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考研 中医基础备考经验

发布 2022-06-08 10:03:28 阅读 2160

分析近几年来的考研试卷,可以得到一个让人惊讶的结果。医学考研的中医综合中,居然是中医基础的部分占分值最大。因此,我们要专门针对中医基础制定一套合理的复习计划,并且多浏览一些医学考研中医基础复习经验作为备用。

在历年考试中,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以藏象的题目数量最多,然后依次为病机、气血津液、经络、**、阴阳五行、防治原则、绪论。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全面复习,因为考试形式为多选题,试题量大、覆盖面也较广,只有全面复习才能避免在常见内容上失分。同时还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

因为大部分题目分布在重点章节及重点内容上,如藏象的试题占全部中医试题的三分之一左右,这就要求考生要对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征等内容全面地掌握和理解。另外,今年第一次将针灸学列入中医综合考试范围,考生可以把这一部分与针灸学合并起来进行复习,以减少重复。

第一章绪论新大纲考查范围。

1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

本章知识结构图。

绪论概念及理论体系。

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了六经辨证纲领。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为中医学第一部**病机证候学专书。

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三因学说。

宋代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开创了脏腑证治的先河。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下派;

李杲——补土派;朱丹溪——养阴派。

温病学派:明代吴又可著《温疫论》;清代叶天士创卫气营血辨证;

清代吴鞠通创三焦辨证。

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复习提示。

本章复习的重点在于掌握中医学及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概念,《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理解并具体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知识要点精讲(一)中医学的概念。

根据医学考研中医基础复习经验,我们可以知道中医基础中有一部分试题专门挑教材里不起眼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多做教材里的练习题,再就是巩固历年的真题,因为每年的题目都有重复的。

中医学基础笔记

第一章概述。1,中医学理论体系行成的主要标志是医学四大经典之成书 黄帝内经 黄帝八十一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2,黄帝内经 简称 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简著。战国秦汉时期成书,非一人一时之作。3,黄帝八十一难经 简称 难经 战国 扁鹊著。补内经之不足,独创切脉独取寸口之术,建立命门学说...

中医学基础笔记

20100312中医学基础。2.归纳药物的性能。药性 四气 寒 热 温 凉 寒凉 阴 如黄岑 栀子 温热 阳 如附子 干姜 药味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酸苦咸 阴,辛甘 淡 阳。作用趋势 升降浮沉 生浮 阳 如宣散 涌吐药 降沉 阴 如泻火 利尿药 复习思考题 1.何谓阴阳?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表现...

中医学基础笔记

20100301中医学基础。第一章中医学导论。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医学理论形成于先秦两汉时期,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是其形成的标志。黄帝内经 是中医理论体系确立的标志。两晋隋唐时期,基础理论和临床学科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 脉经 第一部脉学专著 针灸甲乙经 第一步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