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发布 2022-07-31 10:54:28 阅读 4179

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1.c6.a11.a、b16.abcd21.致死温度22.转导23.芽孢杆菌。

24.设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25.醋酸菌26.好气性发酵27.固体发酵28.均衡29.净30.增加。

31.α-射线或β-射线或γ-射线或紫外线或超声波或x-射线32.0.04mpa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本大题共18分)

33.初级代谢产物:将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的工程,称为初级代谢这一过程的代谢产物即为初级代谢产物。34.基因工程:

是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重新组合,然后克隆到适合的受体细胞,进行增殖和表达的遗传操作。所得重组体菌株即是工程菌。

35.碳氮比:培养基中碳源与氮源的含量之比,称为碳氮比,记作c/nc/n对微生物代谢过程有很大影响。

36.crabtree效应:在酵母培养中,糖浓度过高,即使溶解氧很充足,也由糖生成乙醇,从而使菌体得率下降的现象。

37.无反馈控制补料操作:恒定流速补料和指数流速补料属于此类,无反馈控制补料操作是补料流速不随培养液变化而变化,人为地预先设定。

38.静电除尘(菌):悬浮与空气中的微生物,其孢子大多带有不同的电荷,没有带电荷的微粒子进入高压静电场时都会被电离成带电微粒。采用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中的水雾、油雾和尘埃。

同时也除去了空气中的微生物。对1m的微粒去除率达99%。但对于一些直径更小的微粒,静电除尘效果不佳。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本大题共20分)39.答:

a.发酵液转稀:适时补入适当碳源或氮源促使繁殖新菌体,恢复正常(2分)b.

发酵液过浓:措施:补入10%无菌水,使菌液浓度下降,改善发酵条件。

(1分)c.耗糖缓慢:措施:

补入适量合适的氮源,磷盐,提高发酵温度,风量;(1分)不正常:措施:采用酸或碱调整。

(1分)40.答:

2.c7.d12.a b c d17.abde

3.d8.a13.abcd18.abcde

4.b9.a14.bcde19.abcd

5.d10.a15.abcde20.abcde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20分)

三、填空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11分)

monod提出直角双曲线经验式,表达了生长速率与生长限制基质浓度的关系。(1分)

2分)式中,μm --最大比生长速率(h -1);

s --限制性底物浓度(g/l);

ks --饱和常数;(2分)41.答:

由于基质的缓慢补入,既满足了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的持续需要,又避免了由于基质过量引起的各种调控反应,从而能使产率获得很大提高;补料技术本身的提高(少次多量、少量多次、流加、微机控制流加等);使整个发酵过程中不断地调节补料率,维持各项物质的供需平衡。(2分)

补料分批发酵是介于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发酵形式;区别于分批发酵技术:由于补加物料,补料分批发酵系统不一再是封闭系统;区别于连续发酵技术:补料分批系统并不是连续地向外放出发酵液,罐内的培养液体积(v)不再是个常数,而是随时间(t)和物料流速(f)而变化的变量(变体积操作)。

(3分)42.答:

机械搅拌发酵罐是发酵工厂常用类型之一。它是利用机械搅拌器的作用使空气和醪液充分混合,促使氧在醪液中溶解,以保证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所需要的溶解氧。为保证发酵工艺应满足下列条件:

1.发酵罐应具有适宜径高比。罐身越长,氧的利用率越高;,一般为1.

7~4倍左右。2.罐体各部件要有强度,能承受相当的压力,可进行正常的发酵罐灭菌。

3.发酵罐的搅拌通风装置能使气液充分混合,保证发酵必须的溶解氧。

4.具有足够的冷却面积。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放出大量的热,为了控制发酵过程不同阶。

段所需的温度,应装有足够的冷却部件。

5.罐内应尽量减少死角,避免藏污积垢,灭菌能彻底,避免染菌。6.搅拌器的轴封应严密,尽量减少泄漏。(答出五点即可得5分)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共20分)43.答:

1)首先在菌种选育中应把菌株产量分布中的稳度作为评价菌株的条件之一。不仅以产量高低为基准;(2分)

2)菌株选育中避免使用含有多核的包子和菌丝片断;(2分)(3)用单倍化试剂处理高产菌株,有提高菌株稳定性的作用;(1分)(4)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金属离子可增加菌株的稳定性;(1分)

5)利用营养缺陷型和原养型在生理和抗性上的不同,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也会有防止回复突变发生的效果;(1分)

6)在生产过程中应尽力减少菌种传代次数,这是发酵工业中普遍遵循的原则;(2分)(7)杂菌污染、发酵条件改变都能引起发酵生产产量波动,应注意区分原因。(1分)44.答:从供氧方面考虑:

供氧方程: dc/dt = kla(c*–c)

dc/dt --单位时间内培养溶液氧浓度的变化; kl---氧传质系数;

a --比界面面积; c*--在罐内氧分压下培养液中氧的饱和浓度;

c --发酵液中的溶o2浓度;

由此可见,凡是使kla和c*增加的因素都能使发酵供氧改善,通常采用:a)在通入的空气中掺入纯氧,使氧分压增高;

b)提高罐压,有负作用,要求提高设备强度;增加co2在水中溶解度,从而影响ph;

c)改变通气速率,其作用是增加液体中夹持气体体积的平均成分。d)增加搅拌作用,改善罐内液体的混合和循环,抑制气泡聚合的效果。

从需氧方面考虑:需氧方面的表示: r = qo2cc

r --摄氧率, mmolo2/lh;

qo2---呼吸强度, mmolo2 /g菌(干重)h

cc --菌的浓度, g/l

若氧浓度处在暂时的稳定状态,下式必然成立:

kla(c*–c) =qo2cc

显然,那些影响此方程的因子会改变溶氧的浓度。

1)通过减少菌的生长速率也可达到限制菌对氧的大量消耗从而提高溶氧水平。这样看来有“消极作用”,但,从总的经济效果来看,这样是合理的。

2)由于氧传质的温度系数比生长速率的温度系数低,降低培养温度可得到较高的溶氧值。得分:两公式各2分;a), b), c), d)各1分;1)和2)各1分。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世界历史复习纲要 华师版 第三单元文明的冲撞与融合。交往的两种方式 暴力冲突 战争与征服 和平交往。第7课战争与民族交往 暴力冲突方式 人类历史上文明交往的方式有暴力冲突 战争与征服 和和平往来两种 x b 1 c 暴力冲突 战争与征服 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24 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是 神曲 25 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于英国,时间是18世纪中后期,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26 古代中国的分封制。27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28 古代埃及的金字塔。29 古巴比伦王国的 汉莫拉比法典。30 古代希腊的奥运会。31 但丁...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世界古代史。1 大约300多万年前,非洲生活着早期人类 南方古猿。2 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3 人类学者按肤色 发型 眼型 鼻型等外貌特征,将现代人类划分为黄种人 白种人 黑种人。4 母系氏族的特点 以母系氏族为纽带组成稳定的集团 妇女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