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以来,东兰县认真贯彻落实新十年扶贫纲要和**、自治区、市扶贫开发主要精神,科学把握新的扶贫标准,精确瞄准扶贫对象,整合资金,集中力量扶贫攻坚,重点培育持续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不断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现将东兰县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如下:
一、东兰县基本概况
东兰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全县总面积2415平方公里,辖5个镇9个乡147个行政村2个社区2995个村民小组3582个自然屯,总人口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81816人,贫困人口为151503人。全县土地总面积365.55万亩,其中,石山面积约238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5%;耕地面积21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
74%;石漠化面积135.84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7.2%,分别占全区2889.
3万亩、全市1278万亩的4.7%和11%。东兰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的核心片区。
东兰县情可概括为“六区六乡六基地”:“六区”是县情的基本特征:东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广西农**动的发祥地、百色起义的策源地、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是***、张云逸、韦拔群领导右江土地革命的指挥中心。
东兰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全县有6300多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解放后有2200多人被确认为革命烈士。东兰还是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大石山区、国家级贫困地区和国家重点工程岩滩电站淹没区。“六乡六基地”是县情的基本概括:
东兰既是我党早期著名的农**动领袖、百色起义领导人、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早年为党为国捐躯的人民军队杰出将领、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民英模韦拔群的故乡,韦国清、韦杰、覃健、韦祖珍、覃仕冕等五位共和国开国将军的故乡,又是中国板栗之乡、三乌鸡之乡、铜鼓之乡、生态之乡,还是全国“东桑西移”基地、全国异地养老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广西中药材生产基地、广西首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广西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二、近年来东兰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民收入逐年提升
18年、18年、18年东兰县分别有1.8315万人、1.8736万人、1.
8万人脱贫,贫困人口分别下降.73%,贫困人口脱贫比例逐年增大,脱贫数量逐年增多。18年以来脱贫人口累计5.
5051万人。
东兰县农民工有5.79万人,本地务工1.67万人,外出务工4.
12万人。其中,区内务工0.72万人,区外务工3.
4万人。外出务工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达到2.9万人。
18年农民外出劳务收入9300万元,比18年增加8100万元,增长15%。
全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8年的2943元增长到18年的4288元,增长45.7%。18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分别占全国8896元、全区6791元、全市5198元的%和81.
2%。在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中,外出务工收入3000元,占70%。
二)稳定增收产业初步形成,扶贫产业不断壮大
相对稳定的产业收入是东兰县农民收入的主要**。全县已形成以板栗、山茶油、桑蚕、八角、核桃为主的能够给农民带来稳定收入并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产业支撑。目前,全县板栗面积达30万亩,农民人均拥有板栗1亩。
18年全县板栗总收入1亿元,农民板栗人均收入355元。到18年计划种植板栗面积达到35万亩。桑蚕面积3.
2万亩,农民人均拥有桑蚕面积0.1亩。18年全县农民桑蚕总收入达7292万元,亩产收入2278.
8元,农民桑蚕人均收入259元。山茶油面积10.2万亩,农民人均拥有山茶油0.
36亩。18年全县农民山茶油总收入19730万元,亩产收入1934元,农民山茶油人均收入700元。到18年计划种植山茶油面积达到20万亩。
核桃面积19.2万亩,18年底全县有19.2万亩核桃,农民人均拥有核桃0.
68亩。到18年核桃面积达20万亩,到18年全县核桃进入初果期面积达11万亩,产量2.1吨,产值1.
23亿元,实现全县5.4万核桃种植户户均增收2280元,人均增收492元。
三)水电路等基础条件正逐步完善,住房条件大为改善
18年以来,全县共实施村级路改造57条274.036公里,新建屯级路16条109.23公里,解决12.
5万人的行路难问题,所有行政村通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18年可以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新建家庭水柜1130座,人饮工程426处,解决6.76万人饮水难问题;改造危房(含茅草树皮房)6363万户,解决2.48万人的住房难问题;农网改造171个台区,解决3.
3万多人用电难问题。
三、东兰县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贫困点多线长面广,扶贫投入成本高
全县147个行政村2个社区,贫困村有103个,占70.07%。18年底全县还有贫困人口9.
6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4%;全县农村低保人数达5.9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1.26%。
这些贫困人口多数分散居住在偏远山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差,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要实现脱贫致富难度大,投入成本高。
二)交通、水利基础设施落后,行政成本和建设成本高
18年底,全县二级公路仅有7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万人拥有量仅为0.02公里,远低于全市的2.47公里和全区的2.
33公里,居全区、全市末位。全县20户以上自然屯未通屯级道路的还有174个5600户24352人,未通里程412.5公里;11--19户自然屯未通屯级道路的还有236个3502户15945人,未通里程454.
3公里;10户以下未通屯级道路的还有533个2900户13625人,未通里程916.6公里。未通里程共1765.
5公里,每公里需投入28万元,共需投入扶贫资金4.9434亿元。全县尚有216个自然屯3860户1.
6万人过河难,需建169座3364延米的独立桥梁。每延米需投入2万元,共需投入扶贫资金6728万元。
全县尚有1.1万户4.5万人饮水困难,需建2750座16.
5万立方米家庭水柜。每座需投入1.56万元,共需投入扶贫资金0.
429亿元。全县20户以上的自然屯共1283个,里程为1881.79公里,目前已硬化237个屯,硬化里程287公里,尚有1046个屯未硬化,需硬化里程1594.
79公里,每公里需投入30万元,共需投入扶贫资金47843.7万元。全县需新建沼气池1333座,每座需投入0.
445万元,共需投入扶贫资金327万元。
东兰距金城江有130公里,距南宁308公里,因道路较差,往返金城江需要4个小时,往返南宁需8个小时;各乡都地处大山深处,大部分乡到县城需要1个小时以上,进村屯所需时间就更多,无形中导致行政成本和建设成本增加,特别是基建材料**普遍较高,钢材、水泥等材料费用平均比河池、南宁高出10%以上,严重制约东兰经济社会发展。
三)稳定增收产业还未做强,农民增收渠道有限
一方面,稳定增收产业推进迟缓。自18年以来东兰县整合资金0.21亿多元发展核桃产业,经过5年来的努力,发展到18年的11.
1万亩,都进入挂果期,经济效益还不明显。全县现有板栗30万亩、油茶10.2万亩,但种植成品没有深加工,无法实现产品增值,且市场**波动比较大,影响农民增收。
另一方面,东兰缺乏龙头企业,农民就业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全县现有注册企业503家,其中:注册资金100万以上有50家,注册资金500万以上有14家,年营业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的有12家,可安置农民就业1500多人。
而全县年富力强的劳力仅有14万人,半数以上为动手能力差和45岁以上65岁以下的劳力。10余xx富力强的人外出务工或发展种养殖业,具有一定得收入,其中:女性平均年纯收入在2.
6万元,男性平均年纯收入在2.8万元以上;剩余的劳力收入不多,甚至无收入。
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扶贫开发工作
一)与农村产业相结合,重点培育持续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
如何解决石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问题,一直是历届东兰县党委、**的头等大事。“八·七”扶贫攻坚时期,东兰县曾扶持石山区农民种植金银花、甜竹、腊月橙、岩黄莲等,但这些项目每亩年产值只有200-300元,只能初步解决石山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
经过不懈地探索和实践,东兰县找到了一条符合石山地区群众的发展路子。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变人不变发展目标、换届不换发展产业,一届接着一届干。18年以来,东兰投入7000多万元,扶持产业开发,惠及8万多农户,其中贫困户2.
14万多户,占27%,形成了以板栗、桑蚕、山茶油、八角、核桃为主的能够给农民带来稳定收入并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产业支撑。同时,东兰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新的特色产业。一是采取“**担保贴息、银行放贷”的方式支持发展林下养殖、特色农业。
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给群众担保抵押发展养殖业,每个乡(镇)建设2个以上林下经济养殖示范点,打造东兰优质肉用黄牛、黑山猪、山羊、三乌鸡等特色品牌。二是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健康食品加工业。加快黑山猪、三乌鸡、饮用水、核桃、茶油、八角、长寿食品、药品、保健品等绿色食品开发步伐,着力打造绿色生态长寿产业发展品牌。
在生态养殖方面,着重打造泗孟枫树林黑山猪,该产品在市场上**达每公斤60元,市场前景非常好。
二)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目前,东兰县城镇化率仅为23%,远远低于全区41.8%的平均水平。18年,河池市城镇化率指标要求为40%以上。
根据这一指标要求,到18年,东兰县城镇化率将上升17个百分点以上,即每年要上升2.83个百分点,每年增加城镇人口数8530人以上。
为引导有条件的农村人口向中小城镇集聚,解决贫困点多线长面广、扶贫投入成本高等问题,促使安置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效恢复和改善迁出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城镇化率。2011-18年东兰县投入2393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覆盖14个乡镇80个行政村128个自然屯,受益农户3160户14740人。项目资金主要投向贫困村居住条件和生产条件恶劣的农村居民。
工程建设内容和投资比例为:建房补助0.2万元,占33%;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道路、供电、供水、排污等)0.
4万元,占67%。
从18年起,东兰县计划3年搬迁5万名农民到县城居住,其中,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有5341户2.7万人。搬迁采取集中无土安置的方式,项目实施完成后可以使城镇化率提高17个百分点。
通过整合资金,借助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城乡风貌改造、农村危旧房改造、保障房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等政策机遇,结合城镇化建设,采取整合部门资金和农民自筹资金的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同时,认真解决好搬迁农民的就业问题。
三)与项目建设相结合,整合部门项目资
东兰县在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招投标程序繁琐、项目实施地群众矛盾纠纷繁多、基层组织缺少公信力和凝聚力、项目的实施仅仅是群众结果受益而过程不受益等,极大影响了全县项目建设整体推进速度和社会效益。为解决项目落地难、推进慢等问题,东兰县通过把分散在发改、扶贫、交通、民政、水利、科教文卫体等部门的资金、项目、资源有效统筹起来,向基层倾斜和汇集,把对实施技术要求不高,不涉及公共安全的项目统一下放至乡、村集中申报和实施。
扶贫开发工作成效
2014年来,我县创新扶贫开发机制,集中社会各界力量,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全县累计完成扶贫开发投入2000万元,使近5万余人受益,4000余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一是以整村推进为抓手,加快致富步伐。累计完成投资1000万元,实施等16个整村推进项目,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
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汇报
原创,可修改 20xx年度。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汇报。20xx年以来,根据县委 县 部署安排,我局先后在xxx村,xxx村 xxx村以及xxx村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几年以来,我局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带领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克难攻坚,真抓实干,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近年来我局扶贫开...
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现在,我就 县贯彻 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及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简要汇报如下 一 贫困人口基本情况 八七扶贫攻坚以前,全县有特困人口 户 人,通过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 年底,特困人口减少为 户 人,主要分布在 确定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