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春佳节刚过,2015届高考学子的迎考复习即已进入更为紧张的后期备战阶段。近日,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也已正式发布。《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对2023年普通高考各学科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均作出了具体规定,既是2023年普通高考(四川卷)的命题依据,也是本届高考考生复习备考的指导用书,同时又是广大教师把握我省今年高考命题方向的指南针。
本期,我们特邀了省内部分知名重点中学和教学科研机构的一线名师及教研骨干,分科目对《考试大纲》进行权威、全面、详尽的解读评析,并根据其命题原则和方向,给出明确备考建议,帮助高三教师和迎考学子理解重点难点,明晰指导方向,提升复习效率,为六月高考助威加油!
语文篇。知己知彼稳中求变。
成都市教科院特级教师程一凡。
2023年高考离我们越来越近,怎样有效地提高复习效果,是我们非常关心的事情。根据四川高考语文近年的特点,2023年高考复习应抓的内容很多,下面我仅从几个主要方面提出复习建议,供参考。
一、梳理自己学科存在的真实问题,做到知己。
复习的有效性在于有针对性地复习,而有针对性的复习首先在于明确自己的学科所存在的真实问题。在梳理自己语文学科存在的问题之时,要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些方面,并分清问题的类别。比如:
知识不过手的问题,读不懂文的问题,文言文简答题抓点不准的问题、诗歌赏析不到家的问题、慨括整合信息不准的问题、审题不到位的问题、答题表述不规范的问题、大脑库存材料欠缺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点,就是成绩应有的增长点;这些困惑点,就是分值的提升点。只有明确了自己在语文学科中存在的真实问题,才能避免后期复习的盲目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进而提高复习的效果。
二、把准四川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清楚知彼。
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用在学科复习上同样恰当。
要想在考场上战而胜之,除了知己外,还要知彼。语文考场上的知彼,就是熟悉四川高考语文的特点,明确其结构和题型。即对高考语文要有清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在这一点上,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 把准高考要求,“稳中求变”。了解四川2023年的《考试说明》及其要求。
从目前看,今年的《考试说明》与2023年的《考试说明》没有多大变化,说明以“稳中求变”的主旋律没有变。“稳”的是试题的结构、基本的题型,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变”的是考查材料的选择,语言运用题型的变化。
在复习中要重视对《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的分析和训练。
2. 明确“学”“考”结合的特点,回归文本。
四川课改后,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学”“考”结合,重视教材元素在考题中的体现。
比如2023年第20题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这道题扣人教版教材必修1 “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和必修3 ”名著导读“中的曹雪芹《红楼梦》,同时扣教材课文《林黛玉进贾府》。2023年高考第20题,要求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的话。
这也是扣住了教材的“名著导读”涉及的内容。
2023年第19题,针对“如何与陌生人交往”“设计三个访谈问题”。 扣必修3“梳理**”中《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也与四川规定的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相关联。2023年第19题,**转换,有关汉字的字形演变特点也是扣教材中的“梳理**”涉及的内容。
四川高考还注重教材内部内容的整合。比如2023年20题: 扩写或续写的观点句: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源自必修教材4附录袁行霈《中华文化精神》中的原句,整合了必修教材中“名著导读”与“附录”两个板块。
四川考题的另一特点,就是在课外现代文阅读中强调与所学教材内容的链接。比如2023年第18题就与教材中郁达夫《故都的秋》进行了链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四川高考语文试题特点很注重“学”与“考”的结合。因此,我们后期的复习不能脱离文本,应在复习计划中要留出时间回归文本,整理记忆仓库中涉及的教材中的零散知识,构建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包括各类文体知识及其特点,不同手法的名称及其作用。熟悉“梳理**”中涉及的内容,把握“名著导读”中涉及的名著基本内容、人物特点。
只有扎实过好教材知识关,储备应有的知识,才能在考试中赢得主动。
3. 注重本土特点,关注地域文化。
四川语文考题选材体现了地域特点,如2023年高考第1小题考查了四川人容易读错的字音,包括边鼻音、平翘舌等。第小题中的李劼人、四川方言、熊猫、金沙遗址、古蜀人等体现了浓郁的本土色彩。第14小题的名句默写选填了3句与四川人关系密切的李白、杜甫、苏轼的名篇。
这些内容实际上体现了地方高考的特点,重视本地文化的融入。因此,在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关注四川的地域文化,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内容,储备相关的材料,为高考做好全面的准备。
三、抓好语文几个核心能力的训练。
作为具有选拔功能的高考,更注重语文核心能力的考查,在复习中要加强以下能力的过关训练。
1.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2.信息筛选与整合的能力;
3.对文本的理解及分析能力;
4.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和**能力;
5.语言应用能力,加强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6.语文与生活的链接能力。高考很重视与生活的结合,尤其是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试题,结合更紧密。
在学习和复习中,要善于将学科主干知识、方法、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只有不断实现知识与生活、文本与生活、语言能力与日常生活的链接,才能在考场上面对不同的生活题型,灵活应对。
四、注重三个“过手”
1. 基础知识的过手。基础知识是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是形成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
基础知识的考查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内容必将在试卷上得到较好的体现。为此,在复习中要高度重视常见常用的词语(尤其是教材中的词语)的积累,准确掌握字形,读准读音,加强识记,强化训练,扎实过手。
2. 名言名句积累的过手。文化积淀是高中阶段一个重要的内容组成部分,高考非常重视名言名句的考查,选句来自初高中教材(《考试说明》规定了篇目)。
要想抓好这一分数,必须通过多读多写,反复强化,最后达到过手,准确书写,才能保证不丢分。另一方面,要加强教材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意义的积累,这有助于课外文言文的有效阅读。
3. 文言翻译的过手。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所占分值不少。
因为这种考查方式更能考出学生对文言的掌握情况,真实了解其实际能力。因此,复习中要加强训练,找准译点,注重直译,落实字词,做到动手,达到真正过手。
五、加强专项突破,提高复习实效。
后期复习策略之一,就是要抓好专项突破,进行针对性训练,以便切实提高复习的实效性。专项突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哪些地方薄弱,哪些地方模糊,哪些地方具有升值空间,弄清这些,就应该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训练。
比如作文,可以进行分项训练。一是能力分项训练:如审题能力、立意能力、选材与组材能力、辩证思考能力、联想与想象能力、布局谋篇能力、流畅表达能力的训练;二是局部突破:
如拟题训练 、片段训练(开头、过度、结尾;描写段、议论段、记叙段、抒情段、说明段)。 三是议**中对论据的分析训练,提高深度。文段示例:
自信,但不能盲目。(论点)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论据)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不盲目自信,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选择有利地势防守,那么司马氏又怎么能在这次战争中轻易取胜呢?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身首异处呢?
可见,人不能盲目自信。(分析)
上面对论据的分析方法是采用的假设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对陈述事物或现象的论据,从事物或现象的反面假设分析,并推出假设条件下的结论,从而来证明论点的正确与荒谬。逻辑思路是:
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标志性词语往往有:“假如……,那么…… 如果……,怎能……”试想、倘若”等。
这样一分析,就避免了干瘪的例子,具有了充实的内容,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在专项突破中,诗歌鉴赏的突破,文言简答题的突破,解题思路及技巧的突破,错项突破,都是要引起重视的,这是学生的共性问题,谁训练到位,谁突破有效,谁就走在了前面。
六、强化素材积累,解决“无米之炊”
《2023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
一。2015年全国语文考试大纲。总体变化不大,下面把示例的情况具体讲一讲 一 小阅读。每题3分,9分 示例是一篇有关 诗经 的国学类论述文。三道选择题的问题具体是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 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
2023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
物理 打好基础培养能力。2012年物理 高考大纲 与2012年完全相同,意味着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将保持稳定。备考建议 全面掌握基础知识,重点突出主干知识。高考命题源于课本,现阶段复习要结合 考试说明 中的知识内容表重新审视教材。注意点 线 面结合,抓住重点,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考生要结...
2023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
高考大纲 与2012年完全相同,意味着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将保持稳定。备考建议 全面掌握基础知识,重点突出主干知识。高考命题源于课本,现阶段复习要结合 考试说明 中的知识内容表重新审视教材。注意点 线 面结合,抓住重点,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考生要结合近三年的全国卷高考题,提高复习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