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问卷。
九年级化学。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卷相应题号的相应位置,每题3分,共60分)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食物腐败 c.瓷器破碎 d.酒精挥发。
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双氧水(h2o2) b.二氧化硫(so2) c.二氧化碳(co2) d.液态空气。
4.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
a.氮气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5.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b.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c.氧气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d.露天焚烧垃圾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6.用下列各组物质,可以较快地制得氧气的是。
纯净的氯酸钾纯净的二氧化锰。
混有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混有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
a.只有 b.和 c.和d.
7.图中“ 和”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8.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关于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是化合反应 b.生成物都是固体。
c.都需要点燃 d.都要放出热量。
9.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b.为了防止氧气浪费,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c.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加热时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然后再将火焰固定在药品部位。
10.某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8,中子数比电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微粒(质子、中子、电子)的总数为 (
a.18b.40c.58d.62
1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
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1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酸钙加热氧化钙 + 二氧化碳 b.木炭 +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c.甲烷 +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 水 d.氯酸钾加热氯化钾 + 氧气。
13.下列有关燃烧的主要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中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4.在化学知识抢答赛活动中,老师拿出一张卡片,标有“cu”,要求学生说出其含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15.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分子很大,原子却很小 b.分子是运动的,原子却是静止的。
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却不能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却不可分。
1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右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17.“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之间存在间隙d.分子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
18.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对该微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核内一定有10个质子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c.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d.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或稀有气体原子。
19.下列关于na、na+ 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na+比na稳定 ④质量几乎相等
质子数相等。
abcd.全部。
20.在设计实验“寻找常温下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物质,并通过实验比较它们的效果”的过程中,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在两两对比实验中,下列观察(或测定)方法最难比较样品对过氧化氢分解加速效果的是。
a.第一组是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
b.第二组是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c.第三组是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d.第四组是分两次实验,比较反应过程中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20分)
21.(4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1)不含电子的离子2)硫酸根离子
3)4 个氮原子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2.(3分)使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如图装置所示。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刻度1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
3)实验后发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填一种即可)。
23.(5分)甲、乙、丙、丁是四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丙实验回答:
小明实验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甲、丙两实验集气瓶中均放少量水,甲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丙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3)小明做完上述实验后,在乙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目的是为了验证。
24.(8分)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e共有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该元素的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 (填序号,下同);
3)表示阴离子的粒子有 ;
4)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有 ;
5)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
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微粒的化学符号是 。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 20 分)
25.(16分)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
2)①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作为原料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如何改进装置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则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可以将该装置中的改为 。
4)二氧化碳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中常用固体碳酸钙与液体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在c、d、e中选择),若使用装置h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填“e”或“f”)通入。
5)利用装置f(装满水)、g收集氧气并测量其体积,则接口的顺序为(填b、c、d):
26.(4分)已知no2是红棕色气体,n2o4是一种无色气体。n2o4在密闭容器内受压时能转化为no2气体.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有关的变化。实验时甲抽去中间的玻璃片,乙缓慢推压密闭注射器里的活塞。
1)甲实验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
(2)乙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2011年秋季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一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 有无气体生成 b 有无沉淀生成 c 有无新物质生成 d 有无颜色变化。2 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木炭燃烧 b 大米磨成粉 c 冰雪融化 d 酒精挥发。3 下列实...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n 14 c 12 一 我会选择 温馨提醒 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纯净的食盐水 b 碳酸饮料 c 冰水混合 d 净化的空气。年北京奥运会若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为了安...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 如下图,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错误的是。2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正确操作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请填空 熄灭酒精灯火焰时应。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用漏斗过滤时漏斗中液面不应。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应。3 用容积为 15 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最多可盛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