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发布 2022-06-17 12:53:28 阅读 3142

无形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经营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等。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指的是商誉,其它的无形资产都是可辨认无形资产。

其他资产指的除上述资产以外的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

例13〕下列属于资产的特征的是( )

a.资产是由于过去或现在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

b.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c.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d.资产一定具有具体的实物形态。

答案:bc解析:选项a的表述不正确,资产不是由现在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选项d明显不正确,例如无形资产属于资产,但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

2.负债。1)定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特征:第一,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第二,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分类: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股利、其它暂收及应付款、应付利息和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1)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说明:企业资产形成的资金**有两个,一个是债权人,一个是所有者。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负债,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2)特征:第一,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第二,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可还给所有者;

第三,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分配。

3)内容(需要牢记):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中,前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 所以,也可以表述为: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例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b.所有者权益的金额等于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c.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d.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答案:ab解析: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因此,c的说法不正确;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因此,d的说法不正确。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资金运动显著变动状态的主要体现。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也包括三项,即收入、费用和利润。

1.收入:1)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分类: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一般指的是营业执照注明的主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一般指的是营业执照注明的兼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3)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注意:1)并非所有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都是企业的收入;(例如接受投资)

2)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3)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无形资产收益等。

例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形成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所有者权益增加一定表明企业获得了收入。

c.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d.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属于收入。

答案:abd

解析: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所有者权益增加不一定表明企业获得了收入;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无形资产收益等。

2.费用。1)定义: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分类:按照其经济用途不同,费用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前者计入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后者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

3)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广告费,部分欠款)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4)费用和生产成本的关系。

企业的产品销售后,其生产成本就转化为销售当期的费用,称为产品销售成本或主营业务成本,计入当期利润。

注意:1)并非所有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都意味着企业发生了费用;(例如抽回投资)

2)费用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

例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成本均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b.制造费用属于期间费用。

c.自然灾害损失属于费用。

d.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答案:cd解析: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中,制造费用一般不能直接计入某项产品成本,而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产品的成本;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费用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

3.利润。1)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结果,即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它是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

2)内容:经常用到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者的关系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其中: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3)利润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从企业的产权关系来看,企业实现的利润是属于所有者的,企业发生的亏损最终也应由所有者来承担。因此,利润大于零(实现利润)时,一方面表现为资产的净增加或负债的净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增加;利润小于零(发生亏损)时,一方面表现为资产的净减少或负债的净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减少。

例17〕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

答案:×解析: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其他业务利润是营业利润的一部分。

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等式,也称为会计恒等式。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或: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或:资产=权益。

简要解释如下:

企业的资产只有两个**渠道和归属,一部分资产**和归属于债权人,另一个部分资产**和归属于所有者。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负债(即债权人权益),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总称为权益。

等式的含义:

1)该等式反映了企业任何一个时点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无论在什么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应该保持上述恒等关系。

2)该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相对静止状态,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

等式的意义:

该等式表明在同一时点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强调:等式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针对的是同一时点,否则等式不成立。

例18〕下列等式不正确的是(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

b.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

c.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增加的所有者权益。

d.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答案:b解析:等式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针对的是同一时点,否则等式不成立。

所以,选项b不正确,但是注意选项c是正确的,因为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增加的所有者权益=期末所有者权益,而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末所有者权益。

经济业务类型(共计四类九种):

第一类业务:某个会计要素内部两个项目一增一减。包括三种情况: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例如:从银行提取现金。

2)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例如:从银行借款,并用该借款偿还原欠货款;(银行借款增加,应付账款减少)

3)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例如:经批准用资本公积转赠资本。

第二类业务: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增加。包括两种情况:

1)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增加;

例如:向银行借款并存入银行。

2)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例如:收到企业所有者投入的机器一台;(固定资产、实收资本增加)

第三类业务: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减少。包括两种情况:

1)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减少;

例如: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货款;

2)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例如:投资者收回对企业的投资,办妥手续后以银行存款返还给投资者;(实收资本、银行存款)

第四类业务:会计等式右边的两个要素项目一增一减。包括两种情况:

1)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例如: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减少、应付利润增加)

2)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例如:经批准企业已经发行的债券转为实收资本。(应付债券、实收资本)

很显然,不论哪种类型的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上述会计等式,因此,把上述会计等式称为会计恒等式。

2023年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5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基本分类,分为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利润六大会计要素。7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 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 权益 金额不变 资产一增一减 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 资产权益同增 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第一会计等式也是基本等式,...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会计基础知识

会计基础知识。公职无忧网公职大礼包 农村信用社备考辅导篇。财会基础知识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会计的概念和职。能。一 会计的概。念。二 会计的职能信。息。第三节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一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二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第四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 ...

会计基础知识2019会计基础知识学习重点讲解

会计基础知识学习2011年会计基础知识学习重点讲解。各地会计从业资格报名已经结束,广大考生都已经进入复习阶段,精品学习 总结2010年会计基础知识学习重点讲解,供广大考生参考学习。会计基础知识学习重点讲解 会计的基本职能 核算和监督 一 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