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必备技巧 自然科技文阅读训练新编

发布 2022-05-12 16:34:28 阅读 3558

2024年高考语文必备技巧:

自然科技文阅读训练三篇。

太空经济”方兴未艾蒋建科

神七顺利升空,中国人漫步太空,举世瞩目,举国欢庆。欣喜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航天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其实,航天技术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许多便利,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且不说因为有了气象卫星,每天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方便了百姓的出行和日常生活。单是减轻了灾害性天气危害一项,每年不知挽回多少经济损失!

在汶川大**发生后。道路交通和通讯中断。危急时刻,是卫星在第一时间传回灾区**,对了解灾情、科学制定救灾方案起到了关键作用。

自从我国有了资源卫星,国外卖给我们的遥感**的**就一降再降。让国内无数用户直接受益。

人们的衣食住行,哪一样没有航天技术的贡献?防寒服等因为用上了航天技术而变得更轻薄,保暖效果更好。人们的餐桌上的食物因为有了航天育种技术培育的农作物新品种而更有营养,同时因为少使用了化肥和农药而更健康、更安全。

采用航天技术制作的建筑材料防水抗震性能更好、更节能。有了卫星导航仪,人们的出行可以避免堵车、少走弯路而变得更快捷、更方便、更高效。

2024年,美国“阿波罗”计划开始实施。到2024年结束时,“阿波罗”花掉了美国人240亿美元。但谁都没有想到,240亿美元随后就孵化成了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阿波罗”带来了高达几千亿美元的民用市场。

当年“阿波罗”飞船登月的时候,开发了4000项专利。现在都转为了民用,包括人们穿的旅游鞋、生产网球拍的材料,以及冬天御寒穿的羽绒服等。此后,精明的美国人将航天科技运用得出神入化,一个又一个新的产业开始形成。

在空间站或航天飞机上建立的专门试验装置,成功地研制出了半导体、光学玻璃、各种合金、陶瓷和超纯蛋白等新产品新材料。

美国2024年在航天飞机上生产了一种用于电子显微镜、微过滤器的聚苯乙烯乳胶小球,几年后这种小球就形成了年产3000万美元的产业。2024年以后,前苏联太空人在天上成功地生产了流感疫苗,美国太空人4次生产出预防突发性心梗的药品。

航天科技作为代表当代最高水平的高新技术,对其他高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示范效应,一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能产生无法估算的经济效益。

美国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甚至惊呼:“太空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技术创新将成为“太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所谓“太空经济”是指包括各种太空活动所创造的产品、服务和市场。发射卫星、载人飞船等太空活动,如今已不仅是拓宽人类视野、彰显国力的伟大事业,更是一条具有广阔潜力的经济发展之路。据报道,去年全球太空经济收入总额再创新高,达到2510亿美元。

太空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实现“健康”增长的助推剂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

事实已经证明,谁抓住了“太空经济”的机遇,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选自2024年10月09目《人民**》)

1 下列关于“太空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空经济”需要技术创新,有了技术创新太空经济也就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b 发射卫星、载人飞船等太空活动,既能拓宽人类视野、彰显国力,又是一条具有广阔潜力的经济发展之路。

c 现在太空经济势不可挡,它已完全成为全球经济实现“健康”增长的助推剂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

d “太空经济”是指各种太空活动所创造的产品、服务和市场。

2 下列各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航天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哪一样也离不开航天技术。

b “阿波罗”虽然花掉了美国人的巨额资金,但不久就得到了高额回报。

c 航天科技如果一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能产生无法估算的经济效益。

d 美国生产的聚苯乙烯乳胶小球和前苏联人生产的流感疫苗,都依靠了航天技术。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如今谁能抓住了“太空经济”的机遇,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b 中国的神七飞天将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c 以后我们可利用航天技术来**天气,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性天气对人们的危害。

d 中国神七飞天让世界惊恐不已,他们担心中国将神七技术应用于军事。

藻类为生物燃料辟蹊径陈一鸣

科技的进步帮助人类解决了许多难题,但也“制造”出许多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比如。粮食应该给人吃还是给车“吃”。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近些日子却成了人们争议的焦点。

据英国《卫报》本月初报道,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自2024年至今年2月,全球一揽子粮食****了140%,而促成速一涨势的因素中,能源和化肥****因素只占15%,另外75%的推动因素,则要“归功于”美国与欧盟大力开发生物燃料。

油价高企和随之而来的燃料危机,迫使人类不得不减少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生物燃料在一些国家便有了市场。不过,近期国际粮价的陡然**,生物燃料对粮食资源的占用又招致了很多批评的声音。一些人指责说,一方面是数亿人口陷入缺粮危机。

甚至有很多人食不果腹,另一方面,有的国家却拿着穷人的口粮如玉米等农产品生产生物燃料,让富人开着跑车兜风,这样的现实让人难以接受!

在世界粮价暴涨这一事实中。不管生物燃料的推力实际上有多大。它目前面临的处境都很尴尬,似乎有点进退两难。

而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发表的《藻类的祸害与恩惠》的文章,倒是有可能给困境中的生物燃料解套。

这篇文章说,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每到夏季藻类在河流、湖泊和近海“为害”的消息频繁见诸各国**,然而,藻类在适宜条件下疯狂繁殖的特性,却可使其成为制取生物燃料“极富吸引力的原料”。英国藻类学会会长、敦提大学教授杰弗里?

科德乐观地认为:“世界上很多地方的海藻,都为可持续的生物燃料生产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

利用藻类生产生物燃料,其益处远不止于“除害”,用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制取生物燃料,不仅会刺激这些农作物自身的**,而且生产工艺也比较复杂。与农作物或纤维原料不同,某些藻类植物天生就具有产生和积累炙然燃料的特性。此外,藻类不仅能作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用于内燃机的加热或发电,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合成化学品或制造药品。

栽培藻类非常容易。这种单细胞有机体只需要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就能生长。在仅仅一天时间里,藻类的数量便能够翻两番,而且它还可帮助人们除去空气中的碳和废水中的氮,同时具有颇高的环保效益。

有报道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家公司,计划明年在亚利桑那州一座1000兆瓦发电厂的附近,建一家“藻类农场”。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打算栽植足够多的藻类,一方面来处理这座发电厂产生的全部废气。另一方面可以每年生产1.

5亿升生物柴油和1.9亿升乙醇。

科技的力量是神奇的。人们由衷地希望,这股神奇的力量能够帮助生物燃料早日走出尴尬。也为人类增添一段让藻类由害变宝的佳话。

选自2024年7月17日《人民**》)

1 下列关于生物燃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物燃料在一些国家有了市场的原因是油价的高企和随之而来的燃料危机,迫使人类不得不减少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b 生物燃料的开发利用是导致目前粮价**的唯一的因素。

c 生活燃料作为燃料系统的一个新成员,但它目前面临的处境却很尴尬,似乎有点进退两难。

d 用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制取生物燃料的缺点是一方面会刺激这些农作物自身的**,另一方面生产工艺也比较复杂。

2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 一些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的出现,是科技进步带来的结果。

b 美国与欧盟大力开发生物燃料这一举动,招致了许多人的批评和指责。

c 生物燃料只所以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目前数亿人口陷入缺粮危机。甚至有很多人食不果腹。

d 目前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家公司,已经利用藻类,每年生产1.5亿升生物柴油和1.9亿升乙醇。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藻类燃料如果能顺利开发和利用出来,既能为当前困境中的生物燃料解套。又能为生物燃料开辟蹊径。

b 藻类在适宜条件下疯狂繁殖的特性。将使它成为制取生物燃料“极富吸引力的原料”。

c 藻类的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它不仅能作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用于内燃机的加热或发电,还可以进一步合成化学品或制造药品。

d 科技的力量是神奇的。这股神奇的力量已帮助生物燃料走出尴尬,为人类增添了一段让藻类由害变宝的佳话。

萨瓦那”,就在北京北

佚名 对于植被构成的风景,有人喜草原。有人爱竹林,针叶林冬之常绿,阔叶树秋色如金。皆不乏知音,总之各有所爱。

但是有一种风景人见人爱,不分老少,无论中外。这种风景就是“稀树草原”。

什么是“稀树草原”,其实不用解释,就是字面的意思:点缀着稀疏树木的草原。这种景色在非洲最为常见。

肯尼亚野生动物园中,辽阔的草地上,长颈鹿在悠闲漫步,时而吃一下身旁的金合欢树的叶子。这就是稀树草原。

“稀树草原”还有一个常用的名字“萨瓦那”。这个词来自英语s**anna。据说非洲一个叫“s**anna”的地方这种景色最为典型,因此人们把这种景观就叫做“萨瓦纳”。

过去有一种说法:我国是陆地植被类型最丰富的国家,唯独缺少“萨瓦那”。

但近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国有“萨瓦那”,她就在北京之北的内蒙古高原上。

6月的一天。我们驾车从北京出发。走京张高速路,仅仅4个多小时,就来到了内蒙古正蓝旗的一个地方。这里就大的自然区域讲,属于浑善迭克沙地。距北京直线距离200多公里。

最初,我们眼前的景色是草原。车继续前行,景色变了。平展的草地变成了起伏的沙丘。

如茵的草原变成了黄沙和绿地镶嵌成的图案。随着沙丘,树出现了。树虽多,疏不成林;草虽绿,碧未连天。

眼前的景色似曾相识,仿佛非洲和澳洲的“萨瓦那”。

除了温度带外,与非洲“稀树草原”不同的是。这里的树大多数是长在沙丘上,沙丘上的草要比非洲草原的低很多。

这种连绵的大面积的沙丘,沙丘上有植被披覆的地表,就是沙地。可以这样说。从地貌的角度看浑善达克这个地方叫沙地,从植被的角度看,这里就是“萨瓦那”稀树草原。

沙地疏林草原中的植被可分三层。草不过米。多是没脚的浅草。

灌丛2—3米,方可藏羊;树5—6米,冠半球状。疏林草原中的树都不高大,因不需像密林中的树那样窜高去争夺阳光,它只要展开树冠就可得到足够的阳光。这里的树很像果园中的树,我说的是高度和树冠的形状。

这也是人类喜欢疏林草原的原因,因为亲切。

但是疏林草原也有让人感到莽荒疏离的一面。有如西部狂野。因为这里有流沙,有没有植被覆盖的沙漠,还有湖泊干涸以后裸露的湖底。

每当春季,狂风吹过,滚滚沙尘,遮天蔽日。有人说这里是北京沙尘暴的发源地,但有不同的看法,不是定论。

这里既有田园,又有荒野。因此有人称之“沙漠花园”。清代有个诗人拉歆看到浑善迭克的美景诗意大发,颂道:“翠柏峰峰合,黄沙处处明。”

回到北京,写完此文,走到窗前,楼下西南角有一正在修建的小型公园,施工已近尾声。我看到国中绿色的草坪已经铺好。工人们正在植树。

树已经有了三五棵。我一下想到:萨瓦那。

又一个萨瓦那。

没办法,人类就是喜欢萨瓦那。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24年第8期)

1,下列关于“稀树草原”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从字面上来看“稀树草原”就是点缀着稀疏树木的草原。

b 稀树草原也叫“萨瓦那”。这一词语**于非洲的一个地名。因为那里的景色最典型。

c 稀树草原景观常见于非洲,肯尼亚野生动物园就是这样的景色。

d 中国不是没有稀树草原。它的位置在北京以北的内蒙古高原上。

2 下列对文章中最后一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喜欢萨瓦那是因为人类都很喜欢东非。

b 人们喜欢萨瓦那。是因为人们在园林建设中常常把园林设计成萨瓦那景观。

c 试验表明多数人都选择稀树草原,那里适合人类居住。

d 人类天性就是喜欢萨瓦那景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并不是喜欢所有植被构成的风景,而是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景色,各有所爱。

b 人们只所以把“稀树草原”叫做“萨瓦那”,是因为“s**anna"的地方这种景色最为典型。

c 从北京到内蒙古正蓝旗,走京张高速路,仅仅4个多小时。因此此路很近,仅200多公里。

d 浑善达克这个地方从植被的角度看就是“萨瓦那”稀树草原。

参***】

《“太空经济”方兴未艾》

此项说法与文意不符,是“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实现“健康”增长的助推剂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不是“完全”成为。)此项说法太绝对,原文只是说“人们的衣食住行,哪一样没有航天技术的贡献?”没有说“哪一样也离不开航天技术”。

)此项说法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属于主观臆断。)

《藻类为生物燃料辟蹊径》

1,b(不是唯一的因素,导致粮价**的因素还有能源和化肥****以及其他的因素)不是目前已经生产,而是他们打算栽植足够多的藻类来生产1.5亿升生物柴油和1.9亿升乙醇。

)此项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这里的说法已成现实,原为只是人们由衷地希望,还没有成为现实。)

《“萨瓦那”,就在北京北》

原文是“疏林草原中的树都不高大”)人类起源于东非”错,b“设计成萨瓦那景观”错,d“天性”错)3、c(是距北京直线距离200多公里,不是此路仅200多公里。)

2024年高考语文必备答题技巧

2015年高考改革中,其他科目是减负的趋势,而语文的难度加大,因为没有一个民族不重视自己的母语。另一方面,语文表面上是语言,实质上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认知,其难度在于答案的不确定,因此无论环境怎样改变,未来语文的分量都不可能减弱,那在高考中怎样取得好的成绩呢,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有哪些呢。首先,做一次深呼...

2024年高考语文必备技巧 漫话回乡诗

2010年高考语文必备技巧 漫话回乡诗。离乡背井 作客他乡的游子,怀乡思亲 念家想友是他们亲切而深厚的感情,归乡则是他们心中强烈的愿望。如屈原 九章哀郢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乐府诗集乌孙公主歌 居常思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一旦踏上回乡的路程,诗人的心情却因自身的遭际不同而显得复杂多变,...

2024年高考英语写作技巧必备

高考英语考试有多种类型的考题,要想取得好的英语成绩必须在这些题型的复习上多下功夫,为了让大家掌握高考英语考试的相关技巧,下面为大家带来2017年高考英语写作技巧必备这篇内容,希望对大家备考英语有所帮助。一 内容 1 你想说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如果已经说出来了,在草稿中找出这段话,并在句子下面划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