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小古文练习

发布 2022-07-25 15:36:28 阅读 2742

一、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光生①七岁,凛然②如**③。 闻讲《左民春。

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④。自是手不释书,至⑤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

于庭,一儿登瓮⑥,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⑦,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注释与译文。

1. 字词注释:

生:长,长到。 ②凛然:稳重的样子。 ③**: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

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 ⑤至:至于,到达,甚至。

登瓮:站在大缸上。瓮:大缸去:离开。

2.全文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司马光长到7岁时,稳重的样子已经像成年人一样了。他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

从此之后对《左氏春秋》喜欢得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二、提优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凛然如**2)退为家人讲。

3)自是手不释书4)水迸。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译文: 2)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写出了司马光与众孩子不同的表现,这是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答: 4.这篇文章赞扬了儿时的司马光的哪些优秀品质?下列形容不准确的一项是。

a.勤奋好学 b.聪明机智 c.遇事沉着 d.坚强不屈。

三、作者与作品。

本故事选自《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汉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小小年纪就遇事沉着,聪明机智。 这件偶然的事件也使小司马光出了名,汴京和洛阳的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为流传。

二、魏文侯守信。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②。文侯将出,左右③日: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④?”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⑤哉?

”乃⑥往,身⑦自罢⑧之。

一、注释与译文。

1.字词注释:

虞人:管理山林的小**。 ②雨:动词,下雨大 ③左右:左右的侍卫,**。

焉之:到什么地方去,宾语前置句。之:动词,至。焉:疑问代词,**。

会期:会面赴约,去见一见乃:于是。

身:亲自罢:停止。

2.全文翻译:

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们说:

“今天您喝了酒,气氛正欢乐,天又下雨,您将要到什么地方去?”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气氛欢乐,(但我)哪能不去赴约会呢?

"于是文侯亲自前往,还停止了酒宴。

二、提优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文侯与虞人期猎2)是日。

3)吾与虞人期猎4)岂可不一会期哉。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将焉之?

译文: 2)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文: 3)乃往,身自罢之。

译文: 3. 可以从文中**看出魏文侯是一位守信的人?

答: 4.你能写一句关于诚信的名言吗?

答: 三、作者与作品。

本文从魏文侯的言语中能看出他是一个很守信用的人,不管有什么事情,他都停下来去赴约。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能不去做,不能违背约定,做人一定要有诚信。

三、曾子杀彘。

曾子①之妻之市②,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③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④妻。

适市来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⑥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

也。婴儿非有知⑦也,待⑧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⑨欺之,是⑩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一、注释与译文。

1.字词注释:

曾子: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 ②曾子之妻之市: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

女:通假字,通“汝”,人称代词,你。

顾反为女杀彘: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反:

通假字,通“返”,返回。彘:古代意为“猪”。

⑤适市来:从集市上回来。适:

往,回去。 ⑥止:阻止。

非有知:没有知识,意思是孩子很单纯。 ⑧待:依赖。

子:你是:这是而:则,就。

非所以成教也:不能把(它)作为教育的方法。 烹(pēng):煮。

2.全文翻译: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她对孩子说:“你先回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阻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不能和孩子开玩笑啊!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

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他什么都不懂,要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给予的正确的教导。 现在你欺骊了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啊!

”于是曾子就把猪给杀了,煮了之后把猪给孩子吃了。

二、提优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其子随之而泣2)特与婴儿戏耳。

3)婴儿非与戏也4)今子欺之。

2.指出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

1)曾子之妻之市

2)曾子欲捕彘杀之。

3)今子欺之。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译文: 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译文: 4.对于“曾子杀彘”这一故事你有何看法?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 三、作者与作品。

本故事选自《礼记》,告诉我们教育儿童要言行一致,家长不能信口开河,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将来做到诚实无欺。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其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行为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

四、一字之师。

郑谷①在袁州,齐己②因携所为诗往谒焉③。有《早梅》诗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jué)然,不觉兼④三衣⑤叩地⑥膜拜⑦。

自是士林⑧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一、注释与译文。

1. 字词注释:

郑谷:唐朝诗人齐己:唐朝和尚,善诗。

谒焉:拜见他。谒:拜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焉:他,代指郑谷。 ④兼:提起,整理。

三衣:佛教僧尼的大衣、上衣、内衣,三种法衣合称三衣,指衣服。 ⑥叩地:头触地。

膜拜:举手加额,长跪而拜,表示极其恭敬的行礼方式士林:众多读书人。

2.全文翻译:

郑谷住在袁州,于是齐己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他。 诗作中有一首《早梅》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整理三衣,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

从此,众多读书人就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

二、提优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携所为诗往谒焉2)不若“一枝”则佳。

3)齐己矍然4)自是。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

四年级小古文

四年级小古文五十篇乡村即景1 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2 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3 芦花。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4 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

四年级小古文

四年级小古文五十篇。乡村即景。1 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2 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3 芦花。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4 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

四年级小古文

四年级小古文五十篇乡村即景1 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2 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3 芦花。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4 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