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家庭事迹材料范文五好文明家庭先进事迹材料。
一、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在他的家庭成员中,有三位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他们年老体弱个个患有慢性病,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任何生活,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方便照顾,陈老师把自己的父母和岳母接到自己家中,不但从生活上关心老人,给老人买衣服和礼物,更从精神上关心他们,一有。
在老人生病期间,他们夫妻俩悉心照料,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让老人感受幸福。陈世荣老师的父亲其实是他的继父,今年已有84的高龄,患有肺心病,常年吃药,只要天气一变冷,吃药就不行了,需要打吊针输液**,年年如此,村卫生院治不好,就来到滁州二院。
年老的父亲看到58岁陈老师为他**花去了大量的工资,为了支撑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而忙于生计时,竟然主动放弃**,不愿意去滁州**。每当这个时候,陈老师总是耐心劝导她。
就在xx年的3月份,他父亲的病又加重了,在村卫生院看了十几天也不见好转,可父亲怎么也不愿意去滁城**。这时陈老师从亲友借了600多元,强行将老人扶上车送到滁州二院,经过**病情现在大有好转。
看到老人又一次从死神那里回来,陈老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陈老师的母亲今年84岁,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平时直不起腰,同时她还患有严重的老年病,苦不堪言。
陈老师平时到滁州。
第一件事就是到药房买一些筋骨方面和抗风湿的药。他的岳母也有80多岁了,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睡觉时不知道**、脱鞋,起床时不会穿衣,大小便也不能控制。
但陈老师从来没有怨言,从不对老人发脾气,而是默默地给老人换衣服,帮他洗脸、梳头、擦背、剪指甲、洗弄脏的衣裤。邻居们都说这个女婿比儿子还要亲啊。
陈老师的老伴看到他在家庭、学校、农田来回奔波这么辛苦,每每暗自流下眼泪,同时也为能嫁给这样一个孝顺父母、吃苦耐劳的好老师而感到自豪。现在陈老师夫妻俩主动挑起了赡养三位老人的重担,对待老人他们始终毫无怨言。
二、呵护子女,不离不弃为了培养子女成长,他们夫妻俩重视对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陈老师不仅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时时教育子女沿着正道走,鼓励子女刻苦学习。
陈老师有个女儿,十几年前就出嫁了。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她,到了婆家勤劳能干、孝顺父母,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是天有不测风云,xx年陈老师的女婿因病**无效,丢下了他的女儿和他的小外孙。
母子二人艰难度日,由于生活的压力,去年他的女儿患上了抑郁症,对生活丧失了信心,几次自杀未遂。陈老师夫妻俩心如刀绞,他含着眼泪把女儿接回家,他看着三位年迈的父母、看着女儿忧郁的眼神、听着小外孙口口声声爸爸、妈妈稚嫩的话语,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痛楚,抱着小外孙嚎啕大哭起来。
是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面对困难,陈老师没有倒下,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以乐观的态度去积极面对。
从此以后,他便利用双休日四处奔波,寻医问药,寻找偏方。大柳镇府听说陈老师家的不幸遭遇后,也积极伸出援助之手,陈老师把**送的粮食、油送给女儿看,并告诉她有党和**的帮助、有父母的关心,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他希望女儿鼓起勇气,积极面对生活,把孩子培养长大,回报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也算的上对得起孩子的父亲了。在陈老师夫妻俩的关心爱护下,他女儿的病情已经稳定了,心情也好多了,3月底,陈老师用刚到的工资加上省吃俭用的零用钱凑了xx元钱,带女儿又去巩固**了,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陈老师的女儿一定会好起来的。
三、扎根山区教育,任劳任怨陈老师家住在曲亭村朱咀村民组,位于皇甫山脚下,地处偏僻,当地人戏称是南谯区的大西北。陈老师任教于曲亭村校,是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山区,从未有过怨言。
五好文明家庭
五好文明家庭 评选标准。一 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好 1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2 遵纪守法,廉洁奉公。3 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及社区共驻共建。二 学习进取,爱岗敬业好 1 努力学知识 学科学 学技术。2 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做好本职工作3 有创新 务实和团结精神。三 男女平等,尊老爱幼 1 夫妻...
五好文明家庭创建
五临发 2011 101号。关于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动我乡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优化家庭环境,提升幸福指数,现就进一步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社会主义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倡导家庭美德,弘扬先进文化为目标...
“五好文明家庭”申报材料
一家共有5口人,父母都已八十多岁,女儿就读于平邑实验小学。该同志把一家老小安排的井井有条,全家相亲 相敬 相爱,真诚相处,是一个和谐美满的幸福大家庭。一 恩爱夫妻,教子有方 夫妇二人是高中到大学的同学,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走到一起,多年来两人相敬相爱,平时经常一起 工作学习中的问题,共同操持家务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