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复习

发布 2022-01-12 05:41:28 阅读 3901

一、56个民族。

1、我国民族的构成。

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总共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被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口在5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

2、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及国家的态度(p17“活动2-3”)

二、民族的分布。

1、民族的分布: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2、我国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总趋势: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

西部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呈西高东低。

2、**阶梯及其分界线。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主要为高原和盆地,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

分界线: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

第**阶梯:主要为丘陵和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产生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使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二、地形复杂多样。

1、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草场分布、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地面平坦,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茂,盛产三河牛和三河马;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云贵高原:山岭起伏,地面崎岖、梯田广布。

3、平原、丘陵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p25最后一段。

平原:东北平原(面积最大)、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4、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喜马拉雅山脉-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3条: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有3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小兴安岭。

5、各大地形相互错综复杂,纵横交错:p27的“活动3”

三、山区面积广大。

1、五大地形的比例:p27最后一段和p28的图2.8

2、山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利和弊(p28的正文部分)

3、山区自然灾害的预防:p29的图2.10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气温普遍偏低,越往北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很大。

原因: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且纬度越往北,获得的太阳热量越少。

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

3、温度带及其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p33的正文部分、图2.15和p34“活动2”

**带-暖温带分界线:0℃等温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一线。

2、影响我国降水分布的原因: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夏季有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高原山地的阻挡和海陆远近的制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3、四大干湿区及各区分布的植被:(p36的正文部分和图2.17)

湿润区-半湿润区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半干旱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半干旱-干旱区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4、降水量的多少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三、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显著。

1、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影响因素(p38的图2.19和图2.20)

形成:夏季:我国东部和南部的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压高于陆地,风从东部和南部的海洋吹到陆地,形成夏季风(偏南风),给我国带来大量降水。

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压低于陆地,风从北方严寒的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吹向海洋,途经我国,形成冬季风(偏北风),给我国带来严寒和干燥。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p39的图2.21)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特点:见p38的正文最后倒数两行。

4、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p40-41的“活动3”

四、气候复杂多样。

1、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p42的图2.26和正文部分。

2、我国气候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见p43的“活动2”

3、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影响气温)、海陆位置(影响降水)和地形。

一、众多的河湖。

1、河湖带给我们的利弊:利(p44的正文第。

二、三行);弊:水旱灾害等。

2、内流河(区)和外流河(区):p44的图2.28

3、我国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点:

外流河: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方水文特征差别明显: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原因:

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长,植物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气温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内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

4、内流湖和外流湖:p44的图2.28

二、黄河的治理。

1、黄河(我国第二长河)的地理位置:

发源于**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城市:内蒙古河口,中、下游分界城市:河南盂津。

2、黄河的利弊:p48的正文第三行-p49的第一行。

3、黄河的忧患:

上游:荒漠化、凌汛;原因:气候干旱、草地退化;受纬度位置影响,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河水挟冰块而下,水势汹涌,导致水位猛涨;可采取措施:多植树造林等。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原因:人为、自然原因(p49的第二段);可采取措施:保持水土、植树造林。

下游:地上河;原因:p49的最后一段;可采取措施:疏通河道、修建大堤等。

三、长江的开发。

1、长江(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的地理位置: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全长6300千米,流经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上、中游分界城市:宜昌;中、下游分界城市:湖口。

2、“水能宝库”和“**水道”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一半。因此,长江干支流上建立了很多座水电站,但因工程条件复杂、投资大等原因,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低。

长江干支流很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是我国东西航运大动脉,素有“**水道”之称。

3、长江开发和治理。

宜昌到江西湖口的中游段,河道弯曲,湖泊多,支流多,特别是荆江段,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于两岸陆地,加上曲流发达,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新中国以来,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疏通长江航道,加强沿江港口建设,提高了长江运输能力。

p56-57的“活动1-2”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1、自然资源的概念: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p60的图3.1

3、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和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4、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就能够实行永续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是:总量大,人均不足。

2、节约和保护资源:p64的“活动1”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p66的图3.6和正文第一段。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且利用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我国人均耕地量少。

3)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也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多。

4)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6)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1、耕地: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的平原、丘陵地区。

2、林地:分布在东部湿润区的山地地区。

3、草地: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半干旱、干旱区的内陆地区,这里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以发展牧业为主。

4、难利用土地(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5、造成各种土地资源分布存在差异的原因:p69的“活动1”

6、水田和旱田:以秦岭-淮河为界(p69-70的“活动2”)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资源被破坏严重:p70的正文部分和p71的图3.13

2、土地资源的保护:p72的正文部分和“阅读材料”

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1、水资源: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

2、水资源是有限的:p75的图3.16

3、全球水资源现状:p75的最后一段。

4、我国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世界第6位,人均仅为世界的1/4,很少。

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

影响:夏季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白白浪费,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容易造成严重的干旱缺水;制约的水资源的可利用性。

原因: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降水多,冬春降水少。

2、水资源的空间分配: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初二地理复习

1丶中国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东半球 北半球。纬度位置 4n一53n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位置优越 南北跨50个纬度 温差大 气候差异大一海南春耕时 黑龙江冰天雪地 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东西跨5个时区 时差大 乌苏里江面散落阳光时帕米尔高原满...

初二地理复习

一 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 2题。1 图中有可能形成小河的地点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 图中丙和丁两地的相对高差是多少。a.50米 b.60米 c.40米 d.30米。3 下列左上角的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进行的活动,比较妥当的是。4 欧洲旅游胜地与其旅游资源组合正确的...

初二地理复习

中考复习一。1 我国位于东半球 北半球,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 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是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 海陆兼备的国家。2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3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必记 4 我国陆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最北端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是南海南沙群岛的曾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