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电 专题

发布 2021-12-03 18:17:28 阅读 1679

解析19岁男孩暴雨时戴耳机上网遭雷击身亡。

微博上热传一则新闻:重庆一个19岁的小伙,在工棚内上网时不幸被雷击身亡 。一直以来,在树下躲雨被雷击、听***被雷击、雨天打手机被雷击……类似事件已不鲜见,很多读者也知道了其中的“厉害”。

但是,雷雨天躲在房间里上网玩——这是众多网友都有过的经历,如今也存在着生命危险?

南京一位物理老师的回答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城市中高楼密集,能够分散雷电的威力;而且我们的房子都有避雷针等设施,一般不会发生这样的意外;这位小伙子的不幸,和他所处的特殊环境有一定关系。

我们在打雷时戴耳机玩电脑也有被“雷劈”的危险?

一条耳机线竟然会在打雷的天气里成为生命的威胁?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外国语学校物理老师潘志民。潘老师告诉记者,重庆小伙被雷击中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戴着耳机玩电脑,而是他身处工棚的物理环境。

身处工地,周围没有大树也没有比工棚更高的物体

“打雷的时候我都照上网不误,戴耳机不误……太吓人了……”有不少网友在**了重庆小伙王宗未被雷击中的微博后不忘感慨。也有网友对于各种电器的雷电保护问题产生怀疑,表示要进行“漏电大检查”。

对此,南京外国语学校物理老师潘志民告诉扬子晚报记者,网友们不用过度恐慌,惨剧的发生和王宗未所处的物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报道,王宗未所处的环境是在空旷的工地里,一个由红砖、石棉瓦等搭建的简易工棚中。“空旷的环境里,雷电往往容易击中大树等物体,但王宗未身处的环境是工地,周围缺少了能够‘分散’雷电的大树等物体,所以容易成为被击中的目标。”潘老师说。

简言之,工棚在空旷的地面上成为了一个间接的“避雷针”,“如果能够有比工棚更高一些的物体在旁边,那么工棚被击中的概率便会减小很多。”

“一般的家用电器里,都会增加一根接地线,给电流一个‘溜走’的通道。但工棚里的电视机相对简陋些,室外天线肯定比不上正常住户的家用天线,漏电保护等措施可能存在着没有到位的情况。”南师大附属扬子中学物理老师汤家合说。

天安门彩灯、红绿灯、路灯,不懂得安全用电知识就容易造成触电身亡、电气火灾、电器损坏等意外事故,所以, “安全用电,性命攸关”。

1. 了解触电的原因,掌握触电的几种方式及安全用电的原则,明确触电后的急救原则与方法。

2. 理论联系实际,能在实际应用中安全用电,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

3. 通过学习,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增强安全用电意识,提高生活能力。

小心触电高压危险。

电伤主要特征:灼伤、电烙印、**金属化、机械性损伤、电光眼。

触电产生的原因?

人体是导体,人体触及电压过高的带电体时,就会造成伤害,这就是触电。

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到带电体(家庭电路中指火线)造成的。

人触电后一定会死亡吗?

安全电压值是多少?

电流对人体的危险性跟电流的大小、电流持续时间的长短、电流流经途径、人体电阻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安全电压值是36v。

当人体电阻一定时,人体接触的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大,对人体的损害也就越严重。

但并不是人一接触电源就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手触摸普通干电池的两极,人体并没有任何感觉,这是因为普通干电池的电压较低(直流15伏)。

作用于人体的电压低于一定数值时,在短时间内,电压对人体不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我们称这种电压为安全电压。

为确定安全条件,往往不采用安全电流,而是采用安全电压来进行估算: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干燥而触电危险性较小的环境下,安全电压规定为36v,对于潮湿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如金属容器、管道内施焊检修),安全电压规定为12v,这样,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可被限制在较小范围内,可在一定的程度上保障人身安全。

照明用电的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220v,绝不能同时接触火线与零线.

零线是接地的,所以火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也220v,一定不能在与大地连通的情况下接触火线 .

飞机的防雷装置系统分为两类别,第一类别是在停泊时配置使用,即在飞机机身安装一条避雷带与地面扣接.第二类别是飞机在飞行状态中使用,配置包括雷暴预报系统,它能告知机师在前方的天气变化,让机师有充分时间作好预防措施或远离雷暴云带;飞机本身亦安装有防雷装置.

有时候 , 当飞机在避无可避的情况之下,可将危险的雷电流分流到机身外,并从机身带离飞机本体,从而避免油缸及机上控制及通讯设备受到破坏,保障机上的乘客,与及飞机本身的运行安全.

2.4 雷击飞机的现象及飞机放电通道

飞机上所谓的“避雷针”应该只是作为冠状放电时使用的金属凸起。当飞机飞行时摩擦产生静电可以透过“避雷针”渐渐释放电荷,若遭雷殛亦可利用“避雷针”放电。

飞机每飞行一万哩就有可能被雷击中一次,但由于机壳大部分皆是导体,因此当飞机遭雷击时,电流会经由机壳流过,并由机身或机翼伸出的避雷针放电,并不会进入导体内部伤害到里头的乘。

客,但强电流所形成的磁场,对机上的电子或电气系统会有影响。不过,万一遭到雷击呢?平均而言,飞机每飞行数万小时就可能会遭雷击一次,还好这强大的电流只会平顺地流过机身或机翼表皮,留下小小的烧蚀洞或缺口,对飞行并无大碍。

现代新型的飞机都具有密封性佳、防止火花引爆的结构油箱。不过,如果这些电荷不设法释放,一旦飞机落地,它们就会极力寻找宣泄的通路,例如人员、油灌车一旦靠近,这些电荷便伺机释放所有的电能,产生“跳火”的现象,导致人员**、器材设备损坏,甚至引燃油气发生**!因此飞机飞行时,就得设法尽量将电荷放掉。

如果是小型飞机,机身累积的电荷不会太多,在飞行途中,机翼尖端便可自行放电。但如果是大型飞机,就会在飞机主翼或尾翼装上“静电释放器”,它能够经由尖端放电,在飞行时将过量累积的静电荷释放至大气中,有的飞机的静电释放器甚至多达10个以上。等到飞机落地或维修时,就得用接地导线连接至接地栓,这样可以将剩余电荷安全引导至地面,也可以使飞机与地面保持同一电位,避免感。

应放电或遭雷击。如此一来,飞机就“天”不怕、“地”不怕了!

飞机上的防雷条有什么作用?怎么起作用的?

目的主要是防止雷电直接击中雷达天线,不一定非要脉冲多普勒雷达,一般需要进行全天侯飞行的飞机上(包括民用飞机)都有类似的设计。现在的飞机都可以抵抗雷电的影响,电流可以通过机上的放电杆传导出去,一般情况下受雷击不会出现危险。雷达罩都是复合材料制的,所以要用防雷击的金属条把雷击时的强大电流传导到机身上去,当然这个金属条也并不能完全保证雷达的安全,但有总甚与无。

机身就是飞机在空中时的接地电位。它主要是防止雷达被雷击坏,以保证飞行安全和尽量减少被雷击后的损失。雷达是非常昂贵的电子设备,当然要做好能够做到的保护。

飞机上的放电刷叫静电放电刷,主要是防静电而不是起防雷击作用,雷电中的强电流是防不了的。被雷击中是很危险的,但并不是死定了,飞机机身会被打出洞来,但只要飞机还可控制,就可以降落,被雷击中的飞机降下来检查一般都会发现放电刷被打掉了,有时机身或其它部位甚至会被击穿。避开雷雨区飞行是必须的,因为雷雨区飞行是很危险的,无论军机或民机。

某建筑工地新安装了一台搅拌机,上午电工接上线就走了,下午工地开始使用搅拌机,发现转向错了,工地没有电工,工地负责人就自己摆弄电门,他边弄边说:“这事简单,把两根线一倒就行了。”于是他把三相闸刀开关拉下,伸手去抓开关电源侧的导线,结果手握导线触电死亡。

原因:1、刀闸开关虽然拉下,但是其电源侧仍然有电,处于不安全状态;

2、非电工禁止进行电工作业,工地负责人属违章行为。

3、在操作前要进行验电,而该负责人未弄清是否有电的情况下用手去抓开关的电源侧,这种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4、工地没有能够严格制定执行电工作业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5、员工缺乏电气知识,可见该建筑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教训:在触电死亡的人员中,有许多不是电工,不懂电气安全常识却去为电气设备接线、维修、操作电气设备,导致触电事故。

安全用电专题广播稿

平安用电专题播送稿 精选 1 减少箱门开闭次数,缩短每次开门时间。2 存放食品不可太满,应留适当空隙,一边冷气对流,保持箱内温度均衡。3 冰箱与墙壁之间应留有一定间隔,以保证散热通风。4 冰箱应置于凉爽通风处。5 热的食品应冷到室温后再存放冰箱。1 在电饭锅上盖一条毛巾,可减少热量损失。2 电饭锅用...

专题公司临时用电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公司临时用电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 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控制工作风险,保证供用电系统可靠运行,确保作业人员健康和安全,根据 天然 股份 临时用电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安 2019 48号 结合 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 公司 局 以下简称 公司 及承包商临时用电管理,...

安全用电宣传口号安全用电节约用电计划用电。精

电的用途虽广泛,可是它还有缺陷。摸碰危险不安全,可说喜忧各占半。以下内容由。2 合闸之时须三遍,一长两短短应先。坚持经常别嫌烦,忽视出事后悔晚。3 讲科学守规定,防范事故为三农。4 安全是生命的基石,安全是欢乐的阶梯。5 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提升你我安全意识。6 安全用电,节约用电,计划用电。7 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