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1财务报表分析复习

发布 2022-01-12 18:00:28 阅读 6877

财务报表分析笔记。

第一节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

1.财务分析地位:(1)随着经济发展,业务结构更加复杂,财务信息日益繁杂,专业化程度提高,所以外部企业相关利益人的决策都必须以相关财务信息为基础;(2)企业组织形式的复杂化要求更加准确合理的内部评价和决策机制,财务分析完善了企业内部业绩的评价机制。

2.财务分析目的:是通过对财务报告以及其他企业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简洁明了的分析结论,从而帮助企业相关利益人进行决策和评价。

具体分为:(1)为投资决策、信贷决策、销售决策和宏观经济等提供依据;(2)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业绩评价、监督和选择经营管理者提供依据。

3.财务分析的内容:会计报表的解读,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财务综合分析。

4.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分析。

5. 财务综合分析采用的具体方法有杜邦分析法、沃尔评分法。

6.财务分析评价基准就是在一定的评价目标下,人为设定的划分评价对象优劣的财务标准。财务分析评价基准并不是唯一的,采用不同基准会使得同一分析对象得到不同的分析结论。

7.财务评价标准种类和各自优缺点。

8.目前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披露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9.当前我国财务报告基本分为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两部分,财务信息披露方式包括:表内披露:披露的信息相对固定,格式清晰,是财务分析关注的重点;表外披露:

格式不规范,披露灵活,便于吸收新信息,对报表起补充和说明的作用。

10.自愿性披露:一般而言,自愿性披露的信息多对企业有利,通过这些信息的揭示,企业可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往往是信息供给差异的主要**,财务分析人员可以从中得到较为丰富的信息内涵。

但这种信息不十分规范,需要财务分析者关注其质量。

11.强制性披露:披露的信息规范性较好,但是可通过分析进一步获取的信息内容相对较少。

12.财务信息需求主体主要包括: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内部管理者、**、企业**商等。

13.财务信息按照是否由会计系统提供进行的分类;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按照信息的**进行的分类: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

14.(1)可靠性: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和**。

(3)可理解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可理解性只是对专业人士而言,而不能苛求为所有信息使用者都能够理解。

(4)可比性: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如确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横向可比: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能单单以其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如: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虽然法律形式看承租企业并不拥有所有权,但从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其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因此会计核算上将融资租入的资产视为承租企业的资产进行核算。

(6)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财务分析人员应当关注企业因为重要性要求而简化的信息,判断这些信息对自己决策是否有用。

(7)谨慎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如:

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8)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15.财务分析程序包括:1)确立分析目标,明确分析内容;2)收集分析资料3)确定分析评价基准;4)选择分析方法;5)做出分析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16.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17.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主要项目或指标值变化的对比,确定出差异,分析和判断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按比较形式分类:绝对数比较和百分比变动比较。

18. 比率分析法是财务分析中使用最普遍的分析方法,是指利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比率来考察、计量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比率分析法分为:构成比率分析和相关比率分析。

19. 因素分析法就是通过顺序变换各个因素的数量,来计算各个因素的变动对总的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20. 趋势分析法根据连续数期的财务报告,以第一年或另外选择某一年份作为基期,计算每一期各项目对基期同一项目的趋势百分比,或计算趋势比率及指数,形成一系列具有可比性的百分数或指数,从而揭示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增减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章资产负债表解读。

1. 企业货币资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规模――规模越大,所需的货币资金数量越大;所在行业特性――隶属不同行业的企业,日常的货币资金数额可能有较大的差距;企业融资能力――融资能力越强,现金持有量越少;企业负债结构――负债中短期债务占较大比重时,就需要保持较高的货币资金数额。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法①可直接**的商品存货,可变现净值=存货的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②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产品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③为执行合同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直接**:可变现净值=存货的合同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可变现净值=合同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产品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3.流动负债按照偿付手段不同,可以分为货币性流动负债和非货币性流动负债;按照偿付金额是否确定,可以分为金额确定的流动负债和金额需要估计的流动负债;按照形成方式分类,可以分为融资活动形成的流动负债和营业活动形成的流动负债。

4.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在符合下列条件下,或有负债应当被确认为预计负债:第一,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第二,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第三,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5.对应收账款质量的判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应收账款账龄―――账龄越长,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就越大2)应收账款债务人分布如果企业客户集中,由此形成的应收账款可能具有较大的风险。如果企业客户分散,众多,由此形成的应收账款风险小,但管理难度和成本都会增加。

3)坏帐准备的提取比例观察坏账计提方法是否在不同期间保持一致,计提比率是否恰当,是否有利用坏账调节利润的行为。

6.存货质量的分析应关注:1)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与账面金额之间的差异2)存货的周转状况3)存货构成4)存货技术构成――分析存货的技术竞争力,判断该存货的市场寿命。

7.长期股权投资中的投资收益因为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而质量不同。成本法下,投资收益来自于被投资单位的现金股利,而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收益一般大于收到的现金股利,造成最后一定的投资收益没有对应的现金流支撑。

8.固定资产质量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1)应当关注固定资产规模的合理性2)固定资产的结构3)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

9.无形资产质量分析1)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实际价值的情况,分析内容:①是否有扩大资本化的倾向②检查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政策,对于采用加速摊销的,是否使用了直线法摊销,是否多计了无形资产的残值2)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实际价值的情形:分析时注意是否形成账外无形资产。

10.比较资产负债表分析是将连续若干期间的资产负债表数额或内部结构比率进行列示,用以考察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比较的方式非常简单,就是资产负债表连续期间的金额并列起来,分析者观察和比较相同项目增减变动的金额及幅度,把握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制权益的变动趋势。

0161财务报表分析复习

第一章财务分析。1 财务信息的内容可以依据不同标准分类。第一,按照是否由企业会计系统提供,可以分为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 第二,按照信息的 可以分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会计信息是企业会计系统编制并提供,分为外部报送信息和内部报送信息。p11 非会计信息主要包括 1 审计报告。2 市场信息。3 公司治理...

0161财务报表分析复习

财务报表分析笔记。第一节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 1.财务分析地位 1 随着经济发展,业务结构更加复杂,财务信息日益繁杂,专业化程度提高,所以外部企业相关利益人的决策都必须以相关财务信息为基础 2 企业组织形式的复杂化要求更加准确合理的内部评价和决策机制,财务分析完善了企业内部业绩的评价机制。2.财务分析...

0161财务报表分析复习

第一章财务分析。1 财务信息的内容可以依据不同标准分类。第一,按照是否由企业会计系统提供,可以分为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 第二,按照信息的 可以分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会计信息是企业会计系统编制并提供,分为外部报送信息和内部报送信息。p11 非会计信息主要包括 1 审计报告。2 市场信息。3 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