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al—27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铜器表面生成铜绿b. 汽油挥发。
c. 水遇强冷变成冰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澄清石灰水b. 硫酸锌。
c. 新鲜的空气d. 汽油。
3. 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ca b. cc. od. n
4. 按体积分数计算,氧气在空气中约占( )
a. 78% b. 21% c. 0.94d. 0.03%
5.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氢原子的是( )
a. 2h b. 2h+ c. 2h2 d. h
6. 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能发出淡蓝色火焰的是( )
a. 硫粉b. 氢气 c. 镁带 d. 细铁丝。
7. 下列固体物质中,颜色为黑色的是( )
a. 铜b. 氧化铜。
c. 氢氧化铜d. 硫酸铜晶体。
8. 下列各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相同的一组是( )
a. 冰干冰b. 乙醇酒精。
c. 煤气天然气d. 生石灰石灰石。
9. 下列污染因素中:①工业生产中废液、废渣的任意排放 ②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 ④频频发生的沙尘暴。其中不会对水源造成重大污染的是( )
abcd. ①
10. 在治理北京的大气和水污染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 公共汽车改用清洁燃料车。
b. 禁止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
c. 抑制水中所用动植物的生长。
d. 禁止使用含硫量高的劣质煤。
11.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
b. 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
c. 在蔬菜大棚中,适量补充其含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d. 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
12.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质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它们属于( )
a. 有机物b. 金属或合金 c. 氧化物 d. 非金属。
13. 臭氧(o3)在距地面10千米以上的高空形成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属于( )
a. 混合物 b. 化合物 c. 氧化物 d. 单质。
14. 在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
a. 石灰石 b. 金刚石c. 石墨 d. 大理石。
15. 来自海洋深处的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
a. ch4 b. h2 c. co d. co2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b.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元素与碳元素的区别决定于质子数的不同。
b.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硅。
c. 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白磷与红磷的性质相同。
18.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 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 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19. 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称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碱式磷酸钙的化学式中除钙离子外,还含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则其化学式正确的是( )
a. ca2(po4)3(ohb. ca3(po4)3(oh)
c. ca4(po4)3(ohd. ca5(po4)3(oh)
20. 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夸克带。
a. 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b. 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c. 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d. 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21. 关于水的组成,正确的说法是( )
a. 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 由氢气、氧气两种单质组成。
c. 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d. 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2.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7价元素的是( )
a. kclo3b. kmno4 c. k2mno4 d. k2cr2o4
a. 元素的种类b. 各元素的化合价。
c. 物质的质量总和 d. 各种原子的数目。
24.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25. 下列物质发生分解反应时,没有氧气生成的是( )
a. 水b. 碳酸钙 c. 高锰酸钾d. 氯酸钾。
26. 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燃烧木炭制取二氧化碳。
b. 加热氯酸钾和少量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 稀硫酸跟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d. 稀硫酸跟铜反应制取氢气。
27. 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实验步骤是①停止加热 ②停止通入氢气 ③给氧化铜加热 ④向试管里通氢气。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bcd. ③
28. 氢气、木炭、一氧化碳分别跟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
b. 反应的实验装置相同。
c. 反应后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d. 反应类型均属于置换反应。
29. 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时,可能发生**的是( )
a. co和co2b. ch4和o2c. o2和n2 d. co和ch4
3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燃烧。
b. 燃烧、自燃、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
c. 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d. 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
31. 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
a. 烧杯 b. 试管 c. 蒸发皿 d. 量筒。
32.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
b. 没有说明用量时,液体一般应取用1-2ml
c. 将固体氢氧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
d.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稍稍向下倾斜。
33. 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 把混合气点燃。
b. 把混合气通过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c. 把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 把混合气通过装水的洗气瓶。
34. 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a. 加入石灰水。
b.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
c. 滴入少量石蕊试液。
d. 将燃着的木条移至集气瓶口。
35. 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在kpa条件下测定)和溶解度kpa条件下测定)。实验室要收集so2气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向上排空气法。
b. 向下排空气法。
c. 排水集气法。
d. 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集气法。
36.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7. 在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的晶体,则( )
a. 晶体质量减少b.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 晶体质量不变d. 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38. 只含碳、氢或碳、氢、氧的物质充分燃烧后的产物均为co2和h2o。相同分子数目的①c2h5oh ②ch3oh ③ch4 ④c2h4分别充分燃烧,所消耗o2的质量相等的是( )
abcd. ①
39. 用足量的co还原32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
a. feo b. fe2o3c. cuo d. cu2o
40. 把一定质量的锌和铁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用x轴表示反应的时间,用y轴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则投入锌与铁的质量比为( )
a. 1∶1b. 2∶3 c. 56∶65 d. 65∶56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41. 在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甲烷四种气体中,可用于作火箭的高能燃料的是可用于炼钢的是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08年4月。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ca 40 mg 24 fe 56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 一 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一旦发生火险,不要惊慌,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把它...
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na 23 ca 40 fe 56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1 下列生活用品中,不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a 塑料盆 b 腈纶桌布 c 纯棉围裙 d 橡胶手套。2 20...
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 12 h 16 n 14 s 32 c1 35.5 na 23 k 39 fe 56 a1 27 ca 40 ba 137 第1卷 共40分 一 选择题 每题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 现代人正进入 室内空气污染 为标志的第三个污染时期。以下不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