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杂文随笔

发布 2021-10-21 06:30:28 阅读 4725

演繁露》说:“古不墓祭,祭必于庙。”《云麓漫抄》说:

“自汉世祖令诸将出征拜墓,以荣其乡,至唐开元诏许寒食上墓,同拜扫礼,沿袭至今,遂有墓祭。”但《吴越春秋》载:“夏少康封禹庶子于越,春秋祠墓于会稽。

”《春秋》也说:“辛有适伊川,见披发而祭于野者。”可见夏朝就有祭墓了。

《白虎通.崩薨》载:“春秋《含文嘉》曰: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

”到春秋时,坟墓的规格有了定制,而《左传.成公十三年》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把祭祀和国防作为了头等大事,这个祀当然也包含了天、地、祖先。

而“清明”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则出于《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五代史》则说:

“五代礼坏,寒食野祭而焚纸钱。”人们直接来到坟前,在野外祭祀,而庶人无坟,以及坟上种什么树之类,天子、王公还在坚持;士也对槐树不能忘怀,因为传说槐树出槐里,槐也是夏朝帝芬的名字,《竹书纪年》记载:“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

”所以槐树还有教化的象征意义,但庶人就没人严格遵守了。不过,唐朝时这种野祭已经被“编入五礼,永为常式”了,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对寒食、清明的描写是:“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节绿。”另一位唐朝诗人徐凝《嘉兴逢寒食》诗:“嘉兴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扫归。

只有县前苏小小,无人送与纸钱来。”大家各自在自家亲人墓前烧纸钱野祭,一直到傍晚才回家。宋代也是如此,周密《武林旧事》载:

“清明前三日寒食,人皆上冢,而野祭尤多。”

古时妇人对清明节尤为注重,人们不仅要在门上插柳,妇人还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说,这大概也是一种庶人的胜利,因为杨柳原来是庶人专用的。清明踏青,也是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好机会,野地里最多的白色茅草花,儿童们则喜欢拔摘出茅草的嫩花茎,可以在嘴里咀嚼出些许甜味,过了清明就不宜采了。

清代杨韫华《山圹棹歌》俗云:“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姐妹,一枝斜插绿云翘。

”清明插柳戴柳之俗,有一种传说是:柳为“鬼怖木”,可以避邪。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也有“取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之说,上坟去,自然更需要柳枝了。

江南还有“清明放断鹞”之谚。鹞,就是风筝,断鹞,就是扯断了鹞线,过了清明,放风筝的季节也就过了。唐人高承的《事物纪原》说:

“以竹为弦,吹之有声如筝,故又曰风筝。”清明正值春暖花开时节,人们出城到郊野扫墓祭祖,一面是祭墓思亲的哀情,“纸灰飞作白蝴蝶,泣血染成红杜鹃。”另一面却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举家踏青郊游放风筝,不忘应时行乐。因为“清明佳节桃李笑,田野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扫完墓,踏完青,就该忙于农活了。

清明扫墓作文随笔 精编版

清明扫墓作文随笔7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我们全校师踏着绵绵细雨,鲜艳的红领巾在胸前飘扬,大家怀着严肃的心情,手持一朵朵自己亲手做的白花,去烈士陵园扫墓。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清明扫墓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清明扫墓作文随笔1清明节到了,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到大洼革命烈士陵园去扫墓。我...

毕业感言杂文随笔

总会有人辜负你的迁就,不屑你的温柔,看不上你大大咧咧的直率,瞧不起你圆滑的为人处世。在马上最后的这一点点时间里,你也许会放下了太多成见和不满,去接受那些你辜负 不屑 看不上 瞧不起的那些人。可能你突然明白,他们都无法给你多大的伤害,人生在世,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着,你发现了他们不好之处的另一面,...

2024年清明扫墓作文 清明扫墓

清明扫墓清明扫墓。清明节在上学,只能在星期六补上。扫墓。是一种传统,在中国的美德中扫墓也是美德之一,扫墓是纪念死亡的人的一种形式,但是有一首诗写到 清明时节雨纷纷 今年清明节并没有什么雨,而是晴空万里,烈日当头。好啦!不说什么了,我要开始转入清明扫墓了。星期六早上我们一家早早的来到老家,奶奶为我们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