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意义。
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状与尺寸的变化。
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对变形与断裂的抵抗能力。(对塑性变形的抗力)
比例极限(σp)
弹性极限(σe)
屈服点或屈服强度(σs、σ0.2)
抗拉强度(σb)
比强度:各种强度指标与材料密度之比。
屈强比:材料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
塑性: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即材料断裂前的塑性变形的能力。
硬度:反映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指标,表示材料表面局部区域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
韧性: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表现。
布氏硬度 hbw
洛氏硬度 hr (优点:操作迅速简便,压痕较小,几乎不损伤工件表面,故而应用最广。)
维氏硬度 hv
疲劳断裂特点:①断裂时的应力远低于材料静载下的抗拉强度甚至屈服强度;②断裂前无论是韧性材料还是塑性材料均无明显的塑性变形。
疲劳过程的三个基本组成阶段:疲劳萌生、疲劳扩展、最后断裂。
第二章材料的结构。
键:在固体状态下,原子聚集堆积在一起,其间距足够近,它们之间便产生了相互作用力,即为原子间的结合力或结合键。
根据结合力的强弱,可把结合键分为两大类:强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弱键(即分子键)。
共价键晶体和离子键晶体结合最强,金属键晶体次之,分子键晶体最弱。
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中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各向异性:晶体具有固定熔点且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性能。
晶格:晶体中原子(或离子、分子)在空间呈规则排列,规则排列的方式就称为晶体结构。
结点:将构成晶体的实际质点抽象成纯粹的几何点。
体心立方晶格:晶胞原子数2
面心立方晶格:晶胞原子数4
密排六方晶格:晶胞原子数6
晶体缺陷:原子的排列不可能像理想晶体那样规则完整,而是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原子偏离规则排列的区域,这就是晶体缺陷。
晶体缺陷按几何特征可分为点缺陷、线缺陷(位错)和面缺陷(如晶界、亚晶界)三类。
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
线缺陷特征:两个方向的尺寸很小,在另一个方向的尺寸相对很大。
位错:晶体中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的位错等晶体缺陷,晶体的强度值降低了2-3个数量级。
面缺陷:晶界、亚晶界。
第三章材料的凝固与结晶组织。
凝固:物质从液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
结晶:物质从液态转化为固态后,固态物质是晶体,这种凝固的过程就是结晶。
过冷: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二者之差称为过冷度(△t),△t=tm-tn。
过冷度越大,实际结晶温度越低。
同一种金属,其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冷却速度越快,则实际结晶温度越低,过冷度越大。
结晶过程:金属的结晶过程是形核与长大的过程。
形核方式:均质形核(自发形核)、异质形核(非自发形核)
细晶强化:用细化晶粒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晶粒越细,晶界越多,也越曲折,强化作用越显著。)
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的影响:细晶粒金属晶界多,晶界处晶格扭曲畸变,提高了塑性变形的抗力,使其强度、硬度提高。细晶粒金属晶粒数目多,变形可均匀分布在许多晶粒上,使其塑性好。
因此,在常温下晶粒越小,金属的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好。
细化铸锭和焊缝区的晶粒方法:①控制过冷度(增加过冷度可提高n/g值,有利于细化晶粒)②变质处理③振动处理。
同素异构:某些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具有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
合金: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物质称为组元,组元可以是元素或稳定化合物。工业上广泛使用的碳钢和铸铁,就是由铁和碳两种组元组成的二元合金。
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金属溶剂中所组成的合金相称为固溶体。(间隙固溶体、置换固溶体)
固溶强化:由于外来原子(溶质原子)溶入基体中形成固溶体而使其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此是金属强化的重要形式。
金属化合物:①正常价化合物②电子化合物③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
二元合金相图:①匀晶相图②共晶相图。
典型三晶区组织:①表层细晶区②柱状晶区③中心等轴晶区。
等轴晶:由于中心部位的温度大致均匀,每个晶粒的成长在各方向上也是接近一致的,故形成了等轴晶。
冶金缺陷:①缩孔②疏松③气泡④裂纹⑤偏析。
第四章材料的变形断裂与强化机制。
单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滑移和孪生(常温与低温下)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结构的影响:①显微组织的变化②亚结构的细化③变形织构④残留应力。
变形织构:一是拉拔时形成的织构,称为丝织构,其主要特征是各个晶粒的某一晶向大致与拉拔方向平行;二是轧制时形成的织构,称为板织构,其主要特征是各个晶粒的某一晶面与轧制平面平行,而某一晶相与轧制时的主变形方向平行。
加工硬化(冷塑性变形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冷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金属内部组织变化,其力学性能也将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显著升高,而塑性、韧性显著下降的现象。
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与位错密度增大有关。
加工硬化现象实际意义:①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强化手段,可用来提高金属强度,特别是对那些无法热处理强化的合金尤其重要。②加工硬化是某些工件或半成品能够拉伸或冷冲压加工成形的重要基础,有利于金属均匀变形。
③加工硬化课提高金属零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冷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加热时,随加热温度升高,会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等过程。
回复:指经冷塑性变形的金属材料加热时,在显微组织发生明显改变前(即再结晶晶粒形成前)所产生某些亚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过程。
再结晶:指冷变形的金属材料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时,通过新晶核的形成及长大,最终形成无应变的新晶粒组织的过程。
冷塑性变形,即冷加工;热塑性变形,即热加工。
热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塑性变形,反之为冷加工。
由于实际晶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晶体缺陷,晶体材料的实际强度远低于理论预期值。
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与溶剂金属原子大小不同,溶剂晶格发生畸变,增大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使金属的滑移变形变得困难,从而提高了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细晶强化:提高强度的同时也改善韧性。
沉淀强化(弥散强化):材料通过基体中分布有细小弥散的第二相质点而产生的强化。
位错强化:运动位错之间发生交互作用而使其运动受阻,所造成的强化量与金属中位错密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按材料断裂前所产生的宏观塑性变形量大小分类:脆性断裂、韧性断裂。
按裂纹扩展路径分类:穿晶断裂(裂纹穿过晶体内部扩展的断裂)、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
第五章铁碳合金相图及应用。
铁素体: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α铁素体,该合金相常简称为铁素体。
奥氏体:碳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渗碳体:分子式fe3c,具有复杂晶格的间隙化合物,用符号cm表示。
工业纯铁室温组织:铁素体+三次渗碳体(f+fe3cⅲ)
共析钢室温组织:珠光体(a→fp+fe3c)
亚共析钢室温组织:铁素体+珠光体。
过共析钢室温组织:珠光体+二次渗碳体(p+fe3cⅱ)
亚共晶白口铸铁室温组织:珠光体+二次渗碳体+莱氏体。
共晶白口铸铁室温组织:莱氏体。
过共晶白口铸铁室温组织:一次渗碳体+莱氏体。
过共析钢中,碳含量wc接近1.0%时,其强度达最高值。
共晶白口铸铁铸造性能最好。
第六章钢的热处理。
热处理:指将金属或合金在固态下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整体或表面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冷却方式:炉冷、空冷、油冷、水冷。
奥氏体:发生p(f+fe3c)→a的转变。
奥氏体化过程:①奥氏体晶核的形成②奥氏体的长大③残留渗碳体的溶解④奥氏体均匀化。
影响奥氏体形成的因素:①加热温度②加热速度③钢的成分④原始组织。
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加热转变过程中,新形成并刚好互相接触时的奥氏体晶粒,称为奥氏体起始晶粒,其大小称为起始晶粒度。奥氏体的起始晶粒一般都很细小,但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其晶粒将不断长大,长大到钢开始冷却时的奥氏体晶粒称为实际晶粒,其大小称为实际晶粒度,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直接影响钢热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
奥氏体晶粒的大小控制:①加热温度②保温时间③加热速度。
氧化:钢在高温作用下,在加热介质中o2、co2、h2o等氧化性介质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的现象。
脱碳:钢在加热和保温时,炉气中含有o2、co2、h2o、h2等脱碳性气氛,钢表层中固溶的碳和这些介质在高温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使表层碳浓度降低,即产生脱碳。
过热:加热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得到粗大晶粒组织,称作过热。
过烧:由于加热温度过高,使奥氏体晶界严重氧化,甚至发生了局部熔化,这种现象称为过烧。
珠光体转变——高温转变(a1—550℃) 在固态下形核和长大的结晶过程。
层片珠光体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层片间距。
珠光体(p)
索氏体(s)
托氏体(t)
贝氏体转变——中温转变(550℃—ms) 半扩散转变。
上贝氏体呈羽毛状
下贝氏体呈黑色针片状。
马氏体转变——低温转变(ms—mf) 无扩散转变。
wc<0.30% 板条马氏体。
wc>1.0% 片状马氏体。
wc=0.30%—1.0% 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
马氏体的性能取决于马氏体的碳含量与组织形态,随马氏体中碳含量的升高,塑性与韧性急剧下降。
马氏体转变的特点:①无扩散性②转变速度极快③转变的不完全性。
马氏体点的位置主要取决于奥氏体的成分。
残留奥氏体:当奥氏体中的wc大于0.5%时,mf已低于室温,这时,奥氏体即使冷到室温也不能完全转变为马氏体,这部分被残留下来的奥氏体称为残留奥氏体。
冷处理:生产中可将淬火工件冷至室温后,再随即放到0℃以下温度的介质中冷却,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残留奥氏体,达到提高硬度、耐磨性与尺寸稳定性的目的。
过冷奥氏体的连续转变:v1炉冷珠光体 v2空冷索氏体 v3油冷托氏体 v4水冷马氏体。
退火: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高碳)
完全退火:将钢完全奥氏体化后,随之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退火工艺。适用于亚共析钢成分的中碳钢及中碳合金钢的铸件、锻件、轧制件及焊接件。
工程材料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 表观密度 堆积密度 含水率 吸湿性 孔隙率 空隙率 抗渗性 软化系数 耐久性。2 气硬性胶凝材料 石灰陈伏 水硬性胶凝材料 细度 初凝时间 终凝 体积安定性 水泥石腐蚀 碱 骨料反应。3 颗粒级配 细度模数 砂率 水灰比 最佳砂率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混凝土立方体...
工程材料复习
实验二热处理实验分析。实验数据 硬度 hrb hrc 加热温度 保温时间 对差异较大的数据进行分析。冷却速度对硬度的影响 由实验结果可看出,冷却速度越快,硬度越高。退火 正火 油淬 水淬四者冷却速度依次增大,所获得的组织分别为 p f,s 少量f,f t b m a残,m a残。p s t均为铁素体...
工程材料复习
期末测验评分标准。第一题 三个主要内容 金属晶体理论及合金的结晶转变过程 相图 钢的热处理 工业用钢。20分。第三题 和上次不同的是不用计算了。绘图10分 分析结晶转变过程10分。第四题 共析钢的c曲线及如图所示。其中的v1线为淬火的冷却曲线,v2线为正火的冷却曲线,v3线为退火的冷却曲线。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