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味故事

发布 2021-08-04 03:24:28 阅读 5970

小学数学趣味故事50字。

采蘑菇的故事。

清晨,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走进森林采蘑菇。九时的时候,他们准备往回走。走出森林之前,各人数了数篮子里的蘑菇,四个人加起来总共有72只。

但甲采的蘑菇有一半能吃。在往回走的路上,甲把有毒的蘑菇全都丢了;乙的篮子底坏了,漏下两只,被丙拾起来放在篮子里。这时,他们三个人的蘑菇数正好相等。

而丁呢,他在出森林的路上又采了一些,使篮子里的蘑菇增加了一倍。到走出森林后,他们坐下来,又每人各自数了数篮子里的蘑菇。这次,大家的数目都相等。

你算算看,他们准备往回走出森林时,各人篮子里有多少蘑菇?走出森林后,又有多少蘑菇?聪明的你知道吗曹冲称象的故事。

在距离现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中国是处于魏、蜀、吴三强鼎立的三国时代。

有一天,吴国的孙权送给魏国领袖曹操一只大象,长久居住在中原的曹操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庞然大物,好奇地想知道这个大怪物的体重到底有多重?于是,他对着臣子们说:[谁有办法把这只大象称一称?

]在场的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人回家搬出特制的秤,但大象实在太大了,一站上去,就。

第1页/共5页。

把秤踩扁了;有人提议把大象一块一块地切下分开秤,再算算看加起来有多重,可是在场的人觉得太残忍了,而且曹操喜欢大象可爱模样,不希望为了秤重失去它。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正想要放弃的时候,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突然开口说:[我知道怎么秤了!

]他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一个记号。然后又请大家把大象赶回岸上,把一筐筐的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沈到刚刚画的那一条线上为止。接着,他请大家把在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小朋友,曹冲是不是很聪明?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时代,曹冲的方法的确很聪明,可是,现代的工具非常发达,我们发明出许多的工具来称重的东西,不须要再大费周章地一筐筐地搬石头。小朋友,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一只小狗、一袋砂石、一颗苹果、一卡车的木头、一台货柜车,分别要用什么工具来称重最适当?

野猪上当。

瘸腿狐狸卖西瓜赔了本,没钱买吃的,饿得肚子咕咕叫,走路直打晃。

老牛走过来,问:“狐狸,你这是怎么啦?”

狐狸看了老牛一眼说:“饿的,两三天没正经吃东西啦!”老牛一本正经地说:“要想有饭吃,就要参加劳动!”说完,老牛干活去了。

第2页/共5页。

哼,劳动?劳动多累呀!”狐狸眼珠一转说,“嗯,我有个好主意。”

狐狸一瘸一拐地跑到野猪家。野猪家有个大筐,里面装着许多玉米,筐子上面盖着厚布。狐狸说:

“野猪老兄,听说这筐里有许多玉米,能告诉我一共有多少吗?”“保密!”野猪没好气地答了一声。

哈哈,在我聪明的狐狸面前,不可能有任何秘密!”狐狸很有把握地说,“我出道题,你算算,我不但能说出你筐里有多少玉米棒,连你有多大岁数都能知道。”“真的?”野猪觉得不可思议。

狐狸咳嗽了两声,说:“把你筐子里的玉米棒数乘以2,加上5,把所得的数再乘上50,加上你的年龄,再减去250,把得数告诉我。”

野猪趴在地上算了半天,最后说:“得1506.”

狐狸立刻说:“你筐里有15个玉米棒,你今年6岁。”野猪一摸前脑门想,对,筐里的玉米棒是15个。野猪一摸后脑勺想,今年自己正是6岁。

神啦!”野猪从心里佩服狐狸。他问狐狸:

“你怎么知道的?”“算的呀!你算的结果是1506.

最左边的两位数15,就是玉米棒数;最右边的一位数6,就是你的年龄。”“你太伟大啦!”野猪抱着狐狸亲了一下。

伟大不伟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我弄顿饭吃,要有酒有肉。

第3页/共5页。

啊!”狐狸显得十分得意。

不一会儿,野猪给狐狸端上来红烧兔子肉、清蒸鸡、煮老玉米,外加两瓶好酒。狐狸猛吃猛喝,临走还拿走4个玉米棒。野猪到处宣传,说瘸腿狐狸神机妙算。

小猴灵灵告诉野猪说:“你上了狐狸的当啦!”野猪不信。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小猴说:

“你看算式(2×15+5)

50+6-250=15×100+250+6-250=1500+6=1506.玉米棒数15是你自己写上去的,乘以100后变成了千位和百位上的数,而年龄6也是你自己写上去的,它变成了个位数。这样一做,把两个数分离开了,一眼就可以看清楚。

”第4页/共5页。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好个瘸腿狐狸!”野猪快速冲了出去,追上瘸腿狐狸,夺过玉米棒,用每根玉米棒在狐狸头上都狠敲了一下。这下可好,瘸腿狐狸头上添了4个大包!

第5页/共5页。

小学数学趣味故事

采蘑菇的故事。清晨,甲 乙 丙 丁四个小朋友走进森林采蘑菇。九时的时候,他们准备往回走。走出森林之前,各人数了数篮子里的蘑菇,四个人加起来总共有72只。但甲采的蘑菇有一半能吃。在往回走的路上,甲把有毒的蘑菇全都丢了 乙的篮子底坏了,漏下两只,被丙拾起来放在篮子里。这时,他们三个人的蘑菇数正好相等。而...

小升初数学趣味故事

小编寄语 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收集了最新的小升初数学趣味故事,让同学们不但可以练脑还可以带来娱乐哦!一起来看看吧。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场卖鱼。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 黑狗和老狼就来了。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 买鱼吗,我这鱼刚捕来的...

小学四年级趣味数学故事

厨师烙饼。某店来了三位顾客,急于要买饼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6分钟。几个厨师都说无能为力,因为要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五分钟,一口锅一次可放两个饼,那么烙熟三个饼就得2o分钟。这时来了厨师老李,他说动足脑筋只要15分钟就行了。你知道该怎么来烙吗?坐井观天的青蛙。坐井观天的那只青蛙一天突然心血来潮...