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1.(2024年高考天津卷第5题)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a.用溶液腐蚀铜线路板:
b.与反应制备:
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
d.用浓盐酸酸化的溶液与反应,证明具有还原性:
答案:a解析:b项离子方程式未配平,c项为弱电解质不能拆,d项浓盐酸也具有还原性可被溶液氧化,所以答案为a。
2.(2024年高考广东理综卷第7题)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a项与,不共存;b项与不共存;d项与不共存,所以答案为c。
3.(2024年高考安徽卷第7题)亚氨基羟()是一种储氢容量器,安全性好的固体储氢材料,其储氢原理可表示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中n的化合价是-1
b.该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和的离子半径相等。
d.此法储氢和钢瓶储氢的原理相同。
答案:b解析:a选项中中氮的化合价为-3;c选项中半径小于;d选项钢瓶储氢是物理过程,而该方法为化学方法。
4.(2024年高考江苏卷第8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b.常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c.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答案:a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相关的反应原理。
a项,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反应为,其质量在增加;b项,该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c项,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一定加快,同时它不能改变转化率;d项,,可知的氧化性大于,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c项。
5.(2024年高考安徽卷第28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溶液可以蚀刻银,制作美丽的银饰。他们对蚀刻银的原因进行了如下**:
实验】制备银镜,并与溶液反应,发现银镜溶解。
1)下列有关制备银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边振荡盛有2%的溶液的试管,边滴入2%的氨水。至最初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b.将几滴银氨溶液滴入2 ml乙醛中。
c.制备银镜时,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底部加热。
d.银氨溶液具有较弱的氧化性。
e.在银氨溶液配制过程中,溶液的增大。
提出假设】假设1:具有氧化性,能氧化。
假设2:溶液显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能氧化。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2)甲同学从上述实验的生成物中检验出,验证了假设1成立。请写出氧化的离子方程式。
3)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2,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提示: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
思考与交流】
4)甲同学验证了假设1成立,若乙同学验证了假设2也成立。则丙同学由此得出结论:溶液中的和都氧化了。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
答案:(1)a、d、e
4)不同意甲同学检验出了,可确定一定氧化了;乙同学虽然验证了此条件下能氧化,但在硝酸铁溶液氧化时,由于没有检验的还原产物,因此不能确定是否氧化了。【(3)、(4)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本题考察金属及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实验设计等知识。制备银镜时,需要水浴加热;银氨溶液氧化性较弱,但能氧化醛基;配置银氨溶液时边振荡盛有2%的溶液的试管,边滴入2%的氨水,至最初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随着氨水的加入,在银氨溶液配制过程中,溶液的增大。三价铁有强氧化性,氧化的离子方程式为。要验证在此酸性条件下能氧化,则需要作对比实验,若同的硝酸不能使银镜不消失,则假设2不成立。
溶液中的和都可能氧化,故丙同学的结论有误。
6.(2024年高考广东理综卷第33题)某科研小组用和浓盐酸制备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的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
1)请完成与过量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中的还原剂为。
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和.请设计实验,**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的的影响).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假设2:既不存在也不存在;假设3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
淀粉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答案:(1)
3)①中存在。
解析:(1)
(2)还原剂为。
(3)①假设3. 、都存在。
向a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证明有,否则无。向b试管中滴加。
若紫色变为无色证明存在,否则无。
7.(2024年高考福建卷第24题)硫酸锌可作为食品锌强化剂的原料。工业上常用菱锌矿生产硫酸锌,菱锌矿的主要成分是,并含少量的、、、等,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1)将菱锌矿研磨成粉的目的是___
2)完成“氧化除铁”步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针铁矿(goethite)是以德国诗人歌德(goethe)名字命名的,组成元素是、o和h,化学式量为89,化学式是___
4)根据下表数据,调节“滤液2”的ph时,理论上可选用的最大区间为___
5)工业上从“滤液3”制取过程中,合适的反应物是___选填序号)。k^s*
a.大理石粉 b.石灰乳 c.纯碱溶液 d.烧碱溶液。
6)“滤液4”之后的操作依次为过滤,洗涤,干燥。
7)分析图中数据,菱锌矿粉中的质量分数不低于___
答案:(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或增大反应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
3)(或其他合理答案)
4)(或其他合理答案)
5)b或(b和d);d
6)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或其他合理答案)
7)(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1)将棱铁矿研磨成粉可以增加反应时的接触面积,使得反应更加充分。
2)漂白粉的成分中含有次氯酸根,调节酸碱度后,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2价的铁离子氧化成+3价,氧化亚铁变成氧化铁必须增加氢氧元素的量,可以推测出另一种反应物为水,清楚了反应物,一般可以顺利的配平。
3)化学式量为89,组成元素是,其中铁的相对原子量为56,扣掉56剩下33,化学式中只能含有2个氧原子和1个氢原子,所以可能的组成为。
4)完全沉淀,开始溶解,而在的时候开始沉淀,为了使能完全析出不影响,溶液的酸碱度控制在范围。
5)a大理石粉难溶于水,选择熟石灰和烧碱溶液可以使溶液的碱性增强,有利于镁离子完全沉淀。
6)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能使晶体尽快的析出。
7)综合计算(不展开)
8.(2024年高考浙江卷第25题)洗车安全气囊是德国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
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含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
取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丙的电子式为。
2)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
4)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
a. b. c. d.
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不考虑结晶水合物。
答案:(1)
(3) 避免分解产生的金属钠可能产生的危害。
(4)bd(5)可溶性盐的成分可能是或,或与的混合物。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生成物,加热至恒重后,如试样无失重,则为;如加热后失重,根据失重的量在试样总质量中的比例,即可推断出试样为,或与的混合物。
解析:固体粉末仅含四种元素,固体部分溶于水说明化合物甲为盐,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不溶固体为。化合物甲分解生成和乙,说明化合物甲含元素和元素,则乙为;与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生成和,遇空气中的生成可溶性盐。
据定量计算,设化合物甲的化学式为,则可列式得,,解得,故甲为。
9.(2024年高考江苏卷第18题)正极材料为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用作便携式电源。但钴的资源匮乏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1)橄榄石型是一种潜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可以通过、与溶液发生共沉淀反应,所得沉淀经80℃真空干燥、高温成型而制得。
2024年高考化学试题专题分析二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电化学基础。1 2010年高考全国卷1第10题 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染料 s 涂覆在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激发态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 电池工作时,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202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3 知识 能力要求考查分析。1 选择题。第7题该题考查考生对常见有机物性质及电解质的掌握。主要考查考生的化学基本常识与基本概念。第8题该题考查考生对离子反应的掌握,主要考查对有沉淀或气体生成以及发生氧化还原的反应的掌握。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基本内容,贯穿整个中学化学学习中,是对化学反应的本质的理解,...
202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我省今年高考理综试卷的最大变化是采用了新课标考卷,与宁夏 河南 黑龙江等省 自治区 采用相同的高考试卷。试卷分必答题和选答题,必答题考核 必修化学1 必修化学2 以及 化学反应原理 模块,选答题考核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模块。化学试题结构与2010年宁夏理综化学部分基本一致,总分为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