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mantec数据备份方案 详细

发布 2022-04-02 15:11:28 阅读 3518

企业备份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替换公司将会根据替换1公司网络的实际需求制定一套完整的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方案。我们在选择备份系统时,既要做到满足系统容量不断增加的需求,又需要所用的备份软件能够支持多平台系统。要做到这些,就要充分使用网络数据存储管理系统,它是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通过专业的数据存储管理软件,结合相应的硬件和存储设备,对网络的数据备份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自动化的备份、文件归档、数据分级存储及灾难恢复等。

一个完整的企业数据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就意味着:保护、性能与完美的集成,一条龙式的服务,包括产品、服务与支持。通过对替换的实际需求分析,以及对软、硬件产品的综合考察,对各种备份方案的深入分析而提出的,我们力图向贵公司提供完备、智能化、易管理的数据备份环境,简洁、可靠的灾难恢复机制,从而为贵公司数据保护系统的建设尽绵薄之力。

数据备份的意义在于恢复,灾难过后必须恢复应用数据以便重新开始业务交易。按照不同的灾难恢复点目标(recovery point object)和灾难恢复时间目标(recovery time object)有不同的灾难恢复手段。

如下图所示,传统方法的目标恢复点(rpo)是数小时,即灾难发生之后到系统得到恢复之间数小时的交易数据将被损失掉,可见传统的方式限制了恢复数据的时效性和现时性,造成业务交易损失过大。但数据复制可将恢复点缩短到数秒钟,使数据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另外,传统方式的恢复时间(rto)可能是数日或数周,但数据复制技术把恢复时间缩短到数分钟,使业务的连续性得到最大保障。

有人认为,企业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库软硬件有容错和自动恢复功能,服务器主机也做了双机热备份,因此不需要用磁带设备和备份软件每天做备份了。其实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对备份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双机热备份的目的在于保证系统数据和服务的"**性",即当系统发生部分硬件故障时,仍然能够正常地向网络系统提供数据和服务,以使系统不致停顿。

而磁带备份技术的目的与此并不相同,备份是"将**数据转移成离线数据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应付系统数据中的逻辑错误和对历史数据的长期保存,以达到在系统遭遇非正常情况引起的完全崩溃后的灾难恢复。备份的任务与意义就在于,当灾难发生后,通过数据备份快速、简单、可靠地恢复一个立即可用的系统。所以,在各种容错技术非常丰富的今天,企业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根据系统配置,替换公司的信息系统是建立在windows的基础上,主要的网络服务包括了文件服务器、远程文件服务器、一台文件服务器存储了大量的设计文档和用户文件;

一台windows平台文件服务器。

一台远程windows文件服务器;

根据上面的系统配置,公司的业务系统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整个数据中心的数据量有左右,因此需要通过备份管理软件进行快速和自动的数据备份和管理;

2. 支持windows平台的集中数据备份管理和灾难恢复;

3. 要求备份管理软件对各种磁带库和磁带机进行管理,还要有全面的备份介质管理功能;

4. 要求可以实现快速的系统灾难恢复功能,保障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5. 备份管理系统必须有灵活良好的扩展性,能够满足信息系统随着贵公司的飞速发展不断扩充和升级的需求。

6. 提供备份解决方案的公司在国内和华南地区拥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力量,能协助贵公司处理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和日常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综上所述,贵公司要求备份管理具有跨平台统一性、开放性、高效性、易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并且要根据不同的网络应用服务设置和数据存储容量设计相对应的备份策略。同时,也需要通过数据复制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高可用性。因此,替换公司理想的数据保护方案应该是数据备份和复制相结合,共同提供安全保障。

一个理想的网络数据备份是在软件数据备份的基础上加上硬件级物理容错系统,并且能够自动地跨越整个网络系统平台。因此,网路数据备份实际上包含了整个网络系统的一套备份体系。一个好的数据备份系统应该具备以下一些基本要素:

保护性:全面保护企业的数据,在灾难发生时能快速可靠地进行数据恢复。

可管理性:这是备份种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可管理性与备份的可靠性紧密相关。

最佳的可管理性就是自动化备份方案。这不仅增加了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而且在数据恢复时减少了遗忘十分繁琐的工作步骤,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可扩展性:经常困扰系统管理员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备份过程中因介质容量不足而更换介质。因为这会降低备份数据的可靠性与完整性。

因此,建立完善的网络数据备份系统必须考虑以下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数据备份的自动化,以减少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

使数据备份工作制度化;

介质的有效管理,防止读写操作的错误。自动的清洗轮换,提高介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以备份服务器形成备份中心,对各种平台的应用系统及其他信息数据进行集中的备份,系统管理员可以在任意一台工作站上管理、监督、配置备份系统,实现分布处理,集中管理懂得特点;

维护人员可以容易地恢复损坏的整个文件系统和各类数据;

备份系统还应考虑网络带宽对备份性能的影响,备份服务器的平台选择及安全性,备份系统容量的适度冗余,备份系统良好的扩展性等因素;

一个完整和完善的备份系统包括以下的组成部分:

图:备份系统组成。

1. 执行备份的存储硬件。

存储硬件的质量与性能在整个备份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能否进行高质量备份的关键所在。目前用于备份的存储主要有磁盘设备和磁带设备。磁盘设备具有快速的读写和快速搜索能力,适合于快速的小数据量备份(几百g以下),但不适合数据的较长期离线保存;而磁带设备具有大容量、每兆字节**低和便于离线存放的特征,适合于大数据量的备份(几百g以上),但是执行备份和恢复的速度相对较慢。

介质是数据的负载物,可以是磁带也可以是硬盘。它的质量一定要***,使用质量不过关的介质无疑是拿自己的数据冒险。由于磁带是一种易耗品,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使用者应当知晓何时需要更换新磁带。

有些好的磁带会自带一个使用记录,当磁带使用次数超过了最高限制,会自动报警,提醒用户更换磁带。磁盘也是一种重要的备份介质,特别是大容量存储备份需求的时候。

2. 控制备份的软件。

操作系统通常包括一些基本功能,但是为了达到更好的备份效果,最好使用专门的备份软件。优秀备份软件包括加速备份、自动操作、灾难恢复等特殊功能,对于安全有效的数据备份是非常重要的。理想的备份软件与自动加载磁带机配合,可提供自动备份、自动磁带轮换、自动诊断和数据统计功能。

3. 备份策略。

备份策略是指确定需要备份的内容、备份时间以及备份方式。备份的数据往往根据企业或组织的需要来确定。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根据备份窗口和恢复窗口的大小、以及整个数据量,决定采用何种备份方式。

4. 灾难恢复计划。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密不可分,数据备份是灾难恢复的前提和基础,而灾难恢复是在次基础上的具体应用。灾难恢复的目标与计划决定了所需要采取的火速据备份策略,与数据备份策略有紧密联系。如果数据备份策略必须仔细考虑以确保能设计所要保存的所有类型和地域的数据,那么灾难恢复策略则要考虑的是一场灾难性的数据损失情况发生时,如何使这些数据和有数据的系统能够及时被恢复。

图:替换公司备份管理系统网络架构设计图。

首先,我们选择了网络备份的方式进行数据备份。网络备份适用于数据量不是很大的备份需求,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投资少和易于维护等特点。当系统中的数据不断增长而网络成为瓶颈时,使用完整的lan free备份方案是最好的选择。

针对替换公司现有的网络架构,我们建议目前的备份系统采用网络备份的结构,但日后可以平滑升级到lan free的架构。

一般来说,网络备份是指磁带机或磁带库等备份存储设备直接连在执行备份的服务器上,此服务器控制将要备份的数据传送到备份存储设备上。由于此服务器可以直接控制数据备份介质,因此称为备份服务器或介质服务器。通过一台备份服务器集中备份网络中所有windows设备的数据,做到数据的集中备份和统一管理。

除了备份服务器外的所有服务器上通过安装其上的备份软件**和选件将文件数据、数据库数据、系统状态数据从网络交给备份服务器,并由备份服务器软件统一写入备份介质上(如磁盘或者磁带)。

个人计算机通过备份软件的台式机/笔记本选件(客户端)定时或即时将需要保护的数据备份到文件服务器上(如果本来使用文件服务器作为个人计算机网络存储空间,则文件服务器无需作任何变动,可以仍然沿用以前的空间分配方式)。

13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数据备份清单的建立 备份的职责 备份的检查 以及系统受到破坏后的恢复工作,合理防范计算机及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范围为公司总部及下属所有分 子 公司所有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工作。第三条信息管理室是公司信息备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所有重...

备份软件测试方案

备份一体机测试方案。备份环境视图。测试环境描述 1 测试lan网络的速度和服务器网口工作在千兆全双工状态下。2 测试虚拟机以及备份一体机均接入千兆网络交换机,双向可ping通。测试备份一体机的基本备份恢复功能,兼容性等。本次测试产品配置表。航港发展数据保护方案进行测试,分别涵盖了基本管理功能测试,定...

企业备份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backup exec 赛门铁克 北京 一 项目概述。对于一个关键业务系统而言,数据资料是整个系统运作的核心。一旦由于系统硬件的功能失效,存储介质的老化损坏,人为的错误操作,以及各种难以预料的外界因素导致数据意外丢失或损坏,那么将会对于企业业务运做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所以必须对数据存储系统的完整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