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pr)概念。
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
一、(培训讲稿)
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pr)概念。
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一、心肺复苏的发展。
年代美国医生彼得沙法(peter safar)教授等重新发表了口对口吹气术。
2、沙法与考恩确认了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术联合应用技术的合理性。
3、沙法结合两种方法,奠定了现代cpr的基础。
中国电力部门从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人工呼吸为主的救护培训,70年代开始cpr普及,在触电抢救上取得了成就。
国际cprecc指南2000 》2024年2月在美国达拉斯定稿,2024年8月15日,在美国心脏协会主办的《循环》杂志上颁布。
2024年1月对《 国际cpr与ecc指南2000》作了修订,称为《国际cpr与ecc指南2005》,并将于2024年11月在美国《循环》杂志上以100页的篇幅面世。 二、伦理原则ethical aspects
cpr的目标:
1.挽救生命,恢复健康,解除病痛和减少伤残。
2.但是,cpr一个特殊的目标是逆转临床死亡,故有很大局限性。
病人自主的原则: 在伦理学上是受到尊重的,在许多国家亦受法律保护。 临终遗嘱:提出自己的医疗范围包括cpr。 形式:谈话、书面遗嘱、生存意愿及对医务人员永久的委托
**决策者原则: 当病人失去做出医疗决定能力时,直系亲属或监护人应该成为病人的**决策者来提出对患者的医疗范围,包括cpr。
不开始cpr的原则。
1、病人有合格的不尝试复苏指令。
2、病人有不可逆的体征,如尸僵,断头,腐烂,尸斑。
3、没有生理学利益可期待,如:不可逆的疾病。
4、早期早产儿(胎龄<23周或体重<400g)和无脑畸形终止与延长cpr:
1.在医院:取决于经治医师。
2.科学研究表明,在经过高级生命支持30分钟,病情仍无好转,可以终止cpr;对于新生儿,抢救十五分钟无效即可终止。
3.适当延长cpr:年龄较小;药物过量;严重低体温(如溺水);中毒和电解质异常等;这些是能改变**结果的因素。三。 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的顺序:评估、呼救ems、cpr的abc和电复律/除颤aed。
基础生命支持包括。
识别突发心脏骤停(sca)、 心脏事件、卒中和气道异物梗阻的表现。
心肺复苏体外自动除颤仪除颤生存链。
1、早期识别和启动急救医疗系统2、早期由目击者进行cpr3、早期进行电除颤4、早期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bls指征。
1.呼吸骤停:
原因:溺水、脑卒中、fbao、烟雾吸入、药物过量、触电、窒息、外伤等。
呼吸骤停发生时,心脏和肺对血液的氧合作用能持续几分钟,继续对脑及其他生命器官的供氧。
病人可能具备循环体征。
迅速畅通气道以及人工呼吸可挽救生命。
持续供氧可防止心搏骤停。
2.心搏骤停:
循环终止,使生命器官缺氧。
无效的“喘息样”呼吸(濒死样呼吸)多发生在心搏骤停的前期,不应与有效呼吸混淆。伴发以下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无脉搏室性心动过速、无脉搏电活动、或者心电静止(一条直线)
bls的判断极其关键,患者只有经准确的判断后,才能接受更进一步的cpr(纠正体位、开放气道、人工通气或胸外按压)。判断患者心脏呼吸骤停要涉及急救人员的反应能力,无论是判断过程,还是相继采取的急救,时间要求非常短暂、迅速。cpr中a、b、c每一步,即:
气道、通气和循环,首先需要判断患者有无反应、呼吸和循环体征。
基础生命支持程序。
一)、现场环境评估 (二)、检查患者反应 (三)、启动ems系统和体位。
仰卧体位---平坦、坚实的表面--心肺复苏体位。
四)、检查呼吸。
a开放气道方法。
常用方法:仰头提颏法;
双下颌上提法 (推举下颌法);
仰头抬颈法。 作用机制:病者呼吸心跳停止后,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也松弛下坠而阻塞呼吸道。
采用开放气道的方法,可使阻塞呼吸道的舌根上提,使呼吸道畅通。 注意事项:用3-5秒钟的时间,先将病者衣领口、领带、围巾等解开,纱布或手套包住食指迅速清除病者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异物,以利于呼吸通道畅通,然后再将气道打开。
(1)仰头举颏法:一手置于患者的前额,手掌向后方施加压力,另一手的食指、中指举起下颏。
2)仰头抬颈法:一手置于患者的前额,手掌向后方施加压力,另一手置于颈下部并将颈部上托。
(3)双下颌上提法:操作者两手分放在患者头部两边,肘部置于患者所躺的平面上,抓住患者下颌角,举起下颌。
b.人工呼吸。
1、每次人工呼吸时间超过1秒2、每次人工呼吸潮气量足够,能见胸廓起伏。
3、避免迅速而强力的人工呼吸、潮气量500~600ml(6-7ml/kg)
4、复苏周期30:2频率8~10次/分。
口对面罩呼吸。
气囊、面罩通气。
人工呼吸的变化。
1、人工呼吸应持续吹气1s以上; 2、口对口人工呼吸前,救助者正常呼吸即可; 3、通气以见到胸廓起伏为度,避免迅速而强力的人工呼吸而导致过度通气; 4、 第一次人工呼吸未使胸廓起伏,再次开放气道,给予第二次通气,无论胸廓起伏与否,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采用低潮气量 cpr时进入肺内血流量减少,相当正常肺血流量的25-33%。因此,用低于正常潮气量,即500-600ml(6-7ml/kg)及低于正常的呼吸频率,可保持通气/血流比正常。过度通气→胸内压↑,存活胃扩张 →反流,误吸横膈↑,肺活动受限可用环状软骨压迫法避免)
五)、胸外按压 (c.循环)
沿肋弓至胸骨下切迹再向上二横指(两乳线上胸部中部)
05年共识。
1、有效胸外按压对推动血流形成是必须的。
2、“有力而快速”按压100次/分,下压4~5cm并完全弹回,压下与放松时间相等。
3、尽量减少中断。
4、按压/人工通气协调比值需研究,推荐30:2,如有人工气道:一人100次/分、一人人工呼吸8~10次/分。
胸外按压。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深度为4-5公分,儿童胸外按压深度2-3公分,婴儿胸外按压深度1-2公分。
1、救护者一手的示指、中指置于近侧的病者一侧肋弓下缘。
2、示指、中指沿肋弓向上滑到双侧肋弓的汇合点,中指定位于下切际,示指紧贴中指。
3、救护者另一只手的手掌根部贴于第一只手的示指平放,使手掌根部的横轴与胸骨的长轴重合。
4、定位之手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两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手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
5、救护者的上半身前倾,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自身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操作。
儿童。1、年龄1-8岁,胸骨中下1/2的位置(两乳连线位置,如**);
2、救护者一手的示指、中指置于近侧的病者一侧肋弓下缘;
3、示指、中指沿肋弓向上滑到双侧肋弓的汇合点,中指定位于下切际,示指紧贴中指;
4、救护者用一只手掌按压。
5、手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
6、按压深度2-3厘米或儿童胸部1/2-1/3深度;
7、按压速度100次/分钟;
8、放松时,手掌不要离开胸壁;
9、按压与吹气比为单人30:2,双人15:2。
婴儿。1、年龄小于1岁。按压胸骨两乳头连线正中下一横指处。
2、救护者用两个手指按压。
3、挤压深度为1-2厘米。
4、挤压速度100次/分钟。
5、放松时,手指不要离开胸壁,确保定位正确。
6、按压与吹气比为单人30:2,双人15:2 。
六)、除颤起搏**。
1、心脏骤停最常见和最初发生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
2、电除颤是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
3、随着时间推移,成功除颤的机会迅速下降。
4、短时间室颤即可导致心脏停搏。
从目击心脏骤停发生到除颤,心肺复苏操作能使生存率增加2~3倍,cpr可以延长室颤时间窗,然而仅cpr不可能终止室颤和恢复灌注心律。
当有两人或多人在场,cpr和除颤可同时进行。据统计,在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中,80%左右为室颤,其自行转复者极少。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下降7%-10%。
故尽早快速除颤是决定其成活的最有效的步骤。但盲目除颤目前已很少需要,这是由于体外自动除颤器(aeds)可做出心电诊断,而手持除颤器操作者可以通过电极的心电监测做出判断。
心肺复苏培训
心肺复苏 2015版 一 心肺复苏术概念。心肺复苏 cpr 是针对心脏 呼吸骤停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包括 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 电除颤,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心脏骤停发生率逐年上升,发病急剧,病死率高,抢救成功率低。能及时采取正确的心肺复苏措施,病人可能得救而存活。二 cpr禁忌症。胸壁开放性损伤...
心肺复苏培训
1 现场心肺复苏术的适应症 1 呼吸骤停。2 心脏骤停。2 现场心肺复苏术的禁忌症 1 胸壁开放性损伤。2 肋骨骨折。3 凡有明确心 肺 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4 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3 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项 1 口对口呼吸时可先垫上一层薄的织物,或专用面罩...
培训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 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 cpr 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cpr操作顺序 c a b 即 c胸外按压 a开放气道 b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方法。一 当只有一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