的沸腾。c.铜绿受热变成黑色 d蜡烛受热融化。3.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
九年级化学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 12 o 16 ca 40 一 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 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c 铜丝可用作导线 d 氮气可用作保护气。2 市 有关部门提醒大家,冬季燃煤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以免造 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