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复习

发布 2022-01-11 01:28:28 阅读 8152

会计基础。

一、 会计的概念。

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 “结绳记事”、“刻契记数”就是最初的计量、记录行为。

3、 “会计”一词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西周。在《孟子正义》一书中提到的“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

4、 在宋代就出现了“四柱清册结算法”,明清时代又出现了“龙门帐”和“四脚账”等复式记账法。

二、 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三、 会计的对象。

1、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2、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3、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从事商品产品生产经营或提供劳务的经济实体,包括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农业企业、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饮食服务企业、金融企业等。

4、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主要有资金筹集、采购、生产、销售等。

5、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而进行的循环周转和资金退出,就是企业会计的对象。

6、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收入和经费支出构成了它的主要经济活动。

7、根据我国《会计法》的规定,“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通常。因而,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地表述为单位的资金运动。

四、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假设。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独立法人;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某一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可以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2、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它明确了会计核算时间范围。

3、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告。会计分期这一基本假设对会计核算有重要影响,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会计年度是以一年确定的会计期间,是最常见的和重要的会计期间,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

4、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经济活动的计量存在着货币、实物、劳动三种量度。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职能。

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为的货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担负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五、 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统称为企业的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表现资金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利润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需满足两个条件:

1)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 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还需满足两个条件才能被确认为负债:

1) 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 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六、 会计要素的计量。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1、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等价物。

2、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3、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4、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5、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属性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七、企业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要素等式)

2、收入-费用=利润(动态要素等式)

八、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款项和有价**是收付。

2、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九、会计核算方法的要求。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对每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十、会计核算依据的要求。

1、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2、任何单位都不得以虚假的交易或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十。一、会计核算依法设账的要求。

1、 单位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

2、 单位不得私设账簿进行登记、核算。

十。二、会计核算资料(会计档案)保管的要求。

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会计档案是指归档保管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资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十。三、会计记录文字的要求。

1、 会计记录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2、 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但为了方便民族自治地方的会计资料使用者阅读和利用,其会计记录的文字在使用中文的同时,可以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3、 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并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以便于使用外国文字的人员更好地阅读和利用。

十。四、会计科目的概念及分类。

一) 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二) 会计科目的分类。

1、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a、总分类科目,也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它反映这种交易或事项的总括性核算指标,对所属的明显分类科目起着统驭和控制作用。

b、明细分类科目,简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它反映各种交易或事项的详细、具体核算指标,是对其总分类科目的详细和具体说明。根据我国《会计法》规定,总分类科目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中统一规定,明细分类科目除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以外,各单位儿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

2、 会计科目按其所属的会计要素不同,主要可以分为:a、资产类会计科目,是对资产类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b、负债类会计科目,是对负债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c、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是对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d、成本类会计科目,是对产品、劳务成本的构成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e、损益类会计科目,是对收入、费用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十。五、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 合法性原则。

2、 相关性原则。

3、 实用性原则。

十。六、账户。

一)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二) 账户的分类: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1、总分类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

损益类账户分为收入类账户、费用类账户、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类账户。

3、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

十。七、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用来记录交易或事项时所必备的具体格式。关系: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十。八、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1、 联系:账户与会计科目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的具体运用。

2、 区别:会计科目仅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要连续、系统地记录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动和结果,必须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十。九、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过程及结果。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依据。

二。十、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它产生于13世纪的意大利。其中,“借”表示资产的增加、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贷”表示资产的减少与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基础会计复习

填空题 10 1 10分 1 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等组成部分,都是企业应该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2 记账凭证按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同,分为收款凭证 付款凭证 转账凭证 3 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4 会计要素分为资产收入 费...

基础会计复习

一 判斷题 每题1分,共10分 1.会计只能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2.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管理活动 3.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特点不同 但其目标是一致的 4.资产是指由企业拥有或者控的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实物资源 5.企业济利益的总流入 统称为收入 6.一般情况下,对会计要素的计量应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基础会计复习

名词解释。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或称会计假设 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 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客观性原则 又称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 数字准确 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