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复习

发布 2022-01-12 01:10:28 阅读 8934

一、概论。

1、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

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方式。

1)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2)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 p2p)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只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p2p 软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双方都可以**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文档。

特点。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例如主机 c 请求 d 的服务时,c 是客户,d 是服务器。但如果 c 又同时向 f提供服务,那么 c 又同时起着服务器的作用。

2、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

1)电路交换的特点: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电路交换传送计算机数据效率低。

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

这导致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很低。

2)分组计划优点。

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

迅速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缺点。分组在各结点存储**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里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3、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实现(implementation)是遵循这种体系结构的前提下用何种硬件或软件完成这些功能的问题。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则是具体的,是真正在运行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tcp/ip 是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是 b/s,或kb/s, mb/s, gb/s 等。

速率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

2)“带宽”(bandwidth)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 b/s (bit/s)。

3)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吞吐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4)传输时延(发送时延 ) 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所需要的时间。

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

5)时延带宽积。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6)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

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

根据排队论的理论,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就迅速增加。

若令 d0 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 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则在适当的假定条件下,可以用下面的简单公式表示 d 和 d0之间的关系u 是网络的利用率,数值在 0 到 1 之间。

二、物理层。

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即:

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3、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modulation)。

最基本的二元制调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频(fm):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相(pm) :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4、(1)导向传输**。

双绞线:屏蔽双绞线 stp无屏蔽双绞线 utp同轴电缆(50 同轴电缆75 同轴电缆)

光缆 2)非导向传输**。

无线传输所使用的频段很广。

短波通信主要是靠电离层的反射,但短波信道的通信质量较差。

微波在空间主要是直线传播。

地面微波接力通信。

卫星通信 5、信道复用技术。

1)频分复用 fdm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

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请注意,这里的“带宽”是频率带宽而不是数据的发送速率)。

2)时分复用则是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 帧)。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个 tdm 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

每一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是周期性地出现(其周期就是 tdm 帧的长度)。

tdm 信号也称为等时(isochronous)信号。

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时分复用可能会造成线路资源的浪费,使用时分复用系统传送计算机数据时,由于计算机数据的突发性质,用户对。

分配到的子信道的利用率一般是不高的。

3)统计时分复用 stdm

三、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点对点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

广播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因此过程比较复杂。广播信道上连接的主机很多,因此必须使用专用的共享信道协议来协调这些主机的数据发

2、数据链路(data link) 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一般的适配器都包括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功能。

3、三个基本问题。

1) 封装成帧。

封装成帧(framing)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然后就构成了一个帧。确定帧的界限。

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帧定界。

2) 解决透明传输问题。

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现控制字符“soh”或“eot”的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其十六进制编码是 1b)。

字节填充(byte stuffing)或字符填充(character stuffing)——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将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插入的转义字符。

如果转义字符也出现数据当中,那么应在转义字符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当接收端收到连续的两个转义字符时,就删除其中前面的一个。

3)差错检测。

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比特差错:1 可能会变成 0 而 0 也可能变成 1。

在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称为误码率 ber (bit error rate)。

误码率与信噪比有很大的关系。

循环冗余检验crc的原理。

在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帧中,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验 crc 的检错技术。

在发送端,先把数据划分为组。假定每组 k 个比特。

假设待传送的一组数据 m = 101001(现在 k = 6)。我们在 m 的后面再添加供差错检测用的 n 位冗余码一起发送。

用二进制的模 2 运算进行 2n 乘 m 的运算,这相当于在 m 后面添加 n 个 0。

得到的 (k + n) 位的数除以事先选定好的长度为 (n + 1) 位的除数 p,得出商是 q 而余数是 r,余数 r 比除数 p 少1 位,即 r 是 n 位。

现在 k = 6, m = 101001。

设 n = 3, 除数 p = 1101,被除数是 2nm = 101001000。

模 2 运算的结果是:商 q = 110101,余数 r = 001。

把余数 r 作为冗余码添加在数据 m 的后面发送出去。发送的数据是:2nm + r

即:101001001,共 (k + n) 位。

帧检验序列 fcs

在数据后面添加上的冗余码称为帧检验序列 fcs (frame check sequence)。

循环冗余检验 crc 和帧检验序列 fcs并不等同。

crc 是一种常用的检错方法,而 fcs 是添加在数据后面的冗余码。

fcs 可以用 crc 这种方法得出,但 crc 并非用来获得 fcs 的唯一方法。

接收端对收到的每一帧进行 crc 检验。

(1) 若得出的余数 r = 0,则判定这个帧没有差错,就接受(accept)。

计算机网络复习

8 dns的作用是 a 用来将端口翻译成ip地址b 用来将域名翻译成ip地址。c 用来将ip地址翻译成硬件地址d 用来将mac翻译成ip地址。9 下面提供ftp服务的默认tcp端口号是 a.21b.25c.23d.80 10 下面哪项是动态路由协议 ip,igrp,icmp 一 1 把声音 图象 数...

计算机网络复习

一 选择题 每题1分,共30分 1 快速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 a csma cdb 令牌总线 c 令牌环d 100vg anylan 2 对于一台与internet 连接的远程pc机,所采用的协议最好是 a nwlink b tcp ip c dlc d netbeui 3 在osi参考模型的...

计算机网络复习

1简述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特点。电路交换 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报文交换 整个报文先送传到相邻的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 表,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交换 单个分组 这只是报文的一部分 传送到相邻的节点,存储下来后查找 表,到下一个结点。2简述csma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