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学生的重点诗歌朗诵

发布 2021-10-10 03:01:28 阅读 9184

朗诵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适合小学生的重点诗歌朗诵的有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静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

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

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疑:好像。举头:抬头。

适合小学生的重点诗歌朗诵——《春望》春望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适合小学生的重点诗歌朗诵——《爱莲说》爱莲说宋代: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甚:很,非常。

蕃:多。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谓:认为。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盛:广。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宜:当。众:众多。

逐句翻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水陆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人们十分喜爱牡丹。

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我(却)[1]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却不受(淤泥)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是却不显得妖媚。

中通外直,它的枝干)中间贯通,外表笔直,不蔓(màn)不枝,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

或:不长藤蔓,不生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显得清幽,亭亭净植,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能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呀”等语义虚词。)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喜爱菊花的(人),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听闻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喜爱莲花(的人),和我一样的还有谁?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喜爱牡丹(的人),应该(当然)有很多人了!(宜:当然)

适合小学生的诗歌朗诵稿

献给爸爸妈妈的歌。1 是谁把我们送到这个世界 2是谁抱着我们欣慰地微笑 1 是谁拉着我们的小手走上街头 2 是爸爸和妈妈 合世界上最亲爱的爸爸妈妈 1 是谁在清晨把我们温柔地唤醒 2 是谁在临走前还嘱咐千言万语 1 是谁每日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 2 是谁时刻关心着我们的冬暖夏凉 1 是爸爸和妈妈 合...

适合小学生的友谊诗歌朗诵

志趣相同,能互相帮助的,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那有什么关于友谊的诗歌朗诵呢?下面是给大家的小学生友谊的诗歌朗诵,供大家参阅!鹤舞九霄。感谢你。我的朋友,能在人生路口与你相遇!我们的相逢是我的荣幸,你可知。一路有你,只要有你我就不会恐惧。感谢你。我的朋友,当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你总会如喜雨给我慰籍...

适合小学生朗诵的爱国诗歌

爱国是公民必有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部分。篇一 适合小学生朗诵的爱国诗歌。我的祖国。长江 黄河横越的山川。神洲处处呈现出灿烂。辉煌的征程如金色的灯盏。光芒照亮了远航的船帆。我的祖国。您用睿智的灵魂。带领普天大众。开拓了广阔的道路。使祖国鲜花般娇艳。描绘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