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经济运行中,一国与其他国之间发生着频繁且复杂的国际交往活动,货币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封闭的国内经济运**况不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在整个世界经济运行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本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其他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
汇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国际**及进出口的影响。我们以贬值为例说明一下。一国货币贬值之后其对国际**及进出口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扩大出口与抑制进口两个方面。
本币贬值,使出口商品的外币****,有利于增强本国出口商品听竞争力。同时本币贬值导致进口商品的****而的利于抑制进口,增强国内进口替代品的需求。而升值的作用正好与贬值的作用相反。
二) 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关键在于人们的预期。如果本币贬值其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将伴随着预期变化而产生三种效应:
第一,如果市场上普遍认为本币的贬值幅度不够,本币可能会进一步贬值,为避免损失资本将流出本国金融市场,其结果是一国资本流出增加,市场上本币汇率下降。第二,如果市场上普遍认为本币贬值合理,使以前高估的本币汇率回归其均衡水平,这种预期可能导致以前流出本国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外汇资金回流。第三,如果市场上普遍认为本币贬值过多,使本币的对外**严重偏离均衡水平,那么大量外国资本会流入本国进行套汇,从而赚取收益。
其市场结果将是资本流入增加,汇率水平如期回升。
三) 对市场**的影响。本币贬值有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对物价水平进行影响。对于进口的必需品,本币贬值导致****,从而使生产成本上升,促使追加名义工资,进入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市场**水平**。
同时一国**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时,将因贬值支付更多的本币,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上货币的供给量,促进物价水平的攀升。另外如果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很低最终导致本币对内价值的相应降低,市场物价水平升高。
四) 对金额资产选择的影响。汇率变动对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是通过影响资产的收益率来发挥作用的。本币升值将促使投资者更加倾向于持有本币资产。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市场操作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实践证明,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加入wto以后,随着**和投资的变化,国际收支的变化可能会较大,同时也会面临更大的外部冲击。
为此,我们将继续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发挥汇率在平衡国际收支,抵御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方面的作用。
自2023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次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
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
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二是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
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3%的幅度内浮动率稳定。
三是起始汇率的调整。2023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并不是指人民币汇率第一步调整2%,事后还会有进一步的调整。因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放弃单一盯住美元,不仅表现为以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更富弹性,而且在于发挥汇率**的杠杆作用,以便用汇率**机制来调节国内外市场资源流向,以便促进短期宏观经济的目的(因为,汇率如同利率一样是短期宏观调控主要手段)。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今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变化,取决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不是理论模型的高估或低估。这也预示着人民币汇率水平可能会有向上或向下的浮动。
目前人民币的汇价趋势是不断升值,这种趋势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它对缓解中国**顺差会有一定的作用。人民币升值趋势对中国的**不会有太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仍然会有很大的发展,只是出口商品的构造会更加高度化,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会越来越高。中国人天生会做生意,又能吃苦。另外人们应该更多的关注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平衡、产业构造调整的作用。
一、信用与利率的关系
信用与货币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者之间调剂财富余缺的一种形式。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作为价值尺度,媒介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
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用历史的眼光来考察。
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相互独立发展到密切联系再到融为一体的过程。早期的信用与货币这两个范畴是独立发展的。从时间上考察,信用的出现比货币要早,当时的信用主要采用实物借贷方式,在很长时期内独立于货币范畴之外。
从早期的实物货币直至足值的金属货币制度,货币的发展也长期独立于信用关系之外。可以说,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之前,信用与货币二者虽有联系,但从主要方面看,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但是二者相互独立发展并不意味着否认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历史进程中,信用与货币的联系有着久远的历史,其密切联系表现在二者的相互促进发展之上。一方面,货币借贷的出现是信用获得更大发展的基本条件。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扩大了信用的规模。
另一方面,信用也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信用的出现发展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使货币能在更大范围内作为商品流通媒介。信用还加速了货币的流动,补充了金属货币数量的不足。
可见,信用与货币是相互促进发展的。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情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实行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信用与货币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和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整个货币制度是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上的。
从货币形式看,货币形式同时就是一种信用工具,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流通的,任何信用活动都导致货币的变动。信用的扩张会增加货币供给,信用紧缩将减少货币供给;信用资金的调剂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结构。这样,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不可分割地联给在一起时,则产生了由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范畴——金融。
因此,金融是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的融合体。当然,在金融范畴出现以后,货币和信用这两个范畴依然存在。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世界性趋势
利率不但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而且能够表现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变化。利率水平趋高被认为是银根紧缩,利率水平趋低则被认为是银根松弛。因此,西方传统的货币政策均以利率为中介目标。
为了控制投资的高速增长,在央行采取的诸多货币政策操作中,被西方金融界称为货币政策“猛药”的存款准备金率一调再调,而调整法定存贷款利率这一传统的政策工具,却一直没有使用。这让市场感到很意外。我们认为,央行之所以迟迟没有提高法定存贷款利率,除了考虑cpi、经济增长速度等正常的经济指标外,还受到一些特殊的外部因素的约束。
在我国利率发挥作用还不具备条件。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利率政策非常有效,因而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国的情况十分复杂。
统计分析显示,在中国,货币**量的变动同利率变动的关系不大。并且,利率水平的降低对存款总量的增长以及增长的速度都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地方**、国有企业是主要的贷款需求者,贷款需求的利率弹性必然较低;作为贷款的主要供给方,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利率敏感性一直较低。另外,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将导致大量短期资本涌入到国内,从而达不到提高利率紧缩信用的目的。
因此,有研究人员认为升息不能解决经济过热问题。
三、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向及其在宏观和微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利率市场化是指所有利率均由市场决定,即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在利率制度方面,国家应尽早建立并完善利率决定机制以及利率风险管理制度,保证利率决定机制在最大程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实现利率风险水平的最小化;在规范微观主体行为方面,应首先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问题,加速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同时进一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在产权制度和银行治理结构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在金融市场方面,国家应努力朝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金融体系的目标迈进,为市场上的各类竞争主体提供一个尽可能公平,公正的投融资环境,从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
进一步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逐渐提出来的。202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同年12月***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都对利率市场化的方向作了原则要求。“十五”计划纲要,均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要求。
为什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本身不是目的,我们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金这一稀缺资源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福利。
在现代经济中,市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通过货币来表现,货币流向引导资源的流向。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经济实物系统的绝大部分商品和劳务**已经由市场决定,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已经大大提高,人民因此享受了比改革前多得多的福利。但是货币资金的**即利率的形成机制虽然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上远远不如商品和劳务**具有竞争性,因而由资金引导的资源配置效率仍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资金的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有待发挥。
经济运行的实物系统与货币系统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实物系统**绝大部分已经实现市场化的条件下,货币系统的资金**即利率客观上也有了市场化的需要。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要求。
电大金融学网上作业
06任务单项选择题 ddabd bbacd dbacd accbb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aabab baaaa babaa aaaa一 单项选择题 共20道试题,共40分。1.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 a.银行活期存款b.居民储蓄存款c.银行定期存款d.现金满分 2分2.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a.平等的价值...
电大金融学网上作业
06任务。单项选择题 ddabd bbacd dbacd accbb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aabab baaaa babaa aaaa 一 单项选择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 a.银行活期存款。b.居民储蓄存款。c.银行定期存款。d.现金。满分 2 分。2.信用的...
电大金融学作业
答 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控制和调节货币 量的方针政策的总称。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运用的调控手段一般包括 再贴现率 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 直接信用控制等。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中国再也无法以出口拉动经济,保持每年20 的出口增长,而只能靠增加 投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